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7) • 郕叔武,快快現身!

何為“武”?

“武”的出處,見《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武”、“舞”為同音異體字。“舞”先於“武”, 最早的“舞”是彰顯身強力壯的體態和矯健靈活的行為。

再到人類出現階層,權力的交換必須通過爭鬥以及使用器械來解決。最後,又發展成權力管轄區域的劃分,立界(械)舉戈而止、而定。立戈也成了界定人的安全範圍,持戈人成為“武”或“武者”的表達方式。

所以,要表現郕叔武,最主要的方式必然是凸顯他是強力守衛王方的持戈人。而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上畫銅戈、銅戟,所展現的其實就是他“武”的固有特徵。另外,墓中出土兵器共計4777件,也是他“武”的象徵。


下面,選取墓中出土的幾個與郕叔武身份相吻合的遺物來進行解析:

① 帶銘銅戈(刻有這樣銘文的銅戈有29件)

銘文釋讀:曾侯乙之武戈

銘文釋意:曾侯乙(郕叔)武所用之戈


曾侯乙墓(7) •  郕叔武,快快現身!

② 帶銘銅戟

銘文釋讀:曾侯郕之行戟

銘文釋意:曾侯郕(叔武)之行戟


曾侯乙墓(7) •  郕叔武,快快現身!

③ 內棺漆畫

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上,有漆畫為持戈的羽人,它實際上描繪的是,郕叔武死後羽化成仙的圖騰形象。因其尚乘武功,所以希望羽化成仙后仍然持戈守衛王周之四方土地。


曾侯乙墓(7) •  郕叔武,快快現身!

圖、文、物三者齊備,吻合古史古事,一切對號入座,非要逼得“郕叔武”現身不可。


(備註:“曾侯乙墓”內容較多,將分篇介紹,要完整了解,請參閱上下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