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是一个文官形象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会对梁山一百零八将记忆犹新,每个人个性不同,但是这里面武将居多,大部分人都会武艺,有的则会一些技能,唯独宋江是这些好汉里面最"笨"的人,但却阴差阳错成了整个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要从当时创作时代社会风气说起了,我们今天剖析一下为什么宋江这个人物会是一个文官形象,以及中国古代尤其是

《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到底有怎样的思想等等。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是一个文官形象

其实宋代以后,中国上层社会、特别是士大夫群体中流行着一种"重文轻武"的观念,武人往往被他们瞧不起。在一般士大夫文人看来,武人虽然刚直豪爽,但大都头脑简单,遇事只知道因为一己之私忿而杀人放火,不知道三纲五常、礼义廉耻之大义,不懂得为人臣子之大节。武人往往缺乏道德和人格上的修养,喜欢以力服人,不明白"柔能克刚,德能服众"的道理。在士大夫文人看来,即使是弱不禁风之人,只要有完美的道德和超人的人格,也能征服最桀骜不驯的勇士。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是一个文官形象

最后,士大夫文人们认为,武人的匹夫之勇,在战争或其他活动中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谋略",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是也。文士虽无冲锋陷阵之能,却能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依据这些理由,士大夫文人得出结论:武人只能充任鹰犬爪牙,而领导者必须由文士来担当。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宋江是一个文人形象的领袖,其实和当时成书的主要作者文人和士大夫思想是有很大联系的,这种思想让宋江这个人物完完全全是一个文人,与梁山其他一些打打杀杀的武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是一个文官形象

我们姑且不谈"重文轻武"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它在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却是事实。中国的普通民众,包括那些说话艺人大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士大夫文人和说话艺人起,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宋江形象进行了改造。宋江从最初的一个江湖豪杰,逐步地演变成一个受过儒家正统教育,有经邦济世之才的文士。宋江出身小吏,但却有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大志。宋江懂得忠孝仁义的大道理,并且身体力行,有"孝义黑三郎"的美称。宋江虽无缚鸡之力,但却有着非凡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凭着他的忠义之气,使普天下的英雄豪杰见了他,个个都五体投地。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是一个文官形象

整部小说中,虽然宋江虽无冲锋陷阵的本领,但却富有韬略,善晓兵机,领导梁山义军把官军杀得人仰马翻。以后又东征西讨,抵御外侮,弭平内乱,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宋江身有大功,却慘遭陷害,死于非命。可是他忠君报国之心,至死不变,一点英气,上感于天。总之,在士大夫文人和说书艺人笔下宋江成了一个合乎儒家标准的完人,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的政治观念、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而宋江原先那种纠纠武夫的形象则基本消失。宋江的文士化实际上是士大夫文人对他们的自我价值的肯定。遗憾的是,《水浒》是一本成于众手的书,社会上有着许多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水浒》故事,这些故事的汇集成书恐怕也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因而不可能进行认真的人物形象上的统一,早期一些有关宋江有武艺的描写也就被保留在今本《水浒》中,出现"有武艺"和"没有武艺"的矛盾。搞得小说读起来有些乱七八糟。不过《水游》已经多次修订有了变化,在原著中对宋江武艺的肯定大都在对宋江的泛泛介绍中,并不涉及具体的情节的变化,因而基本上不影响宋江作为一个文士形象的完整性。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宋江仍是一个没有武艺的文士。

《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是一个文官形象

"领袖文人化"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水浒》中的宋江身上,而且也出现在大部分中国古典小说中,《说唐》中的李世民、《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等基本上都具备文士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李世民、刘备并不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而是有武功的。这些都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和说话艺人的"重文轻武"观念。

参考文献:《水浒传》该剧讲述宋仁宗时,洪太尉奉天子之命前往龙虎山寻找张天师祈禳瘟疫,办完事后,洪太尉在龙虎山游山观景,在伏魔之殿里误放前代老祖天师镇锁着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员地煞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