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孩子的學習懶惰

【每月4、14、24日更新】

如何治療孩子的學習懶惰


孩子學習懶惰是令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有人說:"他不提學習怎麼都好,只要開始寫作業就皺眉,只要遇到一點困難就嘆氣,每天總是磨到很晚才勉強完成作業,讓他多做一點題就不樂意。"

上小學時,父母的督促還能起點作用,到了初中,孩子開始逆反起來。多說幾句他嫌嘮叨,如果不管他就更加放鬆。搞得父母無所適從,又不甘心,因此每天心煩意亂、焦慮無比。

"懶惰"對於學習確實是個大障礙。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總結經驗時常說:"我沒有比別人更聰明,但我比別人更努力。"一些老師也說:"有些孩子真的很聰明,就是學習時犯懶。"

孩子為什麼會在學習上表現得懶惰呢?我們不妨把他們與那些學習自覺、效率高的孩子對比,發現癥結所在,並找到解決辦法。

如何治療孩子的學習懶惰

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一些孩子總能在很短時間內寫完作業,是因為他們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聽講及課後複習,已基本掌握了老師教授的知識,所以絕大多數作業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大。相反的,如果對於書本知識沒有學懂或沒記住,即便簡單容易的作業也變得千難萬難。在父母眼裡就是他們寫作業拖沓了。

在我新書《輕叩清華門——12位清華學子家庭採訪實錄》中,王曰涵說:"如果課後先及時複習再寫作業,我就會很快記住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但如果總是急於完成作業,發現有不會的題目才想起來看書,學習狀態就會被打斷,寫作業也不太容易找到思路。"

有的父母理解不了"如此簡單的作業怎麼需要花那麼長時間?"但對於孩子來說,完全理解和記憶那些知識與概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一味要求孩子加快速度寫作業就像只催促他快些砍柴,卻不關心是否已經把刀磨鋒利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應該重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前預習、認真聽講、遇到問題及時請教,特別是回家不要忙著寫作業,而是要先把課堂知識複習一遍。如此一來,寫作業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如何治療孩子的學習懶惰

二、遇到難題的心態

即便是最優秀的學生,也有遇到難題的時候,此時不同的孩子會採取不同的態度。

一位媽媽說:"我孩子在家寫作業時,經常用'小猿搜題'。開始是查數學解題思路,後來發展到英語、物理、化學等所有學科,只要遇到不會的題目,他都去查。現在如果讓他獨立寫作業,他就會看著那些難題發愣,熬到很晚也寫不完。"

除此以外,"作業幫"和家教機等也常被孩子用來輔助完成作業,而一些父母更是一面抱怨孩子依賴心理太強,一面又有求必應甚至主動要求輔導孩子學習。雖然這些方法看似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效率,但也一步步地促使他形成了思維惰性。

與此相對,那些總是獨立思考的孩子,雖然有時看似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但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高了思維能力,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其實課後作業中,難題的比例並不高,大部分題目對照書中的例題都能做出來。此時父母只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並相信他、鼓勵他,他就一定能夠獨立解決。

至於那些確實有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孩子到學校請教老師。這樣的做法也告訴他遇到困難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要總想尋退路、找柺棍。

對於那些難背的單詞、課文、概念,可以讓孩子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還可以採用比老師的進度提前一點,每天都背一點,這樣孩子就不會有畏難情緒了。


如何治療孩子的學習懶惰

三、完成作業後的時間安排

我有時發現孩子學習的懶惰是父母長期佈置過多課外作業的結果。當他們把孩子逼急了,孩子就會反唇相譏:"如果我早早把作業寫完了,你就會讓我做課外題!"

我的閨女上學時,成績從來都不是最優秀的,但我一直沒給她佈置過課外題,而且告訴她:寫完作業後她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甚至為了讓她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我曾經反對她週末上過多的課外班。而她寫作業的效率一直很高,從沒出現過拖沓的現象。

一些父母對我的做法不以為然。有的說:"現在孩子的競爭環境不同了,只完成老師佈置作業的孩子肯定落後!"有的說:"你的孩子學習好,所以不用加課外題,可是我家孩子不行啊!"

可無論競爭環境如何變化,無論學習能力差距多大,孩子體力和精神的承受能力有限是自然規律。當外界壓力過大時,他就會產生應激反應:要麼內化形成心理問題,要麼外化形成對抗情緒。寫作業拖拉就是消極對抗的一種表現形式。

另外,孩子成績不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是專注度不夠,有的是思維能力不足,有的是缺乏責任心,還有的是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熟練。

而"題海戰術"只能解決"不夠熟練"的問題,卻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要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只簡單地要求他增加學習時間和課外題的數量,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會讓孩子對學習從心理上產生牴觸。


如何治療孩子的學習懶惰

孩子為什麼"懶惰",這是父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只批評他"沒有上進心"、"慢性子"或者"不愛學習只愛玩"不僅意味著父母默認自己無能為力,這些標籤還會成為孩子安於現狀的藉口。

花些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或者向老師請教,找到平時忽略的細節並挖掘深層次原因,這樣孩子的"懶惰"的問題才能得到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