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大跌,为何不乘机买进注入油田?

原油大量的存储既困难又不经济。比如一个5000方拱顶金属油储罐,每天因储油罐的“小呼吸”(因昼夜温差而造成罐内压差变化)及“大呼吸”(因收发油作业时,造成罐内压差巨变)在华北地区,24小时内,通过罐顶的呼吸阀往空气中散逸掉原油的轻烃组分大约为100吨左右,而这些轻质成分是原油最精华的部分,留下来的多为不易挥发的重质烃成分及胶质、石蜡等,这些陈年原油在初步三相(油、气、水)分离工艺处理中,会给工作人员造成很大麻烦。


如果全封闭储油罐,不进行收发油操作(大呼吸),只要外部温差有一点变化,罐内原油热胀冷缩随即会发生(罐正压大)爆裂及(罐负压大)瘪踏内陷,造成非常严重的存储事故。原油是热不良导体,一旦凝结在设备里,解卡难度非常之大。


同时,罐内原油温度与大自然温度趋同,华北秋冬季节为例,罐内原油随时都会温降,所以除了储罐内加装加热盘管,集输单位在冬季还要对储罐内的存油“打循环加热”工艺,保证原油温度高于凝固点。


一、关于降耗工艺


在呼吸阀后部加装容器收集散逸轻油,这种方法非常不安全、不经济,目前技术上全球还没有一个国家敢尝试这种方法。


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用负压螺杆压缩机在原油进罐前提前提取轻组分,这样原油变得稳定,大大降低了储罐中的轻烃呼吸损耗;


2、采用浮顶罐工艺(大型及超大型原油储备库大多使用),这种储罐可以有效降低80%呼吸损耗,但是工艺复杂,安全性低,要求操作人员专业性高,如果稍不小心就是大型事故。


所以原油呼吸损耗不可避免,存储时间越长,原油品质越差,反而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关于注入油田


往油田地下注入已经初步处理过的商品化的石油产品,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不考虑采收率的理想状况下,原因分析如下:


1、地层隐藏压力超出人们想象。以油田往油区地下补水为例(因长期抽提,造成地下压力亏空,需往油藏区底层高压注水补压),注水需要达到3000米左右白垩-奥陶层,一般需要高达20MPa左右的压力,某些油田甚至需要更高的超高压。如果要注油,需要非常大的空间,也就是说要把地层中的坚硬的岩石和高压流体极限压缩致密或驱离,这很不现实。


2、注入的原油,所去的区域,必须刚好在物理上具有完全封闭的圈闭地质结构,否则即使注入很多,未来也找不回来。


3、假设真的可以注入,利用特种高压泵,克服地层强大反压力注入藏区,以目前科技水平,仅在注油时的耗电量,将会达到每桶60+美元的成本,而且这些电能是靠电煤、水电、核电、风电等资源置换来的。


4、即使真的注入了油田,商品原油也会和地层中的硬水、硫、碱、盐等杂质混在一起,当未来某一天再提取时,还得重新再一次用高成本开采一遍,再次对其进行破乳、脱水、脱硫、脱气等。


三、关于我国现状


我国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原油开采成本很高,不像海湾周边国家,利用大口径生产套管就能自喷生产,我国需要耗费巨量电力才能把原油开采出来,并且我国地质结构复杂,所以要用油嘴限制单井产量,如果不限制,短期内地层结构被破话殆尽,90%以上的理论原油储量将无法被开采。目前,即使塔里木的高压高产自喷井,也加装了6毫米油嘴。我国的油田没有海湾国家油田具有的先天优势。


华北一线老油田成本在80美元以上,渤海湾曹妃甸附近海上油田成本最低,大概在40美元左右,而西北油田成本更高。内蒙油田因为是重油,高胶质易凝固,冬季无法开采。新疆库尔勒沙漠油田,虽然开采成本不高,含水量极低,油品质极高,但因为没有配套外输管线,单车重卡运输成本超过开采成本。


四、关于成本高为何不停产


如果我国全面停井停产,国际控盘油价者将会把油价做成“妖股”,每天涨停板。战略性大宗商品,我们必须不惜成本保持存在感。


另外一个原因,从纯生产技术上来看,原油石化开采行业,需要连续作业一条龙连轴转,上下游链条很长,提供的岗位也很多,同时也很脆弱,一个国家建成完整石化工业链条难度很大,摧毁却非常轻松。采油工艺技术日新月异,若不时刻积极参与,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油价大跌,为何不乘机买进注入油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