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提到曾侯乙

让人最先想到的

可能就是迷人的编钟乐舞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自1978年

曾侯乙墓在随州被发掘以来

各种考古发现震惊世界

但,曾侯乙不止于编钟

他背后的曾国

远超你的想象

在湖北随州,关于曾国

又有重大发现!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枣树林墓地考古现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情况,两组曾国国君以及夫人并穴合葬墓的发掘,是曾国考古乃至两周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的空白。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郭长江介绍情况

原来,芈夫人是曾国“武则天”

▲▲▲

目前,已出土青铜器千余件,部分青铜器上有铭文,铭文主要有“曾公”“曾”“曾叔”“曾侯”“曾夫人”“曾子”“曾孙”“曾叔孙”等。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尤其是曾侯宝及随仲芈加、曾公求及曾夫人渔两对曾国国君级别的夫妇合葬墓的发现确认。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曾候宝墓

M168出土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提示器主为“曾侯宝“,M169出土铜缶以及编钟铭文揭示器主为“芈加”。这两座墓为曾国诸侯“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两座墓南北并向排列,M169略小于M168。

M190出土铜壶、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显示器主为“曾公求”,M191出土铜鼎以及铜鬲显示器主为“曾夫人渔”。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曾候宝墓随葬品

值得一提的是,曾侯宝娶的这位楚国芈夫人并不简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长江介绍,芈加墓里诸多器物上的铭文表明,曾侯宝死后,芈加曾直接统治曾国,她以“小子”(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自称,俨然女诸侯自居。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芈加墓随葬器物

芈加墓是春秋时期曾国考古中唯一出土编钟的夫人墓,由此可见夫人威仪及权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庆伟教授直言,“当时的女性很厉害,有晋姜、有芈加、有芈月,老公死得早,她们就能掌权执政。”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枣树林墓地考古现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一件嫁妆终结“曾随之谜”

▲▲▲

1978年,随州曾侯乙的发掘曾引出了一个令考古界和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今随州之地——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随国,为何频频出土的又是曾国文物?曾、随到底是何关系?

对此,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曾国即随国。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生前就曾撰文认为,考古发现中的曾国就是古文献的随国,曾、随是一国两名。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曾”即是“曾”,“随”即是“随”,二者不可混同。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不过,此次曾侯夫人芈加墓(M169)出土的铜缶上的一句铭文提供了关键信息——“楚王媵随仲芈加”(大意为楚王嫁女入随的陪嫁)。这件铜缶是楚王嫁女入随的嫁妆。

前面提到,“芈加”是曾侯夫人,铭文上楚国又称曾为“随”,说明曾随一家,基本解决学术界争论不已的“曾随之谜”问题。

曾国祖先是……

▲▲▲

芈加墓出土的编钟铭文还透露了关于曾国祖先的信息。铭文中出现的“余文王之孙”可能涉及曾国确定是文王之后而非武王之后的新材料,以及该铭文与之前曾侯與墓铭文“稷之玄孙”对照,可以从曾国出土铭文记载的角度,辨析周代从“稷”到“文”、“武”的世系。为周王朝的世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出土文献,也为研究曾国始封以及“曾”的族属提供了新材料。

曾公求墓出土铜鼎、壶、簠上均有发现“曾公求”铭文,并在方壶壶盖可见“皇祖南公”,

进一步确认了曾国为南公之后。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周王朝在周初开疆拓土时曾大规模分封诸侯,据此前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铭文器显示,南公因辅助文、武王,帮助周王朝抚定天下,被分封于周之南土,即为曾国。

这里的南公就是西周重臣南宫适。看过《封神演义》的,都知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故事,其实,里面还提到了周文王赴朝歌时,曾命“外事托于南宫适”。

至于曾国与楚国的关系,郭长江解读认为,曾是周姬姓嫡系,代表中央统治南方,楚为当地政权,与中央嫡系互动频繁(有数位曾侯娶芈姓夫人),期间势力此消彼涨,但文明却趋于共生融合。

他们和曾侯乙啥关系?

▲▲▲

说完曾国,可能有人要问,曾候宝、曾公求和曾侯乙是啥关系?

根据考古发现,曾侯乙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候宝、曾公求的墓属于春秋中期,至少可以知道他们两位是曾侯乙的祖辈。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曾侯戉阝铜鼎

此外,据湖北日报今年2月报道,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就出土数量不少的曾侯與、曾侯戉阝铜戈,说明这两人年代比曾侯乙早,应为曾侯乙的先辈。他依据墓葬的排列顺序,进一步确认三位曾侯的排序应是曾侯與、曾侯戉阝、曾侯乙。另有专家认为,曾侯與、曾侯戉阝、曾侯乙为祖孙三代。

当然,曾国的国君远不止这些……

已“挖”出21位国君

▲▲▲

在列国林立的春秋战国时代,关于曾国的历史记载很少,以至于这个国家被称为“挖出来的诸侯国”。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枣树林墓地考古现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6日上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通过数年的考古发掘,确认了曾国13位带有私名的曾侯:曾侯谏、曾侯犺、曾侯羊白、曾侯仲子游父、曾穆侯、曾公求、曾侯宝、曾侯得、曾侯昃、曾侯與、曾侯钺、曾侯乙、曾侯丙。极大完善了曾国历史的进程,填补了两周史上关于曾记载缺失的空白。最早的曾侯谏是西周早期,最晚的曾侯丙是战国中期。

方勤说,包括白生、曾伯漆、曾伯琦等没有明确带“侯”字但是曾侯级别的8位,曾国有名字的国君目前发现有21位。

而近年来,围绕曾侯乙墓及曾国考古引发的众多学术热点课题,湖北取得一系列重大收获。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等曾国墓地考古项目,接连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除了对曾国的发掘

湖北近年取得的

众多重要考古发现

也举世瞩目

限于篇幅

只能列举一二

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湖北荆州胡家草场M12出土3000多枚西汉简牍,内容包括历谱、编年纪、律令、病方和遣册,为佐证西周初年重大史实,研究楚国历史和政治军事思想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荆州胡家草场M12发掘场景

2018年3月,联合考古队开始对湖北荆门市沙洋县王家塝墓地开展勘探、发掘。发现墓葬218座,新石器时代墓葬212座,其余6座为明清时期墓葬,其中5座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荆门城河遗址新发现的王家塝墓地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该遗址入选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202号同穴合葬墓

2017年4月,天门市成立石家河遗址管理处。石家河遗址先后入选“201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推动了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重大课题的研究。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石家河遗址

万福垴遗址位于宜昌沮漳河下游以西五六十公里,2012年该遗址出土了12件编钟及1件铜鼎,其中一件编钟有“楚季”铭文,2015年至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万福垴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古,发掘了一批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的遗物。万福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探索研究楚文化起源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万福垴遗址发掘现场

随州又现曾侯墓

明确身份的曾侯又增两位

在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又一处曾侯墓地的发掘情况正式向媒体公布。

湖北省随州市的曾侯墓地,因1976年曾侯乙墓的发现而为世人熟知。这次公布的是枣树林墓地2018-2019年发掘的情况。在这里,又发现两位曾侯和夫人——曾侯宝及夫人芈加、曾侯求及夫人渔。


曾侯乙墓之后,湖北随州再现曾侯墓,墓主居然还是个西周版武则天


图片为曾侯夫人芈加墓中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确认两位曾侯及夫人的合葬墓

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领队郭长江介绍,这里是一处春秋中晚期曾国公墓地,共发现了墓葬55座、马坑3座、车坑4座,出土了青铜器千余件。部分青铜器带有铭文。其中令人兴奋的是,新发现确认两组曾侯夫妇合葬墓,即“曾侯求”及其夫人“渔”墓和“曾侯宝”及其夫人“随仲芈加”墓。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给记者大致梳理了目前已发现并确认身份的十余位曾侯的名字,其中已知最早的曾侯谏在西周早期,最晚的曾侯丙是战国中期。所以说,这次枣树林墓地发现的两位曾侯,完善了春秋早中期曾国世系,填补了春秋中期不见曾侯的空白。

曾随之谜,一锤定音

在史书中,周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是随国,而在湖北随州发现的都是曾侯墓地。此前,曾、随是同一国,还是两个国,在学界一直有争议。

2009年义地岗墓群中曾侯與墓出土的编钟铭文,讲述了南宫括被周王室册封至南方立国,并在春秋时期吴国军队攻入郢都的战役中,拯救楚国于危亡的历史。这一记载廓清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曾国族姓问题,基本平息了曾和随是否为一家的争议。

枣树林墓地也属于义地岗墓群。此次发掘的169号墓是曾侯宝的夫人芈加之墓。墓中出土的铜缶上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清楚地表明:楚王将自己的女儿芈加嫁至“随国”;而芈加又是曾侯夫人,所以可知,当时楚国称“曾”为“随”,说明曾随是一家,再一次印证了曾侯與墓铭文的记载。学术界“曾随之谜”的争论可以结束了。

此前,曾侯是周文王之后还是周武王之后,在学界亦有分歧。此次在出土的编钟上发现了铭文“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等内容,说明曾侯应是文王之后,又解决了一个学术难题。

芈加,曾国的妇好

在芈加墓中出土了19件编钟。郭长江与伙伴们通过编钟大小、铭文内容、字体、出土位置等信息,判断它们应分为四组。第一组个体最大,其中最大的两个钮钟出土时钟体已经残存,所幸铭文保存较好,书写规范,内容基本完整,少数缺漏的文字可以根据其他组的铭文补充。

经过释读,整篇铭文包括三个段落。开篇用“曰”字领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曾国的历史:自己的祖先南宫受周王分封到曾国,曾国与楚国有联姻。第二部分是芈加自述,讲了丈夫“龚公”即曾侯宝早逝,自己作为曾侯夫人勇敢地挑起了国君的重担,治理曾国,保土守疆的一段历史。第三段落是编钟铭文常见的宴饮以乐嘉宾的套话。

作为楚国的女儿、曾侯的夫人,芈加竟是个传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有胆有识,可谓是“曾国的妇好”。

找回尘封的曾国历史

曾国在史料中没有记载,从1976年曾侯乙墓发掘开始,一系列考古发现,如拼图般,逐渐恢复着一个存在时间不短、却被历史“遗忘”的小国历史。

近几年,曾国考古研究掀起第二次高潮。2011至2013年,随州叶家山墓地发掘了西周早期曾国墓葬,确认了两位曾侯,将曾国历史往前推进数百年;2014至2015年,枣阳郭家庙墓地发掘了一批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曾国墓葬,发现了较多曾国音乐考古的遗物;2016至2017年,京山苏家垄墓地发掘了一批春秋早中期的曾国墓葬,其中曾伯漆墓出土“金道锡行”等铭文确认了曾国铜料来源问题,并且在墓地南侧发现了春秋时期冶铜遗址;从2009年开始发掘的随州义地岗墓群,2012年发掘的文峰塔墓地、2017年发掘的汉东东路墓地,以及2018年度发掘的枣树林墓地,确认了6位曾侯,即曾侯求、曾侯宝、曾侯得、曾侯戊、曾侯與、曾侯丙。

通过数年的考古发掘,确认了曾国13位带有私名的曾侯,极大完善了曾国历史的进程,填补了两周史上关于曾国记载缺失的空白。

来源:综合湖北日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