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優秀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有多少優秀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0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樣的孩子最招人喜歡呢?

懂事?乖巧?聽話?我相信這些肯定榜上有名吧。

但孩子具有這些特質時,真的一定是好事嗎?

有多少優秀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我們常常教育孩子:「你要懂事,才是好孩子」。彷彿孩子越懂事,越能夠得到父母的愛。

可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個孩子。

很多時候,正因為「懂事」這個標籤,讓孩子不得不過早學會謙讓和隱忍,進而被迫成熟與長大,留下一生都難以磨滅的遺憾。

在《奇葩說》裡,肖驍的一段話讓媽隊記憶猶新: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當孩子習慣把所有的想法都憋在心裡之後;做任何事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再難也要死扛;繼而過於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評價,從而放低自己。

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即使知道也不敢主動索取,因為他們必須“聽話”,讓別人開心滿意。

由此可見,懂事的孩子,往往為了討好別人,就不知不覺忽略自己,甚至最終失去了自我。

有多少優秀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02

孩子能夠成熟懂事當然是好事,起碼這樣的他們會讓我們省心很多。

但我們總是隻關注到結果,卻忘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除了收穫到“懂事”和“成熟”,往往還會嚐盡“委屈”和“傷心”。

而這些負面情緒累積得深了,懂事就變成了“壞事”,也就成了孩子心底扎得最深的那根刺,每次想起都隱隱作痛。

試問,你真的想擁有一個“懂事”“聽話”,但並不快樂的孩子嗎?

武志紅曾說過:「“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同時,有心理學家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隨著不斷長大,他們展現出的問題就越多。

我們教育孩子聽話,是希望以此規範他們不做壞事,但為什麼最終“訓練”出來的,卻是一個只會盲目聽從,完全喪失了自我意識、思考能力的傀儡?

有多少優秀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03

我想作為家長,想要的所謂“懂事”,必然不是孩子為了討好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偽懂事」

我們更希望的是,他們既具有同理心,能站在父母或者他人的角度,體諒別人的難處,但同時又能勇敢地做自己,大膽地自由表達。

而教會孩子把握這其中的那個度,就需要我們掌握些技巧了。

一、正視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拒絕

國外有個媽媽帶兒子去公園玩,當孩子擺弄著新玩具時,一群小孩圍了上來,甚至有人想直接拿他的玩具。

她的兒子嚇壞了,不知所措地看向媽媽。

這時,媽媽說了一句話:“你如果不願意,就對大家說不!你不想,就要學會拒絕。”

而這個媽媽的做法,在 Twitter 上獲得了 20 多萬的點贊,大家紛紛稱讚這樣既保護了孩子,又教會他正視自己的內心,學會拒絕。

當然,拒絕並不是一味去反擊他人,還要注意說話方式,語氣不要太沖,不讓別人感到尷尬,自己也不會感到愧疚。

比如有人要搶自己的玩具,告訴他:“不行,我現在也想玩,等一會我玩好了可以借你玩”。

比如自己很喜歡的書,不想借給別人,就明確告訴他:“我也很喜歡這本書,所以不捨得借給別人。但我能告訴你在哪裡可以買。”

別讓孩子為了“假裝懂事”,而一再委屈自己。懂得正確說“不”的孩子,往往會更幸福!

有多少優秀孩子,毀在了“聽話”上


二、讓孩子自由選擇,教會他承擔後果

我們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之談,讓孩子少走彎路錯路,所以當孩子跟我們意見相悖時,習慣性說「聽我的」

可是,從小聽慣了父母意見的孩子,註定是成不了大器的。所以,不妨先告訴孩子這麼做可能的後果,再交由他們自己做最後的決定。

其實,真正懂事的孩子,未必總是都很聽話。他們也會有反對的意見,但同時也知道心存溫暖,不會惡意拒絕,令人難堪。

而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明白什麼叫“被尊重”,假以時日,他們才能向我們、向整個社會回饋更多的“尊重”與“理解”。

再說了,我們深愛孩子,就是愛他們的一切,當然也就允許他們有反對的聲音了。

所以啊,愛孩子這件事,真心沒必要與懂不懂事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