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為了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上週一去學校給一年級的女兒開家長會,其中會上班主任針對現在中國家長的現狀引用網上這樣的一段話:

“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因為他們什麼題都會;

四到六年級就變的比較低調了,基本上不罵了,因為他們大部分的題都不會;

到了初中就變得心平氣和了,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因為他們所有題都不會了;

到了高中之後就該被鄙視了,只能幹一些做做飯煲煲湯的後勤工作;

到了大學,家長所能做的只剩倆字彙錢。”

記得當時班主任說完這段話時,坐在臺下的寶爸寶媽們頓時一片安靜,所有家長都目不轉睛的盯著老師,也許他們像我一樣在反省並思索著過往和以後。

為什麼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為了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女兒Hanna相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自律性還是比較好的。每天放學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作業先完成,然後在做別的事情。可每當她做完作業拿給我檢查的時候,總能發現幾處原本不該錯的地方出錯,一時氣不打一處來,由不得自己對她發脾氣。事情過後我又特別的自責,覺得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有這樣的表現,我這急性子真應該好好的改改了。後來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我提醒自己,先吸一口氣疏通一下堵塞的心,或者去個洗手間讓自己安靜兩分鐘,給自己一個排解怒氣的時間。

班主任的一段話時刻提示著我,教育孩子需要耐心、用心、更要有愛心。

不要計較於眼前,要把眼光看得長遠,同時要對孩子應該有敬畏之心,因為他們是成長中的巨人。

為什麼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為了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試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同時我們做家長的也要時刻關注著自己是否在成長。孩子在知識的海洋裡一天天長大,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吸收和與時俱進,保持與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都能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在當今的時代教育孩子不能像我們父母教育我們的那樣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因為時代和生活環境不同了,所以我們要有現代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培養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聽話,發脾氣,叛逆,貪玩,負面情緒等情況出現,其實這些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必有的現象。

我們往遠點想,如果孩子一味的聽話順從,那麼你可能就要為他們的未來擔憂了。

所以我們不要常為眼前發生的小事情過於焦慮和暴躁,我們家長應該要考慮的長遠一些。孩子就像是父母一生的作品,不論這過程中出現什麼讓人頭疼的事情都要學著接納並耐心的修改,經過一次次的用心改正最終將成為自己,家庭,他人和社會所接受的“好作品”。

為什麼一到三年級的家長最為囂張和暴躁?為了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趁孩子還小,還願意和我們撒嬌,打鬧,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年齡裡,我們要珍惜更要珍藏這美好的時光,因為當我們年老時這些都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試想一下孩子後面上了初中,高中,大學以及踏入工作後的場景會是怎樣?也許你會覺得時間還很長遠,其實一切都會在不經意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