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期待总是美好的,但若掌握不好尺度,也会伤人。

因为期待,有的关系更近一步,而有的关系却愈发遥远。

关系的亲疏,在于期待的多少。

1

十分的期待,需要十分的回应

朋友小美小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离婚了,她就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未曾改嫁,父亲的缺席使小美极度缺乏安全感,她希望能在另一半身上找到补偿。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比她年长五岁,且待她极好的男友。

每次见到她,我都能看到她脸颊上难以散去的红晕。

相处了一段时间,他们也顺理成章地结婚了,在家里摆完酒席后,就和老公去国外度假旅游。

回来后,她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说她在度假时,那里的风景多么迷人,老公对她多么细致入微。

引得我们众人一脸羡慕。

可没过几天,她就来跟我抱怨她老公的不是:

“我本以为步入婚姻,他会对我更体贴照顾,但我发现他对我都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

我心情不好,需要安慰,他总说自己很忙,他都不愿意抽出时间多陪陪我。他根本就不爱我,都不愿意为我改变!”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小美越说越激动,最后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既无奈又心疼:无奈的是,小美太过依赖他;心疼的是小美渴望的“爱”得不到回应。

张爱玲曾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婚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把婚姻想得太过美好,终归是一场悲剧。

十分的期待,往往需要十分的回应,才能获得情感上的短暂对等。

但这个世上,几乎没有可以如愿以偿的回应。

期待越高,关系就越容易不堪一击。

作家尚磊曾说:

“你付出一分,别人就非得按比例回报么?再说,那种夸张的热情,更像是爱自己,或者说迷恋那种爱情的享受,而不见得是爱一个人。”

感情不是分与分的等价交换,而是心与心的“礼尚往来”。

十分的期待等不来十分的回应,失望与痛苦才会接踵而至。

想要的越多,失去也会越多。

2

有多少感情,毁于过高的期待?

十分的期待意味着要将十分的自己全盘托出,交付给对方。

我们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他人,自然希望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

十分的期待包含的东西太多,把期待甩手给他人,看似是一种十足的信任,实则是不愿为自己负责的胆怯与懦弱。

再坚固的感情,也经不起对方的“全盘托出”。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小说《无声告白》中的女孩莉迪亚就是因为父母过高的期待,最后被逼无奈而自杀的。

莉迪亚的母亲是一直想做一名医生,在她终于踏上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时,莉迪亚的到来“阻断”了这一切,心有不甘的母亲就把医学梦强行地倾注在莉迪亚身上。

莉迪亚的父亲是一名华裔,从小就饱受鄙视与嘲讽的他一度渴望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凭借自己的努力,他最终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但他依旧希望莉迪亚能成为众人瞩目的聚光灯。

为了讨好母亲,她假装喜欢医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她越发地苦不堪言。

为了满足父亲的期待,她假装自己很喜欢交朋友,就刻意地在父亲面前跟与许多同学通电话,表现地很熟的样子,但她没有一个朋友。

终于,她不堪重负,成为了父母过高期待的牺牲品。

有时候,期待也是一种无形的绑架。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很多人喜欢把十分的期待寄托在亲密的人身上,以爱的名义要求对方能为自己做出改变。

但很少人能把握好这个度,一旦超过了对方的承受极限,关系就会越发僵持。

一位同事时常跟我们抱怨着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地不幸。

他抱怨妻子不能对他温柔,不心疼他在外挣钱的艰辛;抱怨孩子不知道好好学习,不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

可在后来的一次下班的途中,无意间听到他与妻子的谈话。

电话中,他毫无顾忌地数落着电话另一旁的妻子:

“这么晚了,饭还没做好?你下班回家干嘛了?孩子成绩一落千丈,你是怎么教育他的?”

另一旁的妻子也不甘示弱:“你平常做过饭吗?孩子学习你管过吗?”

我仿佛闻到了他们家里散发着的浓浓的火药味。

陈数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曾坦言:

“婚姻出现问题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对对方的期待过高,特别期待对方能理解自己。

但如果你反之:我并不期待对方能理解自己。那么当对方理解你时,你会感到无比感激。”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的确,期待越多,怨望就越大。

过度的期待就像缕缕蚕丝一样包裹着对方,看似饱含爱意,殊不知,在“爱”的消磨中,彼此会慢慢失去最初的自己。

只有试着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彼此的感情才会越发坚固。

3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与其患得患失,自怨自艾,不如将七分期待留给自己。

虽然自己也会变,但那变化的方向盘始终在自己手上紧握着。

留更多期待给自己,给予自己无限可能,失望便不会那么沉重。

作家王雪妍提到过自己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喜欢写博客,每当他激动地和父母说自己博客的浏览量有多高时,一旁的哥哥总能冷不丁地插上一句:

“哼!网络那地方,当什么真?你不就是在你们单位的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吗?”

后来,朋友开始学习心理学,哥哥又来一句:“不好好过日子,学那个干什么?”你能跟那些科班出身的人比吗?”

有很长一段时间,朋友都一直在被哥哥贬低的阴影下痛苦地生活。

朋友一度希望哥哥能支持自己的爱好与梦想,但哥哥依旧固守己见,希望弟弟能“回心转意”。

慢慢地,朋友意识到自己与哥哥的世界本就不同,期待再多也无益,他决心要活成自己期待的那种人。

于是,他凭借多年的学习与毅力,开始在心理圈子里展露头角,获得了一定的名声。

人的精力没有那么多,抓住你可以抓到的东西,美好的风景才会在你眼前一一浮现。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无法强求他人做出改变,不如把更多美好的期待留给自己。

人与人之间,各有不同,对他人期待少一些,获得的惊喜就多一些,感恩之心也能自然心生。

很多人以为只有他人改变,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切才会变好。

就对伴侣、朋友甚至亲人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看到别人没有丝毫的改变,就以为对方不在乎自己了,接踵而至的失望便化为无法控制的愤怒,疯狂地侵蚀着自己的内心。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按照你所期待的爱的方式去爱你。

七分期待留自己,三分期待留他人

期待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的三分之少。

把三分的期待留给值得的人和事,生活才会万般美好。

七分期待留给自己,不要成为他人期待的自己,要成为自己期待的自己。

4

周国平说:

“一样东西,如果你太想要,就会把它看得很重要,甚至大到成了整个世界,占据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劝告是:最后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整个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唯有在时空中看到自己的位置,看到他人的位置,才能拥有一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从容。

七分期待留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美好;

三分期待留他人,才能看到他人的美好。

拥抱世界,从降低对周围人的期待开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