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是”,不用回复;如果“不”,为什么?

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随机选了10个人,给他们发去这条消息,有3个人回复“你又发什么神经”、“滚!老子正烦着呢”、“怎么了?被盗号了吧”。

我没有解释,做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目的,解释也就显得多余。另外7位朋友给了长短不一的回复,按照时间顺序,下面是他们的答案。

01

“大概是因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她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叫她Q吧。

我们相识于十几年前。那时的她和多数年轻姑娘一样,懵懵懂懂地恋爱,早早去图书馆给男朋友占座,在食堂打饭的时候明明吃不了那么多、也会故意打得很满,给男朋友分掉。我们很少聊天,毕业后就更少了。

Q在自己的朋友圈连续一年多时间,发一个学习网站每天的签到链接。挺烦她的,因为除了这个链接,她几乎没再发过别的。差点儿把她屏蔽掉,后来想想:这和其他的朋友圈乱象比起来,已经很安静了,也就算了。

她和图书馆男朋友没能走到一起,前年嫁给了一个IT工程师。有个女儿。

她的答案出乎意料,我以为她是“满意”的。当然这样也不对,凭什么认为别人对生活的现状一定要“满意”呢?

02

“工作还好吧,生活嘛?不是说‘生下来,活下去’嘛。刚回来,累。”

这哥们特别擅长装B,空军大院的孩子。怎么认识他的我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在朋友组的局上?不妨叫他B先生。

在单一麦芽威士忌还不太流行的2011年,B先生已经对麦卡伦的生产工艺、年份间的口味差异、和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表现了如指掌了(起码说起来头头是道)。

而且,他最喜欢的腕表是飞行员腕表,他热情洋溢地认为:万国太呆板了、汉米尔顿过于浮夸、柏莱士是骗小孩子的。他经常戴的一款是“Seagull海鸥”,据说是他爷爷给他的,表盘上有“中国 天津手表厂”。B先生每次说“Seagull”的时候听起来都像是“そうが souga”,也是朋友们茶酒之后无伤大雅的笑谈了。

B先生刚从哪儿回来,我没有追问。估计又是各种北欧小镇、或者太平洋上的小岛?

这样一个习惯性装B的哥们儿,竟然说出“生下来,活下去”,可能是一种新型的装B方式吧?还Get不到他的精髓。

03

“不怎么样,两个大领导尿不到一个湖里,我他妈快闷死了。你怎么样?都给你说了别干纸媒,看,脑子进水了吧?我对现在的生活能满意吗你说”。

H哥们。真正的铁哥们儿。我们俩没少一起干坏事儿。他说的两个大领导的事儿我们都知道。他的字打错了,正常说法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反正理解意思就好。

他在新媒体公司,其实就是骗投资人钱的那种、时刻准备第N轮融资的公司。知道我做《无饭》之后,第一个给我打电话骂我“神经病”的就是他。看到我真的要印杂志了,第一个给我介绍他自己的广告客户的也是他。

他打算卖他的新媒体广告的时候,顺带卖卖我的《无饭》广告位。

“捆绑销售,你懂吗?”

我:“……”

H的处境非常尴尬,他和那两个所谓“大领导”,其实也是出生入死的创业合伙人。三个人,一个负责到处拼凑新技术、一个负责到处凑钱、他就负责到处跑销售。一开始做户外广告的投放系统,后来转型做了新媒体的整合投放,有点像搜索引擎时代的“广告联盟”,核心技术就是广告自助投放系统。融了三轮,差不多圈了5000万吧,还是不够花。销售又没有什么起色,根本入不敷出。

于是三个人天天打仗似的,互相看不顺眼。其实,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看H,他还是蛮幸福的,毕竟,他的酒量从2瓶啤酒涨到了2瓶白酒+2瓶红酒+12瓶啤酒,总之是很难看他喝醉了。

而且,据说他们公司的新一轮融资马上就要到账了。

04

“不满意。店里生意不行,想转出去了。”

回微信的这位小姐姐,她老公我们关系也不错,特别朴实。他们两口子老家是山东青岛,08年来到成都做生意;前年去了绵阳,租一个挺大的地方,花了不少钱装修,去年卖冷冻海鲜,礼品为主,接了几个科技城的大单子,挣了些钱。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改卖大闸蟹了。

看这样子,大闸蟹也不好卖呀。

05

“谈不上满意,也没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如果有,穷算不算?”

这是一个公务员兄弟,比我小一岁,但是已经升到正科了。家里有点背景,他自己也很勤奋,毕业那会儿,我们花天酒地无所事事,他抱着一整套《曾国藩家书》看得喜笑颜开。

后来如愿以偿,考上了老家的公安系统,没过两年调到检察院,因为兼有经侦、检察经验,前年临时借调到市纪委某个工作小组,抓了几个人之后,工作小组解散,他却被留在了市纪委办公室。今年3月份,被下派到一个很偏僻的县做了纪委副书记。

前景无限光明,大约《曾国藩家书》功不可没。

他说“穷”,我是信的。不然不可能有这样的升迁经历。

每次闲聊的时候,他很喜欢用表情符号,也是一个特点。我曾经问过他,就不能假装正经吗?他回过我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再装,就真的正经了。

特别难得,还能保留这样一份“不那么正经”的念头。这又完全不像是“曾氏家书”里的套路。抛开朋友这层关系,在他身上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年轻官员身上的活力。

我对共和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06

“不满意!!为什么还不给我寄杂志??!!”

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我在心里默默原谅了她的大呼小叫。作为一名KTV里推销酒水的姑娘,姑且叫她L吧,她已经很克制自己了——没有连续打出三个感叹号。

坦率地说,她的订阅,比一位医生订阅了《无饭》全年还让我惊讶。要知道,单期订阅是免费的,全年是99元。谁会花99元去买一个本来是免费的东西呢?土豪、或者时间极其宝贵的人,再或者就是脑子瓦特了——暂且不说这个,反正L姑娘的订阅,让我不得不对她重新了解一下。

她的长相是比较耐看的那种,第一眼绝不惊艳、第二眼也是、第三眼还是。所以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完全以为她就是陪酒让客人多喝点儿,自己好从多卖的酒里增加些收入。

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半年后在同一个KTV再见到她,还是那个老样子。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

我从心底钦佩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在KTV里推销酒水,也是劳苦大众的一员,不必讴歌、也用不着替他们瞎操心。

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钦佩”吧(或者说“尊重”?),她在劝我喝酒的时候,反而是很谨慎的。是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的那种谨慎——她从不劝我多喝——本来我也“饭哥酒量不行”噻。在其他客人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就凑过来问我是做什么的,然后聊了很多、加了微信。

我问她的问题一般是这样的:“最能喝的客人可以喝多少?”“你们是兼职还是全职,和KTV怎么分成呀?”“有没有什么糗事,比如客人好好的,自己喝大了?”“宵夜吃什么?”“你怎么看待陪酒这件事?会觉得不够高级吗?

她的回答一般是:“最能喝的???!!!!有个帅哥可以喝一晚上!!!!不停的喝!!!!!!还不醉!!!!!!!!!!”

感叹号的数量代表声音分贝值。

我问她最后那个问题的时候,她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故意降低声音,反问我:“你觉得大家都在玩手机的时候,你做了一本杂志,你高级吗?”

我哑口无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感谢她还是订阅了这本并不“高级”的杂志。

07

“哈哈哈,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老婆刚刚问过我,她说是你发给她的。怎么回事?”。

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这是那位卖大闸蟹的小姐姐的老公。问题果然是随机发出去的,我闭着眼睛在微信联系人列表中随便划拉,这下尴尬了。

为了跟他解释整件事,不要影响他们伉俪情深。我给他发了三个字:“你等着”。

估计他都被整懵了吧?希望他能看到这篇文章。

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