司马懿,从能臣到篡臣

司马懿,从能臣到篡臣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后一个“做老板”的创业者,就象曹操长期追随袁绍,司马懿则长期追随曹操。《晋书》说司马懿如何“不愿屈节曹氏”说曹操如何猜忌司马懿,我一直认为这都是西晋建立后的溢美之词,因为司马懿长期都是曹操祖孙的能臣,只是到了幼主曹芳时期才成了篡臣。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是曹操刚入仕途的贵人,司马防担任京兆尹时,就推荐年青的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即洛阳市公安局北城区分局局长。曹操称魏王后,还约司马防吃饭,趁着酒劲跟司马防开玩笑说,您看我今天能不能担任洛阳北部尉?司马防说,我当年推荐大王的时候,您正好适合当部尉。曹操与司马防都有这种门生故吏的关系,司马防与长子司马朗、三子司马孚都是曹操的坚定支持者,毫无疑问曹操想要征辟司马懿没有任何障碍。司马懿这样的家族出身的青年才俊,必然是追随曹操,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建安十三年(208年)司马懿进入曹操幕府,虚岁才30岁,并不算大龄。至于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拒绝曹操之语,那时曹操已经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天下大势已经明朗。那时司马懿虚岁才23岁,要说那时就看透曹操会从汉臣变成篡臣,显然为时过早。曹操真正显露谋篡迹象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打破刘秀设立的“三公制度”恢复汉武帝之前的丞相制度,专门为自己设置丞相职位。这一年开始,荀彧等人甚至不再帮他出谋划策,两人的合作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只是幕僚,既不掌握军队也不掌握行政,显然此时的司马懿在曹操眼中只是曹丕的玩伴,还进不了曹操猜忌臣僚的法眼。司马懿在曹操时期也就是进献了两次计策,一次时夺取汉中后趁势进军益州击败立足未稳的刘备,一次时关羽水淹七军后劝阻曹操迁都河北建议联合孙权夹击关羽。这两次献计当然表明司马懿进入一流谋士领域,但范晔、蒋济也提出了相类似的建议,表明司马懿并不是唯一的“聪明人”,何况司马懿只是谋士不是政务官员更不是领军将领。

曹操虽然是雄猜之主,也只是猜忌那些对自己“大不敬”的人例如边让、许攸等人,或者是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世家大族例如孔融、荀彧等人,或者是介入世子位之争的杨修等人。司马懿“以上都不是”,曹操当然没理由猜忌他。所谓曹操临终嘱咐曹丕要警惕司马懿,完全不是曹操的风格。如果曹操真看出司马懿“有问题”,以曹操连老朋友许攸、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伙伴荀彧都残酷无情的态度,100个司马懿也被杀了。

司马懿在曹丕时期以及曹睿时期都是能臣,不是坐镇后方就是外出征讨,甚至在太和五年(231年)曹真病逝后,成了曹魏的“定海神针”。无论是抗击诸葛亮还是抗击孙权,只有司马懿有能力稳定大局。青龙二年(234年)司马懿拖死诸葛亮,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攻灭公孙渊,司马懿的威望达到了巅峰。此时曹睿既然拿不出任何“牛人”制衡司马懿,那么曹睿就应该拿出汉高祖刘邦处死韩信甚至汉景帝刘启逼死周勃的断然措施例如赐死司马懿,否则谁能保证司马懿不会成为另一个曹操?

韩信、周勃、司马懿这样的“牛人”是否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谋反的能力,而新的皇位继承人缺乏制约他们的能力。魏明帝曹睿当时高度信任司马懿,但曹睿忽视了一旦司马懿失去制衡,他是否谋反就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的道德律令,而道德律令是最靠不住的。曹睿并没有把皇位留给成年的继承人,朝中也没有能够制衡司马懿的能臣,曹睿竟然让膏粱子弟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辅政养子幼主曹芳,谁能保证司马懿不会贪恋最高权力?即使司马懿象当初曹操那样想做周公,谁能保证司马懿不会被逼走上周文王的道路?

司马懿在隐忍多年以后的嘉平元年(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另一个辅政大臣曹爽,夺回了军政权力。如果说司马懿是忠臣,那么他应该把权力还给已经成年的曹芳,让他亲政自己退回到人臣之位。问题是司马懿并没有把夺回来的权力还给曹芳,而是把这些权力据为己有,甚至把自己的支持者提拔到朝中重要位置,整个朝廷都变成了司马家族的政权。司马懿还借口王凌密谋拥立曹操的儿子白马王曹彪而逼死曹彪,并把曹魏诸侯王囚禁在邺城。司马懿终于成了曹魏朝廷的实际控制人,何时从朝廷的“隐名老板”变成“显名老板”只是时间问题。

看看曹睿托孤司马懿,再看看刘备托孤诸葛亮,可见一般用人可以“唯才是举”有能力就行,有没有道德感不重要。但选择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就必须要求他们“又红又专”不能有道德缺陷。诸葛亮完全有能力从相父变成篡臣,但诸葛亮却谨守人臣之礼,这才难能可贵。千百年来司马懿被“黑化”而诸葛亮被“美化”,关键就是因为司马懿“政治不正确”,哪位帝王希望自己的臣子中出现司马懿?哪位臣子敢把司马懿看成偶像?笑到最后的,并不是奠基西晋王朝的司马懿,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后者才是人臣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