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宋江為什麼是一個文官形象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會對梁山一百零八將記憶猶新,每個人個性不同,但是這裡面武將居多,大部分人都會武藝,有的則會一些技能,唯獨宋江是這些好漢裡面最"笨"的人,但卻陰差陽錯成了整個小說的主人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要從當時創作時代社會風氣說起了,我們今天剖析一下為什麼宋江這個人物會是一個文官形象,以及中國古代尤其是

《水滸傳》的成書年代到底有怎樣的思想等等。

《水滸傳》裡的宋江為什麼是一個文官形象

其實宋代以後,中國上層社會、特別是士大夫群體中流行著一種"重文輕武"的觀念,武人往往被他們瞧不起。在一般士大夫文人看來,武人雖然剛直豪爽,但大都頭腦簡單,遇事只知道因為一己之私忿而殺人放火,不知道三綱五常、禮義廉恥之大義,不懂得為人臣子之大節。武人往往缺乏道德和人格上的修養,喜歡以力服人,不明白"柔能克剛,德能服眾"的道理。在士大夫文人看來,即使是弱不禁風之人,只要有完美的道德和超人的人格,也能征服最桀驁不馴的勇士。

《水滸傳》裡的宋江為什麼是一個文官形象

最後,士大夫文人們認為,武人的匹夫之勇,在戰爭或其他活動中並不起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謀略",所謂"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將不在勇,而在於謀"是也。文士雖無衝鋒陷陣之能,卻能運籌帷握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依據這些理由,士大夫文人得出結論:武人只能充任鷹犬爪牙,而領導者必須由文士來擔當。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宋江是一個文人形象的領袖,其實和當時成書的主要作者文人和士大夫思想是有很大聯繫的,這種思想讓宋江這個人物完完全全是一個文人,與梁山其他一些打打殺殺的武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水滸傳》裡的宋江為什麼是一個文官形象

我們姑且不談"重文輕武"這種觀點是否正確,但它在宋代以後的中國社會各階層中產生了很大影響卻是事實。中國的普通民眾,包括那些說話藝人大都接受了這樣的觀點。正是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士大夫文人和說話藝人起,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宋江形象進行了改造。宋江從最初的一個江湖豪傑,逐步地演變成一個受過儒家正統教育,有經邦濟世之才的文士。宋江出身小吏,但卻有忠君報國,建功立業的大志。宋江懂得忠孝仁義的大道理,並且身體力行,有"孝義黑三郎"的美稱。宋江雖無縛雞之力,但卻有著非凡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憑著他的忠義之氣,使普天下的英雄豪傑見了他,個個都五體投地。

《水滸傳》裡的宋江為什麼是一個文官形象

整部小說中,雖然宋江雖無衝鋒陷陣的本領,但卻富有韜略,善曉兵機,領導梁山義軍把官軍殺得人仰馬翻。以後又東征西討,抵禦外侮,弭平內亂,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宋江身有大功,卻慘遭陷害,死於非命。可是他忠君報國之心,至死不變,一點英氣,上感於天。總之,在士大夫文人和說書藝人筆下宋江成了一個合乎儒家標準的完人,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的政治觀念、人格理想和審美情趣,而宋江原先那種糾糾武夫的形象則基本消失。宋江的文士化實際上是士大夫文人對他們的自我價值的肯定。遺憾的是,《水滸》是一本成於眾手的書,社會上有著許多不同版本、不同內容的《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的彙集成書恐怕也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因而不可能進行認真的人物形象上的統一,早期一些有關宋江有武藝的描寫也就被保留在今本《水滸》中,出現"有武藝"和"沒有武藝"的矛盾。搞得小說讀起來有些亂七八糟。不過《水遊》已經多次修訂有了變化,在原著中對宋江武藝的肯定大都在對宋江的泛泛介紹中,並不涉及具體的情節的變化,因而基本上不影響宋江作為一個文士形象的完整性。在一般讀者的印象中,宋江仍是一個沒有武藝的文士。

《水滸傳》裡的宋江為什麼是一個文官形象

"領袖文人化"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水滸》中的宋江身上,而且也出現在大部分中國古典小說中,《說唐》中的李世民、《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等基本上都具備文士的形象,而歷史上的李世民、劉備並不像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而是有武功的。這些都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和說話藝人的"重文輕武"觀念。

參考文獻:《水滸傳》該劇講述宋仁宗時,洪太尉奉天子之命前往龍虎山尋找張天師祈禳瘟疫,辦完事後,洪太尉在龍虎山遊山觀景,在伏魔之殿裡誤放前代老祖天師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員地煞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