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為何不乘機買進注入油田?

原油大量的存儲既困難又不經濟。比如一個5000方拱頂金屬油儲罐,每天因儲油罐的“小呼吸”(因晝夜溫差而造成罐內壓差變化)及“大呼吸”(因收發油作業時,造成罐內壓差鉅變)在華北地區,24小時內,通過罐頂的呼吸閥往空氣中散逸掉原油的輕烴組分大約為100噸左右,而這些輕質成分是原油最精華的部分,留下來的多為不易揮發的重質烴成分及膠質、石蠟等,這些陳年原油在初步三相(油、氣、水)分離工藝處理中,會給工作人員造成很大麻煩。


如果全封閉儲油罐,不進行收發油操作(大呼吸),只要外部溫差有一點變化,罐內原油熱脹冷縮隨即會發生(罐正壓大)爆裂及(罐負壓大)癟踏內陷,造成非常嚴重的存儲事故。原油是熱不良導體,一旦凝結在設備裡,解卡難度非常之大。


同時,罐內原油溫度與大自然溫度趨同,華北秋冬季節為例,罐內原油隨時都會溫降,所以除了儲罐內加裝加熱盤管,集輸單位在冬季還要對儲罐內的存油“打循環加熱”工藝,保證原油溫度高於凝固點。


一、關於降耗工藝


在呼吸閥後部加裝容器收集散逸輕油,這種方法非常不安全、不經濟,目前技術上全球還沒有一個國家敢嘗試這種方法。


我國目前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用負壓螺桿壓縮機在原油進罐前提前提取輕組分,這樣原油變得穩定,大大降低了儲罐中的輕烴呼吸損耗;


2、採用浮頂罐工藝(大型及超大型原油儲備庫大多使用),這種儲罐可以有效降低80%呼吸損耗,但是工藝複雜,安全性低,要求操作人員專業性高,如果稍不小心就是大型事故。


所以原油呼吸損耗不可避免,存儲時間越長,原油品質越差,反而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二、關於注入油田


往油田地下注入已經初步處理過的商品化的石油產品,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不考慮採收率的理想狀況下,原因分析如下:


1、地層隱藏壓力超出人們想象。以油田往油區地下補水為例(因長期抽提,造成地下壓力虧空,需往油藏區底層高壓注水補壓),注水需要達到3000米左右白堊-奧陶層,一般需要高達20MPa左右的壓力,某些油田甚至需要更高的超高壓。如果要注油,需要非常大的空間,也就是說要把地層中的堅硬的岩石和高壓流體極限壓縮緻密或驅離,這很不現實。


2、注入的原油,所去的區域,必須剛好在物理上具有完全封閉的圈閉地質結構,否則即使注入很多,未來也找不回來。


3、假設真的可以注入,利用特種高壓泵,克服地層強大反壓力注入藏區,以目前科技水平,僅在注油時的耗電量,將會達到每桶60+美元的成本,而且這些電能是靠電煤、水電、核電、風電等資源置換來的。


4、即使真的注入了油田,商品原油也會和地層中的硬水、硫、鹼、鹽等雜質混在一起,當未來某一天再提取時,還得重新再一次用高成本開採一遍,再次對其進行破乳、脫水、脫硫、脫氣等。


三、關於我國現狀


我國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原油開採成本很高,不像海灣周邊國家,利用大口徑生產套管就能自噴生產,我國需要耗費巨量電力才能把原油開採出來,並且我國地質結構複雜,所以要用油嘴限制單井產量,如果不限制,短期內地層結構被破話殆盡,90%以上的理論原油儲量將無法被開採。目前,即使塔里木的高壓高產自噴井,也加裝了6毫米油嘴。我國的油田沒有海灣國家油田具有的先天優勢。


華北一線老油田成本在80美元以上,渤海灣曹妃甸附近海上油田成本最低,大概在40美元左右,而西北油田成本更高。內蒙油田因為是重油,高膠質易凝固,冬季無法開採。新疆庫爾勒沙漠油田,雖然開採成本不高,含水量極低,油品質極高,但因為沒有配套外輸管線,單車重卡運輸成本超過開採成本。


四、關於成本高為何不停產


如果我國全面停井停產,國際控盤油價者將會把油價做成“妖股”,每天漲停板。戰略性大宗商品,我們必須不惜成本保持存在感。


另外一個原因,從純生產技術上來看,原油石化開採行業,需要連續作業一條龍連軸轉,上下游鏈條很長,提供的崗位也很多,同時也很脆弱,一個國家建成完整石化工業鏈條難度很大,摧毀卻非常輕鬆。採油工藝技術日新月異,若不時刻積極參與,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


油價大跌,為何不乘機買進注入油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