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半的孩子,自己學會了街舞

5歲半的孩子,自己學會了街舞

街舞,比較受男孩歡迎。


某天,和婆婆聊天的時候,婆婆跟我說,你們家辰辰(我我兒子)好聰明,自己跟著老師跳舞,跳的比他哥哥還好呢。

當時我也沒有當回事,以為孩子奶奶說說而已。

直到有一天,我下班去接孩子,孩子主動跟我說:“媽媽,我來給你跳街舞。”

說著,兒子自己打開哥哥的手機,翻出哥哥街舞班老師發送的街舞配樂《老果》,然後有模有樣的跳了起來,一曲終了,兒子問我:“媽媽,你看我厲害不?”

我一時愣在了那裡,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不到5歲半的兒子,居然無師自通學會了街舞。

但是仔細想來,這哪裡是無師自通啊,分明就是耳濡目染+偷師學藝+言傳身教學會的嘛。

耳濡目染很重要

都說家庭環境很重要,一個幸福歡樂的家庭才能培養出一個樂觀向上的孩子,學習才藝特長,也是如此。

5歲半的孩子,自己學會了街舞

街舞動作

我有一個好婆婆,不但要照顧我的侄子(兒子堂哥),還幫著帶我的兒子。

這不,兩個孩子都報了特長班,婆婆只好兩個孩子都帶著。

這幾年,就經常帶著兒子一起,送哥哥跳街舞,等哥哥跳完舞后,三個人再一起回家。

侄子從5歲開始學習街舞,除了寒暑假之外,每個週末至少還有一節街舞課,跳了3年多。

這3年多的時間裡,我不記得兒子具體跟著去了多少次,但聽婆婆說,兒子實在無聊的時候,會跟著前面的小朋友跳街舞。

3年裡,兒子就在哥哥學習街舞的環境中,一邊看街舞老師教,看同齡小朋友跳,耳濡目染,就學會了街舞。

偷師學藝有緣分

5歲半的孩子,自己學會了街舞

很酷的樣子


元代雜劇家的《平妖傳》中有句名言流傳至今“著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行。”

在培養孩子特長方面,讓很多家長對這句話先生共鳴。

想讓孩子學習某個特爾,花了時間,砸了重金,孩子卻對大人的安排“不感冒”,幾年下來,也沒學到什麼東西。

反而某些時候,家長的無心之舉,卻在不經意間讓孩子學有所成。

侄子和兒子在學習街舞方面,彷彿就應驗了這句話。

偶爾我也會送侄子學街舞,才發現,侄子對於街舞貌似無感,街舞老師常常“重點關照”侄子。

“天天,看著老師,不要愣神。”

“天天,你在想什麼?”

整個課堂上,老師至少提醒了侄子3次。

由此可見,在學習街舞的過程中,侄子並不是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好在侄子父母並不介意,每年幾千大洋的學費花的毫不手軟,只希望孩子多跳跳舞,練練身體。

用侄子媽媽的話說:“哪怕增加點飯量也是好的”。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特長,有一個探索積累的過程。換言之,學習才藝這件事,也要講緣分的。

緣分到了,就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特長。

我的侄子可能跟街舞沒有很深的緣分,經過3年多的學習,和同期的同齡孩子相比較,水平比較低。

而我的兒子可能和街舞比較有緣分,在陪學過程中,三不五時地跟著練習,自己就學了個大概,上臺表演什麼的,沒有任何問題。

5歲半的孩子,自己學會了街舞

有個哥哥幫忙引導,弟弟也會感興趣


哥哥言傳身教是輔助

兒子自學街舞成功,我的侄子是最大功臣。

不但讓兒子陪學,還能給予指導。

侄子雖然天分不高,但是3年的練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跳街舞的基本功還是非常紮實的。

兩個孩子一起跳街舞的時候,我一個外行就能看出差距:侄子跳街舞比較有氣場,兒子的街舞,氣場比較弱,只學到了形似。

兩人跳街舞時,侄子會像個老師一樣,指出兒子不完善的地方:“弟弟,不是這樣的,應該是這樣。”邊說邊做起了示範。

兒子看了哥哥的示範,就把不到位的動作改過來,在侄子的“指導”下,兒子的街舞水平才得以進步。

兩人在互動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才能相互扶持著,共同進步。

學習任何東西,耳濡目染是環境氛圍,言傳身教也是客觀有利條件,都屬於外部環境,即外因。

而決定一個事物發展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內因孩子是否真正喜歡,真正發自內心想要學習,才是培養孩子特長的關鍵點。

找到了這個關鍵點,就能Get到孩子的興趣點。

這個時候,家長再順勢提供一些有利條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