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的詞,蘇軾秦觀都爭相效仿

歐陽修和晏殊、范仲淹、柳永等是宋詞早期的代表作家。他存詞二百四十多首,內容有寫景、抒情、詠史,風格多樣。他青年時期的詞繼承晚唐五代的“詞為豔科”的風習,主要寫男女之愛、離愁別恨,風格纏綿沉摯,以致有人往往把他這個時期的詞混入馮延巳、朱淑真的作品集中;後期的詞在內容和風格上都有所突破。

歐陽修詞中有不少膾炙人口而被人傳誦的名句,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他還創造性地使用“聯章體”,如用《採桑子》十首寫潁州西湖,用兩組《漁家傲》吟詠不同時令的景物民俗,開拓了宋詞的體制。歐陽修詞“雋深婉”的風格,對蘇軾、秦觀影響頗大。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的詞,蘇軾秦觀都爭相效仿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歐陽修集》,嶽麓書社出版

1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元夕”“元夜”,就是夏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北宋時期,元宵節非常熱鬧,到處是花燈,男女青年往往密約幽會。這首詞,上片回憶去年的歡樂,下片抒發今年的思念,上下兩片相互對應,只調換幾個字就形成了昔與今、樂與悲的強烈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的哀痛。本首詞作語言明白如話,音節迴環往復,情感真摯。

2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本詞的內容是描寫閨中少婦內心的傷感。上片寫深閨寂寞,阻隔重重,想見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寫黃昏盼望意中人迴歸而不得,而且春天將消失,花朵凋零,更加傷情。全詞風格含蓄蘊藉,用語自然深婉。寫景和刻畫人物心理,幽深曲折,搖曳盪漾。

清人毛先舒說:“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雲:‘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鞦韆,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筍未出而苞節已具,非寸寸為之也。”

3

《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

這是一首表達相思的詞。大多數人認為是專寫深居閨中的女子對樂遊忘歸的丈夫的怨恨與痴情;也可能是描寫男主人公的痴情。上片頭三句寫情人不歸,感嘆美好的春光即將消逝;四、五句想象心上人,不知在哪裡駐足流連。下片進一步描寫痴情與怨憤,情意纏綿,層層深入。頭三句,“淚眼”寫其憂傷,“倚樓”寫其盼望,詢問“雙燕”更寫其懷念;第四句即景寫情,用漫天飄飛的柳絮比喻纏繞紛亂的春愁;最後一句寫夢裡相尋,更形象地表達了主人公的痴情。

4

《蝶戀花·誰道閒情拋棄久》

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內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這是一首傷春詞,描寫春天莫名的惆悵。上片直接抒情。頭三句以反詰句起,以肯定句收束,說明惆悵不能拋棄,每逢春天惆悵依舊。四、五句寫天天喝酒消愁,也不管面容消瘦。下片描寫主人公的形象。他走到河堤小橋上,向青草、垂柳發問:“為什麼年年都有新愁?”得不到回答,只能久久站立,直到夜深人靜。全詞把青年人莫名的春愁寫得淋漓盡致。

5

《踏莎行·候館梅殘》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首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本有一個小標題,叫作《相別》。上片開頭三句寫遊子旅途情況:旅舍的殘梅,溪橋邊的嫩柳,暖風吹送的花草芳香,遠行人在這美好的春景中揮動馬韁趕路。這都是以樂景反襯離愁。四、五句即物生情,以水喻愁:“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遊子的深切思念。頭三句描寫她流淚的面容和痛苦的內心,四、五句描寫她遠望行人,借景寫情:“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顯得纏綿深切。上片以水收束,下片以山結尾,前後照應,結構綿密。這首詞的特點是從兩個角度展開描寫,上片寫遊子,下片寫思婦,在古代詩歌中別開生面。

6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修二十四歲中進士,次年(1031)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任滿離開洛陽,作此詞詠歎離別。此詞的特點是一邊描寫離情,一邊抒發人生體悟,具有強烈的藝術張力。上片詩人先描寫樽前傷別,面容悽慘,話語哽咽,接著馬上轉入對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理性沉思和離別痴情,互為因果,暗相呼應。下片先寫不要唱離別的歌曲,免得愁腸寸結,結尾卻又突然一轉:“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看盡洛陽牡丹才容易送別春風,正像只有飽嘗歡娛人生才沒有遺憾。豪宕的話語中隱含著對洛陽、對知己的深沉依戀。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論此詞說:“於豪放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7

《朝中措·平山闌檻倚晴空》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歐陽修任揚州知州。他在揚州蜀岡修建了平山堂。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堂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里,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張邦基《墨莊漫錄》記載:“揚州蜀岡上大明寺平山堂前,歐陽文忠手植柳一株,謂之歐公柳。”嘉祐元年(1056),劉敞(字原甫)出任揚州知州,歐陽修寫了這首詞為朋友送行。詩人在詞的上闋描寫了平山堂的風光,懷念親手種植的柳樹。這樣起筆,把送別和懷舊聯繫在一起,低迴留戀,搖曳生姿。下闋讚揚劉敞的才氣,勸他及時享受揚州和平山堂的美好時光,又說自己已經年老體衰,抒發今昔滄桑之感。此詞,或有小標題《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本文解析摘自嶽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歐陽修集》,作者陳蒲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的詞,蘇軾秦觀都爭相效仿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的詞,蘇軾秦觀都爭相效仿“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他的詞,蘇軾秦觀都爭相效仿

《歐陽修集》

作 者:陳蒲清 導讀、註譯

定 價:¥30.00

本書是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作品選集,歐陽修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開創一代文風的重要人物,其作品深入人心,影響深遠。

本書作者從方便讀者閱讀出發,甄選歐陽修詩詞文賦中的精品,一一加以導讀、註釋和翻譯,該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歐陽修的文學造詣,是一部簡潔、好讀的古典文學讀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