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生活的选择不是添堵

网红带货能信吗?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辞,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新华网则提出,必须对网红欺骗性带货说不!

这两个新闻,再结合前几天,“口红一哥”李佳琦在直播销售不粘锅的“翻车”事件,由此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网红在直播时安利的货,能相信吗?

网红带货:生活的选择不是添堵

网红带货的江湖

11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淘宝直播2019财年带动的成交规模达千亿元。据相关数据显示,83%的年轻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身边及各平台的“网红”“达人”的“种草分享”。

现实就是,各路靠网红们在直播间里疯狂推销,围观群众们疯狂买买买,然后就是各种神奇的数据以匪夷所思出现。

所以,李佳琦在双十一创下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的记录,而薇娅一年成交额轻轻松松27亿。当然,这是个别头部现象,但不可不说,网红带货销售能力的强大。

每一次安利都在激发消费欲

网红带货,靠的是安利。安利是一个常见的网络用语,现在的意思就是类似推销,比如一个人觉得什么东西好就会安利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或者说卖个安利(推荐个东西)。

其实安利几千年前,老祖宗都已经在用了,街头卖大力丸的,不就是在安利?还有现在的明星代言,也是一种高级的安利。

当然,这些明星代言安利的价格太高了,很多中小商品花不起钱,怎么办,酒香也怕巷子深呀,好东西也需要安利,也需要种草,怎么办?

网红安利应运而生,少投入、低门槛、高回报的特色,“网红带货”一本万利的经济形式迅速赢得大量商家和电商平台的青睐。多到什么程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浙江义乌有“网红直播”从业者6000多人,涉及市场经营户3000余家。

于是,大量的网红带货每天都在直播平台上演,产品推荐琳琅满目,向粉丝推荐各种网红产品。用词除了“OMG”,还有“亲测好用”,“必买清单”“网红爆款”等带有挑动的煽情的字眼,激发用户的消费愿望。

网络经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鱼目混杂的网红直播

不过,在带货网红聚集了巨大流量、带动巨额销量的同时,参差不齐的网红产品也逐渐暴露出了背后的行业乱象。

有名不符实数据造假,如某些明星拿了几十万上百万占坑费,来直播没有销售一件货,或只有几件,金主血本无归。这如果说只能怪金主爸爸有眼无珠,而有的网红干脆数据造假欺骗金主,象某微博直播353万播放,结果转化率为零,据内部说,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你想要多少数据,都能造出来。

有冒伪劣坑蒙拐骗,这些产品以前他们变身购物栏目上的八心八箭,后来是寄身于淘货的网站,拼团的APP,混迹为中小商品中间,活得不亦乐乎,现在更多在网红带货上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他们被安利,种草买的商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宣传图实不符,甚至危及到了生命安全,A货、假货更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不过想想也是,许多网红的现状是,一个月只卖几十个包,轻松百万买奥迪,这真的不是传说,那他们赚的是什么钱?

现在网红带货,一个敢说,一个敢买.,在金钱诱惑下,不负任何责任的对产品热心推荐,所以才有直播翻车事件层出不穷。的确,很多主播在直播时所说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由公司准备,根本不是自己的真切使用感受。因为主播的目的很简单,达到宣传所需要的订单量和效果就足够了,售后之类的问题都是由公司处理,自己也不插手

就拿最有名的两位男女主播,他们每天推荐这么多的商品,他们有确确实实用过吗?有用过又用了多久呢?也许更多的是,在背别人给他们写的东西,而非自己的亲身体验。

网红带货,是生活的选择而非添堵

互联网的发展,成为网红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个微博账号、一个直播平台,就有机会成为TOP,连小学生的梦想都是签约当网红。

也许有人就是喜欢直播,觉得有人情味,觉得可以互动交流,通过屏幕,通过网络,这样可以与屏幕后的所有人分享快乐所以,看看直播,顺手买买货,所以网红能够大把挣钱,必然有其原因,有网民愿意安利下单,也是有其选择。

但是,正确的网红经济应该是个四赢的模式,平台有流量,网红挣大钱,厂家打影响,网民得实惠。这不仅需要各方的努力,更需要有完善的规范,象国家层面已经加强了监管,平台方面也应当切实履行平台责任,带货网红则提高商品质量把控能力,慎重选择合作品牌。

而做为网民的我们,是否更要理性地想想,网红的安利带货,是真的因为亲身体验过才给你安利的吗?这么无私的爱给素昧平生的你,是为了宠你,还是为了卖你?

可以相信便宜有好货,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选择网红带货,是给生活更多选择,但不是给生活添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