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琴 | 與古琴有關的那些事兒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由於木材保存不易,能保存到今天的古代琴的實物,十分難得。

目前考古發掘所見到的最早的“琴”類樂器實物,為1978年在湖北隨縣戰國時期曾侯乙墓出土的十絃琴,其年代約在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曾侯乙墓十絃琴通長67.0釐米,與現今通行的琴相比要短很多。此琴用整木雕成,由琴身和一活動底板構成,分音箱和尾板兩部分。琴面圓鼓有波狀起伏。琴身下面墊放的活動底板,形制大小基本與音箱底面吻合。琴通髹黑漆,出土時仍光澤柔潤。這件十絃琴除了弦數不同之外,其“半箱式”音箱也與今天所見唐、宋琴的合體“全箱式”有異。但其在面板、底板、嶽山、弦軫、雁足的主要結構形制及縛弦的方法上,則與今日之琴基本一致。


最早的琴 | 與古琴有關的那些事兒

中國所見七絃琴的最早出土實物,則為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出土的戰國中期琴。此琴通長82.1釐米。由剔空的面板、底板蓋合而成。面板挖成長方形空間,靠近首端、弦孔下似成軫盒。底板僅剔鑿一“T”字形凹槽。面板尾端即琴尾。琴尾實心,下設一足。首嶽上有弦痕數道。此琴的形制與曾侯乙墓的十絃琴十分相近,可證兩者之間的同源關係。

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墓也出土了一張七絃琴,此墓的年代已為西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琴通長81.5釐米,由琴身和底板兩部分組成。琴身又可分音箱和尾板兩部分,外表髹黑漆。無徽,底平。其結構形制與湖北荊門郭店七絃琴基本相同。


最早的琴 | 與古琴有關的那些事兒

不斷豐富的出土資料,已經顯示出這種自成一體的古樂器的脈絡。

按時代先後看,自曾侯乙墓琴、荊門郭店琴、長沙五里牌琴到馬王堆七絃琴,不難找到它們在形制結構、製作手法和造型風格等方面的流傳有緒、一脈相承的關係。

這些“半箱式”琴的出土範圍,也體現出了它主要的流行範圍,即中國南方的湖北和湖南地區,這是古代楚文化的區域。這些證據已可表明,這種“半箱式”的琴,應該是流行於中國古代楚文化範圍的一種楚式琴。

最早的琴 | 與古琴有關的那些事兒

對於這些出土之“琴”,目前考古學家、音樂學家和古琴家爭議頗多。一些學者認為它是現今古琴之前身。另一些學者觀點相異,認為這些出土之琴與古籍所載古琴不符。留存至今的先秦文獻,當為古代中原地區的文字資料,所記載的古琴與考古發現的南方楚式琴有所區別。與當今七絃琴屬同宗異族的關係,而非前後直接相承的關係。因此,只能稱此類琴為“琴類樂器”或“古代楚式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