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吃到“七分饱”?-北方基因

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要想不长胖、不给肠胃增加负担,吃饭要吃到七分饱。因为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如果比例和数量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食物的“隐性浪费”,比如过量的蛋白质、钠、磷和硫元素,都要经过内脏的处理,然后排出体外。这些多余的营养成分,不仅不能为人体健康发挥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还有食物中多余的脂肪,会轻易地变成我们身体中的肥肉,并带来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叫七分饱?或者说,七分饱是什么感觉?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在研究饱腹感一段时间后,我按个人体验,想给这个模糊的说法加上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定义,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看看是否妥当。

所谓十分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怎样才能吃到“七分饱”?-北方基因


所谓九分饱,就是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但是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所谓八分饱,就是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所谓七分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所谓六分饱,就是撤走食物之后,胃里虽然不觉得饿,但会觉得不满足。到第二餐之前,会觉得饿得比较明显。

所谓五分饱,就是已经不觉得饿,胃里感觉比较平和了,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如果这时候撤走食物,有没吃饱的感觉。没有到第二餐的时间,就已经饿了,很难撑到下一餐。

再低程度的食量,就不能叫作“饱”了,因为饥饿感还没有消除。是,大部分人找不到这个点,经常会把胃里感觉满的八分饱当成最低标准,甚至到了多吃一口就觉得胀的九分饱。这样,如果餐后没有足够的运动,必然就容易发胖。

很多人说,你怎么能感觉出来这么细致的差异呢?我根本不知道到了几分饱啊?这是因为我们吃饭的时候从来没有细致感受过自己的饱感。如果专心致志地吃,细嚼慢咽,从第一口开始,体会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对食物的热情、每吃下去一口的满足感,体验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面逐渐充实的感觉……慢慢就能察觉到这些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然后,找到七分饱的点,把它作为自己的日常食量,就能预防饮食过量。

对饱的感受,是人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天生具备。不过,这种饱感的差异,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如果边吃边说笑、边吃边谈生意或者边吃边上网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从小都不曾知道七分饱的理念呢?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父母规定食量,必须吃完才能下饭桌,从来不曾按自己的饱感来决定食量。这样,他们渐渐丧失了感受饥饱的能力,不饿也必须吃,饱了也必须吃完。因为父母通常都希望孩子多吃一些,总是多盛饭,多夹菜,使孩子以为一定要到胃里饱胀才能叫做饱,结果打下一生饮食过量的基础。

在外就餐时,食物的分量通常也都是按照胃口最大的人来设计的。很多人习惯于给多少吃多少,把食物吃完的时候,实际上也已经过量了。一些加工食品也一样,尽量把一份设计得大一些,让人们习惯于多吃。这样对商业销售有利,但是对于消费者控制体重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放慢速度,专心进餐,习惯于七分饱。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里提前感受到“满”,所以有利于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都比较容易让饱感提前到来。吃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全谷、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也有利于对饱感的感受,从而有助于我们控制食量。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则正好相反,它们会让人们进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觉就吃下很多,而饱感中枢还没来得及接收到报告,胃还没感觉到饱胀,吃下的食物能量却早就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后面能做的事情,也只有增加运动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了。

在含有同样热量的情况下,食物的脂肪含量越高,饱腹感就越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饱腹感就会增强。体积大的食物比较容易让人饱,看起来或者吃起来比较油腻的食物也比较容易让人饱。此外,食物的饱腹感还和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有密切关系,纤维高、颗粒粗、咀嚼速度慢,则食物的饱腹感增强。总的来说,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具有最强的饱腹感,同时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最高。

进食饱腹感持续时间长的食品所引起的血糖波动较小,反之,进食饱腹感差的食物后血糖波动明显,非常不利于糖尿病患者。

研究结果证实,那些含大量油脂和糖的曲奇、丹麦面包、巧克力夹心饼、蛋糕等食物很容易让人“爱不释口”,吃了又吃,不仅当餐容易吃过量,下一餐还会有较好的胃口。泰国香米一类的籼米饭容易让人饥饿,而口感粗糙的黑米、紫米、燕麦、大麦一类全谷就容易让人感觉饱。用精白粉制作的馒头和面条并没有很强的饱腹感,红豆、黄豆、芸豆等各种豆类却是能够长期维持饱腹感的上佳选择。令人开心的是,这些高饱腹感食物恰好是具有最佳营养平衡、有利于控制各种慢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的食物。只要经常用它们作为三餐,就可以收到控制食欲、预防饥饿、减少下一餐食量和改善营养供应的多方面好处。

在饥不择食的时候,人们肯定没有耐心煮好一碗红豆紫米粥,而很可能转向蛋糕、饼干和薯片之类高能量低营养价值的食品。实际上,这种时候只需要按照饱腹感的原则,选择高蛋白质、低能量密度而且方便食用的产品,一样可以有效压制饥饿感。最好的低能量餐前饱腹食物是酸奶、牛奶和豆浆。它们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供一小时以上的饱腹感,而且饮用携带十分方便。一旦饥饿感褪去,便可以心平气和地选择更健康的正餐食品,也不会难以自制地吃得过多过快。

目前我国大城市中超重和肥胖者达30%以上,还有大批高血脂、高血糖的慢性病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饮食能量。利用饱腹感的原理对日常主食进行调整,多多选用全谷、豆类和奶类,就不难搭配出饱腹感强、营养价值高、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三餐。

北方基因是全国健康管理中心知名品牌,集营养功能食品研发、大健康管理服务、智能穿戴设备研发、职业职能化教育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我们持续关注大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