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北大學生領袖為何參政而不從政?

傅斯年先生是中國近代學界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其早年聲名鵲起,1949年去臺之後遭封殺。直到近年大陸相繼出版傅斯年研究文獻書籍,這個名字才重新回到人們視野中來。

當年的北大學生領袖為何參政而不從政?


傅斯年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初字夢簪,後字孟真,山東聊城人。傅斯年所生的時代,是中國大變革的時代。1896年清帝國剛剛戰敗甲午海戰,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中國亟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鉅變。

傅斯年先祖傅以漸是清順治朝首位狀元,聊城傅家也算得上名門望族,書香世家。傅斯年少年時期接受了較為完整的私塾教育。雖然傅斯年晚年認為自己一大遺憾就是耗費了太多精力在中國古老的私塾教育,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些都為他之後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和古文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傅斯年年少時便已聲名鵲起,有“黃河流域第一才子”之稱。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班一類甲班就讀,時任校長蔡元培先生以“兼容幷包”之辦學理念著稱,北大各種思潮、派別交鋒對壘。傅在北大就讀時接觸到胡適、陳獨秀等教授傳播的新思想。其時胡適剛剛從美國歸國任教,主講中國哲學史,自此胡傅二人結下一生師徒情。

當年的北大學生領袖為何參政而不從政?


蔡元培主政時期的北大,算得上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時期,在“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西方思潮衝擊下,1918年與好友羅家倫等人創辦《新潮》雜誌。1919年中國爆發了家喻戶曉的五四青年學生運動。 風華正茂的傅斯年不僅參加了震驚中外、關乎中國未來命運的"五四運動",而且他還被推舉為學生遊行總指揮。

巴黎和會上,中國在列強面前成為一隻待宰的羔羊。被日本割佔的山東,正是傅斯年的故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這句名言激發出傅斯年強烈的愛國熱情。"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嚴懲賣國賊!"在遊行中,傅斯年與同學們揮臂高呼。在這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傅斯年成為北大學生領袖。傅斯年帶領學生直奔趙家樓衚衕,控訴賣國賊曹汝霖出賣山東的真相。傅斯年帶領遊行學生衝進曹汝霖府邸,曹汝霖倉皇逃跑。憤怒的學生隨之火燒曹宅(趙家樓),把"五四運動"推向高潮。

這場運動過後,傅斯年考取官費留學生,同年12月遠赴英倫開始了海外留學生涯。此時的傅斯年決心不再過問政治,潛心研究學術。傅斯年先後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學習。

他在擔任國民參政員時,曾經兩次上書彈劾行政院長孔祥熙,上層雖不予理睬,但後來還是讓他抓住了孔祥熙貪汙的劣跡,在國民參政大會上炮轟孔祥熙。蔣介石為保護孔祥熙,親自出面宴請傅斯年,想為孔祥熙說情。二人有這樣一段著名的對話。

蔣問:"你信任我嗎?"傅斯年答:"我絕對信任。""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蔣介石無奈,只得讓孔祥熙下臺。

當年的北大學生領袖為何參政而不從政?


1945年6月,宋子文繼任行政院長。1947年2月15日,傅斯年在《世紀評論》上發表《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一文,對宋子文的胡作非為進行了猛烈抨擊。朝野震動,宋子文也只好在社會上的一片反對聲中辭職。

1946年初,蔣介石就與陳布雷商量,要在北方人士中補充一個國府委員。陳布雷對蔣介石說,北方不容易找到合適人選,蔣介石提議說:"找傅孟真最相宜。"陳布雷瞭解傅斯年的志向與秉性,對蔣介石說:"他怕不幹吧。"蔣介石大概不相信有人不願當官,他很有信心地說:"大家勸他。"

結果,任說客說破了天,傅斯年堅決不肯加入政府。蔣介石死了心,轉而想拉胡適進入政府,希望傅斯年能做做說服工作,結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對。在給胡適的信中傅斯年說,兩人一旦加入政府,就沒有了說話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說話的分量。"一入政府,沒人再聽我們一句話"。他勸胡適要保持名節,其中有一句話極有分量:"借重先生,全為大糞堆上插一朵花。"正是這句話,打消了胡適做官的念頭。

對於傅斯年拒不做官的氣節,一直為世人讚譽有加。作為一個早年的學生領袖,終其一生不肯加入國民黨。他不但不加入國民黨,還鼓勵他的老師胡適要採取跟國民黨並不很合作的態度。他們要發揮這個知識分子的力量,不被黨化,真正的夾縫裡面的自由主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