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如何拒絕拖延症?

雙胎孕媽來了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拖延症的幾種主要分類和症狀,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你屬於哪種拖延症。

第一種拖延症,叫做期限性拖延,這種拖延症幾乎普遍存在於大多數都市人群中。在你們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中,幾乎每一天,都伴隨著讓人不快的期限性任務。上學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是明天交作業、下週一測試,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期限。而在工作的時候,需要面對的期限性任務就更多了,幾乎每項工作都有固定的完成期限,無論你有多麼不願意,那個期限都在等著你,比如下班前做完、下週一交報表這種話是不是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面對這種期限的時候,拖延症患者的首先反應是四個字:時間還早,然後愉快地玩玩手機,刷刷網頁,等到最後期限即將來臨的時候,才會焦灼不安,拼命補救,甚至明明第二天就是某項工作的最後期限,可是你頭一天晚上還會忍不住玩手機到深夜。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再玩會兒,等到明天早上早點到公司去也來得及,但是一不留神就玩到了半夜兩點,第二天早起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就理所當然地被拖延了。這就是期限性拖延。

第二種拖延症,叫做自設障礙拖延症,這是表現形式最明顯,對個人發展影響也最嚴重的拖延症,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自我懷疑和抑鬱症。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幸福感,都來源於此。

你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肯定遇到過這樣一種人,隨時隨地都在抱怨——在學校,則抱怨老師不公、學校條件太差、考試內容太偏;在職場,則抱怨同事難以相處、上司不近人情、市場環境惡劣。總而言之,這類人為了推遲完成任務,能憑空想象出無數種創意十足的困難,然後心安理得地推遲學習和工作任務。

這種拖延症你們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是我以前肯定有。在上學的時候,我曾經無數次地發生過忘帶作業、作業被偷、作業著火了這種匪夷所思的慘劇,也曾經被老師當場帶回家去找作業,結果當然是沒找到。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就沒做嘛。甚至很久以前在公司,當時有一天下午要交一個重要的報表,結果當天中午,全公司斷網了!這對一個自設障礙的拖延症患者來說,是多麼雪中送炭的福音,於是我又成功地拖了一整天。

你們明白了吧?自設障礙拖延症,一般都伴隨著思維跳躍、創造力豐富這種優點。為了推遲完成任務,分分鐘就能找到一百種客觀原因。

自設障礙拖延症,對心理的影響太大了,會讓人緊張、焦慮不安,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而已,困難重重,進而感覺人生無味,毫無希望。更極端的情況下,會導致下意識逃避,厭世避世,頻繁跳槽只是最輕微的結果,更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抑鬱症,大家不得不防。

第三種拖延症,叫做分心拖延。這很可能是一種在信息時代更加常見的拖延症類型,為什麼這麼說?仔細想想就知道了,信息時代的我們,每天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裡。

全世界各個角落,各色人等,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會用無數方式進入你的視野。每天早上打開電腦,明明想著處理完一件事,結果突然彈出來一個新聞八卦。你能怎麼辦?你也很絕望啊,不點又忍不住,好吧,順手點進去,然後一早上就沒了。各種延伸閱讀的鏈接,有圖有真相的追蹤,甚至普普通通一個新聞事件,能分成五六季,跌宕起伏起承轉合地陸續發出來。太有意思了,你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午飯時間到了。

所以說,分心拖延,幾乎普遍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網絡時代信息爆炸,每時每刻都在吞噬你們的時間,讓你們的學習和工作變得困難重重,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後續發展。後果雖然嚴重,但是也必須得明確一點,這種拖延,並不是心理疾病,如果我說讓你們靠意志力戰勝誘惑,那明顯言不由衷。戰勝這種拖延症,需要更科學的方式,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講到的:終結拖延症的三種方法。本書的作者威廉·克瑙斯稱之為“戰拖”,戰鬥的戰,拖延症的拖,是不是很熱血?


無知知說電影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已經開始拒絕拖延症啦,你說計劃定得太緊執行不起來,太鬆又會被打回浪費時間的原型。你說的太緊與太鬆……你自己想過沒有為什麼執行不起來,真實的你是能執行起來的,你是能做的更好。如何拒絕拖延症?理論上講就是焦慮(害怕)害怕做出來自己不想要的結果,這個結果不僅僅是失敗還包含著別人的評價,從而不敢起步反而拖延下去,又不甘心浪費時間回到原型。理論是從事心理工作用的這裡就不說了。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大三的學生說我準備寫作業時就想看手機刷微博,瀏覽網頁,一次次提醒自己看完這段趕緊寫作業,每每都要把作業拖延到最後一刻草草了事。他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強迫症不把前面的看手機刷微博、瀏覽網頁就不能寫作業。貌似行前熱身連一套拳法。我問他你不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先練一套拳法吧,他笑了。後來他走出了拖延。祝你好運!


牽手精緻生活


人們往往把拖延症跟自律結合在一起,認為自律的人不會拖延。但科學研究表明,幾乎所有人都無法得到更多的自律,所以,追求更多的自律是沒有意義的。但研究同時表明,對於拖延症,獲得進步和成功來說,更多的自律並不重要。

你一定會問,既然自律不能提供,也不重要,那如何能夠改變拖延症呢?

1. 把注意力從依靠自律來獲得改變,轉到例行公事上來。什麼是例行公事,就是把你想做和非做不可的事情,變成像起床刷牙這樣的生活習慣,一種不需要自律都會遵守的需求。

比如每天晚上8點的時候你要鍛鍊身體,那你就堅持每天晚上8點進行鍛鍊,等形成習慣,你不會浪費時間糾結,反覆考慮到底要不要做。凡事還在糾結的,就都是沒有習慣的。

2. 計劃中的事情不能太多,一次最多2-3件,難度不能太大,太多太難的事情,只會讓你的計劃變成不切實際,你連執行的信心和動力都不會有。計劃等於白做。

還是以鍛鍊為例,你不能一開始就想練習1-2小時,甚至更多,那樣,你的身體直接就抗議了,堅持不了兩天,你就肯定會打退堂鼓。但如果換成一天15分鐘,半個小時,既容易堅持,也會有一定效果,而且,堅持比不做要強很多。

你也不能一次計劃5-10件事,人的精力有限,貪多求全,到最後,可能一件事都實現不了。不如退而求其次,一段時間,養成一個習慣後再慢慢加入另一個習慣。

你會發現,你能夠做到的事情越來越多,能夠堅持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而這一切,又都不是完全靠自律去做到的。

3. 計劃要有適應性。環境總是不斷變化的,計劃同樣也是,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你的計劃也要隨之調整。

不要把時間定得太死,如果被某事耽誤了計劃,可以調整一個時間去執行,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反而可以讓計劃更加現實。

4. 允許自己為人。計劃再怎麼完美,我們也是人,人總有惰性,萬一哪天沒有執行計劃,也不能否定整個計劃,或者否定自己。

適當的調整是可以接受的,不要過於追求完美,一時的沒有堅持,並不能影響整個結果,如果後續仍然可以繼續,那你就算堅持了。

5. 5分鐘定律。不要想,開始做5分鐘,5分鐘之後你再看,一旦做進去了,你會繼續下去,而不是糾結于思想鬥爭,最後啥也沒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