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

01

4月9日,江蘇淮安市陽光中學高三一學生將手機帶到教室。班主任發現後,要求其交出手機,但是,該生拒不配合,旁邊班幹部勸說也無效,惹得班主任怒髮衝冠,猛扇了這個學生兩個耳光。

該生被迫交出手機,並起身離開教室。班主任走到教室門口,然後問學生:這個手機我賠得起吧?隨即當眾將手機摔碎。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按說事情到此,很多學校都演繹過。但為什麼這個又被曝光了呢?

這是由於這個班主任接下來的做法:他要求別人將整個過程錄下來,然後發到家長群裡。

人證物證俱在,也可以說是作繭自縛,4月10日,淮安市淮陰區教體局對該班主任進行了調查處理,要求其向家長和學生道歉,並停職檢查。

整個事件中,最讓大家可能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這個班主任要讓別人錄像,並且發到班級群裡?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可以說,這就是這個班主任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

自認為學生違紀,老師對其進行教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全班的學生好,放在哪裡都有道理,一定會得到家長的支持,所以理直氣壯地予以公開。

然而,他做的不對。老師為了教育其他的學生不得違規,殺一儆百,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砸壞別人的私有財產,不合法;掌摑學生,不合規。

他所做的唯一就是合乎情理,所以事後有些家長支持他的行為,但是,老師處理問題的時候,如果拿不上臺面,就會因輸給了情緒而受到懲罰。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看問題的“蘇東坡法則”。

這個問題,從班主任的角度來看:

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是班主任的職責。很多班主任也信豐:行霹靂手段方顯管理柔情,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不下猛藥難以治病。所以把摔碎手機當作禁止學生帶手機到學校的有效手段。

以一個班主任的經驗來說,任何一個班主任事前一定多次強調過,嚴禁學生帶手機進教室,一經發現,絕不姑息,並告知家長,取得了家長的支持。

所以,班主任敢於大張旗鼓地那樣做,因為覺得自己很有道理,是為公。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就不同了:

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班主任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連扇耳光,眼鏡都被打飛了,然後手機又被砸碎了,還發視頻到群裡公開侮辱,你又是怎麼想的呢?

所以,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老師的道歉以及停職檢查,顯得太輕了!是我,我要老師賠償手機和精神損失費,要求開除公職!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再從教體局的角度來看,教師體罰學生受到家長的投訴,屬於嚴重違反教育部師德師風“十不準”的行為,要求教師道歉,並停職檢查,已經是“迫不得已”、“愛莫能助”的處罰了。

乍一看新聞,很多老師,包括這個年輕的班主任,可能事後覺得很冤枉(這就是我為什麼開始不厭其煩地講述事情經過的原因):

教師忠心耿耿,為了教育學生,為了全體同學,最後竟落得個“停止檢查”的處罰,成了冤大頭,太划不來了!

然而,各位教師,請別輕易喊冤。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02

為了講清這個班主任到底錯在哪裡,我們現在來談一談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忠臣: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

公元1449年6月,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朱祁鎮親率五十萬大軍出征,準備與瓦剌決戰。由於獲悉瓦剌已做好準備,明軍遂從山西大同班師回京,在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襲擊。

部隊在撤退到土木堡時再次遇襲,明軍戰敗投降,傷亡過半,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皇帝被俘虜,二十萬精銳盡失,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很多大臣要棄城南遷,只有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朱祁鈺當皇帝(即代宗),調集軍隊糧草,穩定人心,親自督戰,取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

當時,也先以英宗為要挾,欲逼開城門,然而於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求和。此舉不僅讓也先無隙可乘,也迫使敵人後來釋放了英宗。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于謙救明朝社稷於危難之際,也為英宗回來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英宗復辟之後,明知于謙的忠誠(“謙實有功”),卻由於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人的誣陷(這些人幫助他奪回皇位),也為了有藉口奪位,不得不將於謙處死。

《明史》稱讚于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這樣的忠臣落得個慘死,人人都為于謙鳴不平。連皇太后聽說了于謙的死以後,也嘆息哀悼了幾天,英宗也後悔了。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03

換個角度看問題,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羅丹

再回到這個班主任掌摑學生的事件上來。

雖然我們不能把班主任與于謙相提並論,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一心為公。

但即使再有公心,可是要從誰的角度來看。在英宗看來,于謙是忠誠的,可以也對自己不尊重過,在皇位與犧牲于謙的性命之間,他肯定選擇自己的皇位。

對於石亨那些奸臣來說,則更是巴不得於謙早死。

所以,判斷對錯不要從某一個角度來看,要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一看,這樣一來,班主任所受到的處罰過分嗎?

或曰:那以後班主任就不要管學生了?

不對,管還是要管,但要儘量合情合理,合法合規。如果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那麼一定要守住底線:守法依規。


班主任掌摑學生,停職檢查,老師說處罰重了,家長來評評

中小學“副科”教師,疫情期間沒上網課,工資照發,有人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