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是这样吗?

卡耐基软素质


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是这样的吗?

您说得太对了。我是一名教师,从教30年。以我的认知和实践经验,要想孩子成人成才,家长必须“狠心”。

一、“狠心”父母带大的孩子会有个好身体。

先看一个典型案例。

2012年除夕,一段视频火爆网络: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在美国纽约的暴雪中,跑步锻炼身体。

“裸跑弟”多多大名何宜德,南京人。2008年出生,是一名早产儿,出生时仅3斤8两重,且伴有多种并发症,被医生判定是一个脑瘫患儿,“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很可能是一个残疾儿。”

多多的父亲何先生坚信,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育,他一定能够健健康康的。从6个月开始,孩子每天学习训练长达8小时。在两岁的时候,孩子跟着父亲一起爬紫金山,累了歇一歇,不用抱,一直到山顶。

在父亲“狠心”的教育下,何宜德5岁开飞机,7岁出自传,9岁小学毕业。2019年,11岁的何宜德大学专科顺利毕业。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面对一个先天早产,患有多种疾病的孩子,您会怎么选择?没有人会像“鹰爸”何先生这样“狠心”。所有人都会像培育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精心呵护。但实际效果,一定没有多多这么好。

其实,现在的每一个孩子都被精心“呵护”着。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吃的是营养餐,住的是空调房。上学放学负责接送,书包都是大人背。从来不会让孩子累着,更不会让孩子嗑着碰着。

但这样养育的结果是,我们孩子的身体素质总体越来越差。

研究人员分析比较过中国和日本孩子的身体素质,发现中国孩子只有身高略占优势,其他方面都不如日本孩子。

其中原因,看看日本的老师和家长有多“狠心”,就明白了。

日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参加“冬季持久走大会”。在天气最冷的时候在户外行走训练耐力。 走路的时候,孩子们只能穿夏季的体操服、甚至会赤脚、赤裸上身。 200米一圈的操场,1-2年级孩子得绕着跑10圈,5-6年级孩子得努力达到20圈。

这样让孩子叠罗汉,放在中国,会发生家长群体上访事件,老师被处分、校长下课,是顺理成章的。可日本的父母,“狠心”让老师这样“虐”自己的孩子。

二、“狠心”父母教育的孩子会有规则意识。

现在的父母都爱吐槽孩子任性,不好管教:不好好吃饭,想要的东西非得买到手,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等等。这其实是父母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必然结果。

当然,很多父母会觉得很委屈,怎么样没有?我从小告诉过他各种规则:按时吃饭,听家长的话,公共场合不要大吵大闹,等等。都有说过的,可他就是不听。

法学里面有一句话,没有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一纸空文。教育孩子还远远上升不到法律的高度,但是,这里面的道理是一样的。

家长给孩子制定了规则,就像国家制定了法律一样,还要有保证规则实施的“强制力”配套。

孩子三岁了,吃饭时间到了,要看动画片,不吃饭。怎么办?

三个选项:给他端过去,喂给他吃,边吃边看;耐心等他看完,然后再热一下,给他吃;自己吃完后,把饭菜收起来,到下一顿饭点再给他吃,中途即使他吵闹也不理会,让他饿一会。

孩子在商场看中了一款玩具,这款玩具家里有、大同小异,但是孩子还想买,你不答应。于是他就躺地上大哭大闹。你怎么办?

三个选项:没办法,买了算了,反正钱不多;大打一顿,领回家,坚决不买;

下定决心不买,然后静静的看着他,让他哭个够,等他平静下来,带回家,讲道理。

最科学的答案是哪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上,大家选的都是那个错误的。错误的做法表现的是一时的爱心,实质是对漠视规则的纵容。

很多家长习惯说,孩子还小,大了就懂事了。小孩子不懂事,但是他从小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规则的行为习惯会根深蒂固,长大了根本改不了。

规则意识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小的时候,你“狠心”一两次,让他尝尝违反规则的“苦果”,他的规则意识照样会“根深蒂固”,伴随他一辈子。

正所谓,“狠心”一时疼,一世爽;心软一时爽,一辈子烦。

三、“狠心”父母教育的孩子会懂得感恩。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伸手党”,确实很形象。在他们眼里,父母给自己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要什么,伸手就行、唾手可得。

久而久之,有的孩子会养成攀比心理和大手大脚的习惯,花钱如流水,要钱如要账。对劳动成果无珍惜之情,对父母无感恩之心。当然,学习一定会变差,品行也会变坏。

怎样让孩子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怎样让孩子不变成“白眼狼”,家长还是得有点“狠心”。

父母要“狠心”的经常陪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劳动,让身体出出汗、受受累,有利于身体健康。通过劳动,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父母还要“狠心”地支持学校组织孩子参加劳动。

在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基本原则。但劳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多父母把在家里对孩子的骄宠延伸到学校,坚决不让孩子参加一点劳动。

学校有劳动任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狠心”选择帮孩子代劳。有的家长甚至以“孩子来学校是学知识的,不是搞劳动的”为由,投诉学校、老师。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劳动课为必修课,中小学校每周不少于一小时。

今后,孩子们在学校参加劳动将成为常态。希望家长们“狠心”一点,不要无端干涉

总结:父母“狠心”,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对孩子“狠一点”。有成就的孩子,都会感谢父母当年的“狠心”!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欢迎赐评!


七0后大叔


答:有一定道理。

1、爱孩子,就要培养孩子学会生存。

2、当今“啃老”原因是—— 劳动意识淡薄。

3、勤劳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具有顽强吃苦耐劳精神,以自力更生为荣!

4、啃老,有一万个理由;自立,只有一个词—— 骨气👍

5、溺爱,有一千个理由;真爱,只有两个词—— 尊重、信任!


绥格格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需要“狠心”,但是,具体如何去做才算做“狠心”教育,就值得商榷了。

古人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现在也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老话,“狠心”教育孩子的理念,还是合乎从古至今教育孩子的一贯方法。

“狠心”不一定是打骂

“不听话就打”,可能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的想法,只是打骂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教育问题。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在成长出现偏差时,就需要适当修剪,那么,孩子犯错就需要惩罚,体罚不一定就是要打骂孩子。

  • 体罚孩子要做到“有理”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们时常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如何惩罚。

心情好,也许是什么都好,“小孩子,难免犯错”,于是,教育孩子“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

还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是一通大吼,还有时会直接动手,而孩子却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一则小品中就重现了这样的场景,一到考试之后,学生就要挨打,考得好说作弊了,考不好说不好好学习,考得不好不赖,先打了再说。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适应这样体罚,反正体罚和他犯错无关,也就更谈不上改正错误了。

所以,家长在“狠心”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能凭心情,也不能不教而诛。

  • 体罚孩子要做到“有节”

因为年龄关系,孩子可能会记不住自己犯的错,家长在批评孩子,有时候就会联想到孩子犯的其它错误,进而对他进行更严厉的体罚,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性格懦弱,喜欢说谎,家长只想错误,忽略错误原因,孩子就会尽可能掩饰错误,做什么都会谨小慎微,以避免犯错。

所以,家长在“狠心”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其它,避免养成不好的性格和习惯。

家庭教育不能重复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从客观情况来说,只能限于说教,各种法律都严格禁止老师采取体罚方式来教育学生。

说教方法不适合孩子在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不擅长说教。学校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学习过学生教育方法,家长通常都不具备这种能力,经常对孩子说教时口误,会失去教育孩子的权威性。

其次,家长缺少说教时间。现在,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学校,回家除了做作业,其它闲余时间很少,家长在这些时间既要提现对孩子关系,还要了解他们在校时表现,如果再对孩子说教,就有可能会影响休息,也影响孩子心情。

在家里“狠心”教育孩子时,说教对孩子没有帮助,即浪费自己的精力,也影响孩子生活学习。

家庭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互补

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应该是互补的,这样才会弥补不足。

学校教育是系统性的,老师按照科学的方法、适合孩子年龄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与“三观”教育,在家里,家长应该对孩子性格、习惯养成这方面着手。

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孩子性格和习惯,受生活环境影响,家长的为人处事、行为举止,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有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一对双胞胎在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最终他们的性格和习惯迥异。虽说这个试验是个例,但也是一种可能性。

学校教育加上家长的“狠心”教育,才会形成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总结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长的”狠心“教育,都需要持续性,而且是缺一不可,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孩子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