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洪流之中,傳統只能在窮人手中傳承

著目歷史,覺觀天下

“傳統”這個詞彙,多麼的熟悉又伴耳。


傳統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它可以涵蓋很多種的意思。


它是一種心心念唸的文明成果。


端午吃粽子,是一種傳統,中秋吃月餅也是一種傳統,過年吃餃子,吃湯圓,桌上要有魚,這都是傳統,是文化歷史的一種傳承。


但是,傳統的形成,肯定是跟需求有關的,因為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所有有了端午,因為不現的人兒想要團聚,所以有了中秋,有了春節,讓相隔四方的人兒可以短暫的相聚。


那麼,還有多少人記得手工業勞作業的從傳統呢?


機械洪流之中,傳統只能在窮人手中傳承


隨著科技的發展,鋼鐵洪流曲目的演繹,機械化慢慢替代了所謂的傳統勞作,還記得小時候,那時候吃的用的,幾乎都是爺爺奶奶親手做出來的,玩的牽線木偶,是爺爺用著小刀一刀一刀慢慢雕刻出來,吃的花生糖,那是逢年過節才會買材料熬製的,連熬製糖的鍋,也是村子上的匠工打出來了。


現在,什麼都變成了工業化生產,沒有別的原因,因為效率,這是不可更改的,工匠打一個鍋的時間,機器可以生產出幾千個鍋,而且,機械的壓鑄,確實比手工的打造來的更加的耐用,好用。


這是事實,因為現在很多的事兒逼,總是喜歡說,傳統的怎麼怎麼好,手工的怎麼怎麼用不壞,其實,經過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手工的都是瑕疵,哪裡會比機械化生產的更加耐用呢?只不過,那時候用起東西來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弄壞,就算壞了,修修補補也會接著用,所以給了耐用的假象,以往,誰家的鍋鐵沒有修補過呢?


就想現在吃的花生糖一樣,機械生產,早就將最佳的調劑比例調製好了,味道均衡,機械是不會出錯的,你只是再也吃不出以往的感覺的而已。


最近看了很多的紀錄片,當然,我都開了評論彈幕,從事著傳統手工作業的老人們,一絲不苟的進行著自己的勞作,一把二十塊錢的油紙傘,就是整整一天的忙碌,看起來很是心酸。彈幕在擔心傳統手工的無人傳承,可是,那些彈幕發送者,你自己願意傳承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一句傳統名言,從事這些事養不活自己的,除非,你本身就不擔心吃喝,想要去陶冶情操。


就算這樣,老人擔心的確實這項手工傳統沒有人可以傳承,是的,根本沒有人會傳承,一天的時間,一把美麗的油紙傘,二十塊錢,沒有年輕人會去幹。


一條小的流水線,一天都可以生產幾千把傘,而且現在人,用的就是一個方便,實惠,傘本身不貴,可是普通的傘隨處可以買到,而且摺疊起來很是方便,不易損壞,這些都是油紙傘,或者說傳統手工藝的產品做不到了。


時代流轉,傳統的手工藝慢慢都會絕跡,說實話,我是有些遺憾,可是也沒那麼多的感慨,就像甲骨文到簡體字,這是一個演變的過程,中間總是要有舍有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