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攻打印度,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串场河


当时日军战线拉得过开了,以他那个微小的国力已经顶不住了,一直打下去还不出结果的话只能算是自耗。

而且,印度所在的位置是南亚次大陆,对于当时,日本要想到达印度,就需要建造更多更大的军舰,而且在印度驻扎这大量的盟军,要攻打印度可能需要20-30个师团的兵力。这对于战线已经很长,兵力不足的,后勤补给困难得日本来说都是没必要的。

日军指挥官认为,只要打赢了英国的少爷兵,那么补给就到手了。不过这次冒险注定了日军要失败,日军没有制空权,加上士兵补给困难。只要英军稍微拖延,日军必败。何况当时的中国驻印军也参战了。日军在热.带丛林中,缺乏补给,要同- -支装备精良,拥有空军的军队作战。只能说当时的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真的是勇敢,难怪战后被评为是英美派到日军的内奸。





太嗯了


不是不敢打,而是没法在打下去。

题目里说的这一仗,指的就是“英帕尔战役”,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虽然是在印度打的,但利益相关方却错综复杂,最关注结果的是中国、英国和日本。战役的结果是日本惨败,从这以后,盟军在印度和缅甸掌握主动,转入进攻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而英国人不好意思说的小心思没有达成。

实际上日本人对于是否进入印度一直首鼠两端,因为在日军大本营看来,主要方向还是马来半岛和太平洋群岛,而东南亚这一大片一方面因为日军的力量不是太够,另一方面可以预见如果太平洋方面有进展,这些地方会自动依附的,泰国就是例子。

但是形势发展让他们不得不进入,主要三个原因:首先是德国要求,作为协约一方,他们很难拒绝;其次是美国以此为基地对中国抗战的物资运输,这让日本在中国的进展非常困难;最后是他们到了缅甸之后简直太容易了,搞得有声有色,以此来看,同为佛教传统的国家印度也应该一样。于是,贪得无厌再加上鬼迷心窍的日军跑到印度打了一仗,结果大败而回,从此再也没有攻打印度。

一、英帕尔在哪

英帕尔印度东北部城市,在英帕尔河谷平原中部,曼尼普尔河右岸,紧邻缅甸,是个边境小城。英国军队在缅甸被日军暴打一顿后,全部跑到这个地方,把这儿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在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平原上,到处是军营、医院、军需仓库。本来英军还可以往西跑,因为印度也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么大的范围,够英国人跑的。但英国最后决定在这里和日本好好打一战,有自己的盘算的。

第一是他们依仗着可攻可守的地理优势,大不了继续跑;第二是边境地区的地势和马上要来临的雨季对日军不利;第三是他们真的不愿意放弃缅甸,因为从中国的长江向南到印度、缅甸,天啦,就市场、人口和资源来讲,这就是世界啊。所以一开始英国人非常不愿意远征军来缅甸的,他们既怕日本人抢了他的地盘,又怕中国军队来了不走。

中国当时对缅甸特别重视,因为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对外通道基本全部断绝,本来工业基础孱弱的中国更加举步维艰,所以中国特别重视仅仅剩下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这是一条救命的路,所以抗战物资都依赖它。

二、日本人在缅甸把英国佬打得特别惨

缅甸是个好地方,境内狭长多山,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自然资源也极其丰富,日本早就垂涎欲滴。同时,为了尽快结束泥潭一样的中国战场,日本人早就对滇缅公路虎视眈眈,经常轰炸,1941年1月23日,日军飞机彻底炸断了澜沧江上的昌淦桥,东京大本营电台都高兴地播:“滇缅公路已断,三月内无通车希望。”但轰炸不是长久之计,占领才是,既然中国境内不能完全占领,那就占领缅甸。

日本占领缅甸不是很费力,主要是因为英国人太渣了,小心思不断,中国远征军最后才进入缅甸;其次是英国佬在缅甸无恶不作,人心尽失,搞得缅甸老百姓特别痛恨英国人,谁打英国人谁就是好人,谁帮英国人谁就是混蛋。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吃尽苦头也是拜英国人所赐。举个例子:英国殖民缅甸时,强行将缅甸出产60%以上大米运向国外,这个“世界稻米之国”的老百姓居然吃不上米;缅甸布料必须用英国或印度生产的,私自织布料的缅甸妇女很多被剁掉手指终身残疾;缅甸人去邻近的泰国不能走便捷的陆路,只能绕道仰光再乘船,这样英国船舶公司可以收取高额船费;缅甸人只能买由英国公司的高价盐自己不能采盐;······罄竹难书。

日本军队在缅甸把英国人打得四处逃窜,缅甸人高兴得不得了,对日军简直是“箪食壶浆”,加上都是黄种人、都是佛教国家,一时间日军真的把缅甸糊弄住了。要不是中国远征军的救援,那些跑到英帕尔的英军早就在缅甸被灭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损失惨重,很多都是打着打着,发现英国人跑了,自己本来是救他们的,结果他们一脱离险境就跑,把中国远征军撂在包围圈里。这帮家伙逃跑时写的文章可以作证:英国记者斯耐潘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文章,介绍他们逃跑的样子。

“到处都有黄种人的洪水追赶着白种人和棕色皮肤的人群。日军士兵穿着质地粗劣的黄色军服,他们的国旗上画着一个燃烧的太阳,很像印第安部落的图腾崇拜。日本人长得非常矮小,只有5英尺高,但他们的毛瑟枪和刺刀却比欧洲人的足足长了1英尺。这种形象尤其可笑,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北欧童话里那些扛着扫帚的小妖怪。公路上日本人的部队在行军,我想他们一定是去攻打仰光,后来事实证明我猜对了。前面有几辆坦克开路,坦克上坐满了突击队员。接着是炮车,还有骡马和驮牛,我看见一个日本军官骑在牛背上,不像去打仗,倒像是去放牧。我耐心地看着表,估计他们每天至少能前进30英里。这是一个陌生的敌人,来自中世纪,英勇善战,斗志顽强,文明的白种人要遏止这些野蛮的游牧民族的扩张意志,就必须用钢铁筑起牢固的堤坝来。”

三、日本人的战前准备就跟闹着玩似的

1944年3月8日,日本缅甸方面军根据大本营的“大陆指第1776号”指令,发动英帕尔战役,代号为“乌”号作战。日本的作战计划以他们的字母代替,比如“阿号计划”、“伊号计划”。战役企图是:夺取英帕尔,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切断中印公路,改善日军在缅甸的防御态势。日军的指挥官是牟田口廉也中将,兵力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下辖第15、第31和第33师团。

牟田口廉也曾任日本驻法国武官,“七七事变”就是这鸟人开的第一枪,他也因此晋升为少将。牟田的计划从缅甸若开山脉一线往前推进,采用穿插包抄的方式,在雨季来临前拿下英帕尔。在他看来,英军就是一帮乌合之众,“皇军”能很快结束战斗。但他没想到雨季来临时没拿下怎么办;也没有想到进入印度后,怎么撤回来,后面可是一条大江,日军在背水作战;还有补给怎么办,不能没有吃的吧;最后是缅甸独特的地形,山脉南北走向,东、西向兵力行动特别困难。

参战的日军三个师团长都对战役前景悲观,因为明摆着后勤补给跟不上,到时候不用敌人打,自己就饿死了。但牟田不信这个邪:“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能行!日本军队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日军还为补给想了个馊主意,他们的部队赶着成千上万的牛、羊、猪往印度开进,边走边杀着吃。一开始还比较顺利,日军用了大约20天的时间,就对英帕尔形成合围之势,英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反抗。好大喜功的牟田想在4月29日之前拿下英帕尔,因为那是裕仁天皇的生日。

日军渡过钦敦江,向英帕尔进攻的态势明显。英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后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这样日军就会面临远离自己的保障基地,还要面临英军的空中威胁。而且时间也在英国人这边,六月份的雨季一来,日军的进攻就没办法进行。英军的部署很常规,但也有效。

四、战斗进展

日军对英帕尔形成合围之后,牟田口廉也站在钦敦江畔,狂妄地宣称:“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可是他的部队太疲惫了,从缅甸往西他们翻过了一座座高山,累得像条狗一样;过了钦敦江,有一路狂奔,人累马乏,更要命的是没有食物,带的动物都吃光了。小兵们的口粮从以前的每天6两降到1.5两,前锋部队没有粮食,口粮只有每天0.3两,还是为了账面好看,不写0。而英国人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仓库了,吃的喝的应有尽有,还有巧克力和红酒。

饿着肚子的日军发动的一次次进攻,都被击退,越打越没有信心。雨季也如期而至,这滑溜溜的地面让日军吃尽苦头,牟田口廉也决定再努力一把,他命令部队迂回到英帕尔北面再进攻。1944年6月22日,饿着肚子的日本兵嘴里塞着青草,一步三个跟头地在大雨中突破了英军的防线,打到英帕尔边上。不过这时他们俄瘫了,再也没有一丝力气,哪怕爬都不行。印度的天气就是这么奇妙,虽然下着大雨但气温仍然很高,日军几乎一半人得病,都是疟疾、霍乱、伤寒之类的传染病。日军连吃的都没有,就更没有药了,许多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倒毙路边。即使侥幸活下来的,也是瘦骨嶙峋的像个骷髅。

这个战是没办法再打下去了,1944年7月2日午夜,日本南方军司令部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真所谓兵败如山倒,英国一个军官在日军里写到: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五、战役结果

日军在战役发起前共有10万人,溃败以后能动的不到2万人,真正在战场上被打死的只有3万人,其余的都是饿死、病死,驻缅甸的方面军已经没有力量再进行大的战斗,他们连缅甸都待不住了,更别想往西进入印度。一心想当大将的牟田被大本营撤职,他甚至被日本兵称为“鬼畜牟田口”,因为被他弄死的日军比盟军打死的都多。

不过牟田一直不认为他应对英帕尔惨败负责,他一直活到1966年。


过河卒子and与非门


一个英帕尔战役彻底将日本打醒了。10万能争善战的丛林战老兵被打的损失不到2.5万人,就由于后勤、士气、武器弹药、士兵数量、国际局势等诸多因素,就彻底没有了底气,被迫战略大撤退,结果损失殆尽。

英帕尔战役是在日军日薄西山的情况下发动的。1944年世界大战到了战略反攻阶段,英帕尔作为东南亚对日作战的战略基地日显重要,战争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英帕尔的中印公路输送到盟军及国军手中,为了缓解压力,日军不远千里发动了对英作战,企图摧毁东南亚对日作战的物资补给基地,掐断盟军战略反攻物资保障。1944年6月,日本大本营发出了攻击英帕尔的战争指令,在日军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中将的带领下,战力比较凶悍的日军,渡过钦敦江,攻击印度本土,但是盟军非常重视,武器装备也很先进,在印度的英印联军达到了100万以上,并且空军力量是日军所不能比的。在从缅甸到英帕尔这节路,是原始森林,联军的空中优势,奈何不了日军,过了钦顿江,就是一片丘陵和平原,英印联军在此处,建立了平坦、宽阔的防守阵地,利用优势的炮火和飞机对进攻的日军进行狂轰乱炸。抵消了英印联军战力不足的弱点。

最终日军没有突破英帕尔的英印联军防线,败退而走,沿途饥饿、水土不服、疾病以及地方抗日军民和中国远征军的打击,最终损失殆尽。

日军此次的失败,是必然的,战线过长、盟军对此次战役的充分准备、国际反法西斯的热情高涨,欧洲战场已经取得胜利、太平洋战场日军也是节节败退,中国抗日战场也是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种种形式都是对日军不利的,同时,由于日军遭到盟军狂轰乱炸,物资生产跟不上趟,在此次远征英帕尔的战役中,日军甚至没有军需保障,驱赶着掠夺过来牛羊猪、家畜、家禽充当军需生活保障,战争一来,这些移动的军需物资全部跑散开,日军的口粮都是问题,焉有不败之理!

(玉之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