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政治放大鏡看新冠肺炎數據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17日公佈了經過核查訂正的武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武漢市的死亡病例比原來報告的2579例增加了1290例,這意味著中國內地的死亡人數也應由之前的3342人增加同樣的數據,上升為死亡4632人。

這是一項依照法律規定所做的負責任的修正,它是對所有這場疫情中病亡者和他們家屬的告慰,也是對中國社會的應有交代。

近來輿論場上存在對有關部門“瞞報”新冠疫情死亡數字的質疑和指責,西方也有人極力炒作這個話題,武漢市沒有受這些聲音的影響,堅持推進傳染病防治法等要求的程序開展核查訂正,這是堅守制度有勇氣的正派表現。恪守真實是第一原則,其他都往後排。

需要指出的是,有事後嚴格的數字排查和校正,說明惡意瞞報從來沒有真正的空間。有人臆想中國有組織地“編排了”新冠疫情的“恰當死亡數字”,這完全不符合真實情況,其中有些人是因為不瞭解中國抗疫期間的工作運行機制,還有些人是自己內心不敞亮,總把事情往最壞的方向想。

眾所周知,武漢疫情暴發的早期,患者持續增加,醫療體系不堪重負,出現一些混亂情況,很容易導致漏報誤報在基層發生。當時核酸檢測能力和收治能力都不足,而對病人死因的準確確定和對這種確定的嚴格監管、死亡人數的聯網統計都是逐漸建立起來的。

在民間,一直都有疫情初期分不太清一些患者是不是死於新冠肺炎的推測和議論,應當說,對死亡人數存在一定誤差,人們是有正常心理準備的,也是能夠理解的。

同樣完全可以推測,世界上疫情嚴重的大部分國家目前統計的死亡人數都不會很準確,由於很多新冠肺炎患者最終死於併發症,搞錯了他們死因,統計方式存在一些混亂的情況多半都會存在。

總之這原本不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抗疫在技術層面的組織和管理問題,只是因為一些人出於政治原因對中國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盯得太緊,提前就把它政治化了,才構成了某種敏感。

事實上,中國作為第一個舉國動員對抗新冠肺炎的國家,並沒有死亡多少人才屬於“特別多”的參照。武漢人民在疫情高峰期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這無需數據來描述。在統計體系確立起來之後,瞞報死亡人數實在想不出對誰會有什麼樣的好處,而那樣做的政治和法律風險卻是不可承受的。

中國不是一個可以無法無天編造關鍵數據的國家。惡意編造全國人民高度關注的疫情數據,所有人都知道那是犯罪。而且那樣做需要很多部門和很多人的高度協作,它又是那麼容易被戳破、穿幫,完全可以說,這樣的惡意編造在今天的中國根本無法操作。

經過校正的新數據公佈了,希望它的權威性能夠讓相關的爭議一錘定音。這件事再次提醒了我們,中國官方公佈的任何數據都可能被人拿著政治放大鏡細究,根本出不起差錯,因為其中的技術性誤差很可能被加上政治罪名。中國各級官方機構今後需要比世界上的任何機構都慎之更慎,儘量從一開始就確保數字的高度準確,這最牢靠。

編排:安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