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神隔離”的湖北人,復工後會處處碰壁嗎?

前 言

大概就在4月15日左右,【商業街探案】小編在辦公室寫關於武漢解封、復工的稿子,晚餐用外賣解決,巧的是,外賣小哥的電話歸屬地顯示“湖北武漢”。拿外賣的時候,小編就順口問了句;“你是湖北人嗎?”

但是,聽到這個問題的小哥似乎嚇了一跳,連忙否認自己不是,等不急小編再說下一句話,就趕緊跑開了。

小哥的反應令人唏噓。武漢解封后,陸續有網友提到一些湖北務工者被區別對待的個別案例,比如招工不招湖北人,面試過了後卻因為湖北籍沒法上班……【商業街探案】找到了老家在湖北,但是卻全家都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張愛(化名)一家,她向我們講述了從回家到"復工"的艱難之路。

被“精神隔離”的湖北人,復工後會處處碰壁嗎?

作者 |夏志

探案 |即便沒疫情,她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了。

“我在北京再等等看看幾個月,不行的話就徹底放棄,回老家湖北謀生,至於做什麼到時候再看吧。”張愛百般無奈的說出這句話,面對可能要放棄經營了十多年的生意,她心裡覺得委屈又難過。

張愛是湖北孝感人,在十多年前和家人一起去到北京,開始了觀賞魚的買賣,門臉不大,雖然不說大富大貴,但是養活一家人是沒有問題的。但疫情的到來卻打了她一個措手不及:

年前回到老家,一待就是兩個多月,好不容易在3月底回到了北京,還要隔離14天,更讓張愛絕望的是,即便是14天隔離期過去以後,她在地下商城的店還不能營業……

想到自己虧掉的商鋪房租,一家人的居住房租,還有日常的生活開銷,張愛就覺得頭疼;就算開店了,觀賞魚市場是不是會受到影響,有沒有人敢來買魚,她不知道,也不敢想。

“我現在不能提這個事情,一提就焦慮。”張愛說。

“關”在湖北,最擔心北京的魚

張愛從熱帶魚、淡水觀賞魚到草龜巴西龜、泥鰍黑殼蝦、魚缸耗材等等都會賣,這也是觀賞魚生意的特點,一個20平米的小店就能提供一般愛好者的全套解決方案了,當然像海缸、大缸、錦鯉這些高端生意做不了。她店面在北京五環外的某地下商城,實際上就是個小商品批發市場,倒也符合生意的定位和目標客戶群。

被“精神隔離”的湖北人,復工後會處處碰壁嗎?

雖然在北京十幾年了,但張愛每年都會和家人一起回家過年,一般住十幾天,如果趕上年頭有辦喜事,就會回去的早一些。

張愛是2020年1月20號從北京出發自駕回老家的,從北京到家大概需要開十六個小時的時間。剛走的時候疫情還在爆發初期,自駕也不需要路過武漢,所以家人開始都沒在意,直到23號封城,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張愛告訴【商業街探案】:“我們在北京的時候,跟老家那邊也有一些聯繫,當時沒想到那麼嚴重,畢竟武漢市也挺大的,可能也就是某個區域有點疫情,沒想到最後爆發成那樣,我們就被‘關’了兩個多月,只能在家閒著。”

成年的忙碌讓閒下來的張愛很不適應。而北京市場裡的魚更讓她坐立不安,畢竟,她賣的是活物。

“我們這種行業,還是有一些危險性的。走的個把月不能停電,如果停了電,水質就完了,不用等我們回來魚蝦可能就死掉了,缸也就廢了。所以我們回家後店鋪不能和其他店一樣徹底關門,市場裡會有人定期值班,會檢查有沒有出現的一些隱患問題,我們付的租金中就包含這樣一部分管理費。”張愛說。

漫漫回家路

張愛回憶,在3月15日的時候,從鎮上的巡檢人員和當天的實時報道得知,湖北孝感即將解封。但是得到這個消息的張愛並沒有太高興,第一是因為整個湖北是部分解封,第二會時常問一些身在北京的朋友,目前什麼情況。但是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北京管控挺嚴的,有些市場還不許營業。”所以即便趕回去,也只能乾等著。她決定還是暫時待在老家觀望著,一是老家的生活成本低,二是眼不見心不煩,省得到了北京不能開工又焦慮。

而在老家鎮上生活,張愛說她都養的胖了。就這樣到了4月初,張愛從手機裡的新聞報道那裡得知,4月8日湖北武漢解封。張愛想,這應該是證明疫情逐漸恢復平穩的重要標誌,因為如果湖北武漢都解封了,那麼趕在那個時候回去是不是就不用隔離14天了?也好儘快恢復生產。

不過,張愛又問了在北京的朋友,得到的答案還是不知道,但即便是這樣,張愛一家還是在4月7日自駕回了北京。

因為之前和朋友諮詢過,所以張愛一家知道回城是需要在相關小程序上填寫相關的信息的,“從哪裡來?經過哪些地方?要去往哪些地方?自己是哪裡人?備註必須如實填寫,不然要負相關法律責任。”張愛說。

在北京的檢查站,全家經過測體溫,汽車消毒後總算回到了住處,進入小區時,居委會特意通知需要隔離14天,張愛感慨:“一直覺得晚一點回到北京,可能就不用再經過14天的隔離了,結果到了以後依然要隔離。”當然,因為市場還不能營業,所以即便不隔離,張愛也沒辦法復工。

【商業街探案】問了張愛,是否有身為湖北人受到歧視的經歷,張愛並沒有明確的給過回答,她告訴【商業街探案】:“我其實是理解的,湖北畢竟是重災區,所以從我們這些人身上嚴防死守其實也是為了社會的安全。”

至於商場裡的魚,每年回去之前,張愛也會盡量清理“庫存”,以防止不在的日子裡,活物們沒人照料出什麼意外。但張愛說,其實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庫存不是你想清理就能清理的。

早已進退兩難

即便是一個賣觀賞魚的小門店,想要把做生意做起來也並不容易。張愛告訴【商業街探案】,一個70平門店用來開一個小魚店,那麼初期的投入大概在45萬-60萬左右,其中包含了房租、設備、水寵。而花鳥市場根據地方和人流,租金差距非常的大,有的地方租金可以高到十幾元一個平方,也有可以低到六元一平方的門店。但六元一平方的門店肯定也不是什麼好的位置。

被“精神隔離”的湖北人,復工後會處處碰壁嗎?

張愛現在二十平方的門店就是六元一個平方的價格,環境和人流都很一般,她分析:該市場屬於一個已經老化了的市場,不可能拼命做宣傳,打廣告,也就是給商戶一個地方賣東西,實際上幫不到商戶什麼。

做了這麼多年的觀賞魚生意,張愛其實還沒摸清顧客的脾氣。哪些魚好賣?哪些不好賣?只能看顧客的心情,而且顧客的喜歡點不同,有的人喜歡顏色好看的,有的人喜歡好養活容易打理的,但總體來說,難伺候的水寵會貴一些,抗造的會便宜一些。

張愛之前也想過做一些線上的生意,無論是閃送或者淘寶電商都考慮過,但是實踐下來的結果就是不行,張愛說:“像我們這種一般短途的,輻射社區的,和淘寶那些大型基地比不了,因為活物在運輸過程中有風險的,他們能承擔損失,我們不行。我們除非有人特別需要,才會發些閃送。另外我的一些客戶都喜歡自己上門挑選,覺得好就帶著,所以走不了線上。”

所以,儘管做了這些年,自己也不太知道怎麼進一步經營。她曾考慮過找一些租金貴,但人流量大的地方做生意,但調查下來發現,那種地方人流多,競爭也大,原本的商戶是有固定的客戶群的,而做這門生意,賣的是活物,沒時間慢慢養客人,更何況,市場也越來越不景氣。

張愛告訴【商業街探案】:“其實這幾年,特別是去年花鳥市場的形式就不是很好,去年北京有好幾個大型的花鳥市場都關閉了。我們也是剛從另外一個花鳥市場搬家到這兒的。”

疫情爆發後,張愛反而慶幸自己沒搬遷,“目前一個月大概可能損失三四萬元,短期內勉強還能撐著,假設搬到一個房租更高的地方,估計就真的要倒閉了。我在等等看吧,實在不行,就全家回湖北老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