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明目善睞,傾聽陽明的教誨........

00.三“立”千古完人

能稱為千古完人,註定一生取得非凡的成就!

迄今為止,只有王陽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堪稱這樣的曠世奇才!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諡號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正如王士禎評價:“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王陽明是心學集大成者,與儒學創始人的孔子、儒學集大成的孟子、理學集大成的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陽明的心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千古,況且,作戰從無敗績!

成為立德、立言、立功------“三立”之千古完人!

明朝著名遺民張岱中肯評價: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這燦爛的靈魂火炬,照樣能照亮我們今天前行的人生道路!

因為,他的教誨讓我們自己去醒悟,自己去尋找內心強大的力量!

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王陽明:道在“心”

01.軼聞趣事昭示其不凡人生際遇

  • 說話遲的原因

王陽明出生後,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

一天,有一位高僧經過他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 天下最要緊的事

12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私塾。

13歲,母親鄭氏去世,少年就失去依靠,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但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一次與私塾老師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不同凡俗,認為“考中狀元“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

  • 訪道忘了婚姻大事

17歲時,王守仁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 “格”竹三天三夜

18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訪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很是喜歡。

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此後,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三天三夜,格“竹”致知

02.痛苦、挫折、失敗、打擊、暗殺不過是悟道的浮雲

  • 以落榜懊惱為羞恥

王守仁25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榜。

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 被貶官發配貴州龍場

35歲那年他上書皇帝言政,觸怒宦官劉瑾,被打40廷杖,貶到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

王陽明離開京城後,劉瑾派了手下暗中跟隨,想尋找機會加害。

王陽明在途中拋下衣物,裝出投水自盡的假象,然後搭乘商船去舟山才免去一死。

到了龍場驛站,又是困難重重,王陽明一行人沒有居住的房屋、與當地居民的語言不通,又少吃少喝……

但是王陽明沒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對自己說:“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把所有的艱險都看作浮雲,隨他去吧。

於是,王陽明開荒種地,與當地的居民交流溝通,並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他們。

不久後,王陽明的所作所為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和誇獎,也一起開荒種地,生活慢慢的越過越好。

面對坎坷、打擊,王陽明沒有輾轉反側、夜夜難眠,而是抬頭望天,學會釋然,坦然面對。


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艱難險阻打擊都是浮雲!


03.知行合一: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找強大的力量

  • 龍場悟道:道由"心"生,不在外而在內

在貴州龍場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

他常常會想“倘若孔子身處這樣的境地,他會怎樣?倘若堯、舜、周文王、周公被趕到這個鬼地方,他們會如何應對呢?”

想了很久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

第一句:我們向善的天性本來就具備,不必向外在事物尋求。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意思就是:聖人之道是什麼,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隨心而動,隨意而行,這就是“心即是理”!

第二句:從自己內心深處去尋找“理”。

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道”,“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我的心,我的良知已經光明瞭,沒有雜念邪念了,那還求索什麼呢?我心滿意足,可以按照自己的心聲而又符合規律道義來為人處世。

第三句:知行合一。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而中華哲學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也就此誕生!

  • 分享悟道真理,影響天下

這種“心學”修身養性,對做事做人都有好處,王陽明將這些思想耐心傳授給當地居民。

時間一久,當地居民與王陽明的關係非常融洽,還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子紛紛前來求教……

心學的影響穿越時空,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腰牌上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

頓悟之後的王陽明內心的力量正逐漸強大起來,果然不久之後,王陽明就告別了龍場,踏上了輝煌而充滿傳奇的人生之路。

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龍場悟道

04.值得咀嚼、內化的修心名言

王陽明從自己的經歷中,尤其是讀書、治軍、捕盜賊、從政、悟道中,提煉出了修心養性名句:

1.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2.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4.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

5.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7.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8.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

從王陽明豐富的人生經歷、悟道的真諦中,那些話普通而又滾燙,因為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火焰的淬鍊,如泉水澆灌我們,真真醍醐灌頂。

珍惜自己經歷的困難、痛苦、挫折吧,從這些珍貴的財富中尋求我們內心強大的力量!

因為打擊不是讓我們更軟弱,而是讓我們更強大!

因為內心深處的愛,寬容是比仇恨更強大的力量!

聆聽千古完人三句扣擊靈魂的教誨,向自己內心深處尋求強大的力量

我命由我心,不由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