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師,不好了!子潤和組長吵起來了,又哭又鬧。您快去看看吧!”稼稼驚慌地向我報告。我一驚, 立刻丟下手中正批改的作業本,小跑著衝進教室....
子嫻是一個特殊的孩子,小時候因為腦外傷,造成智力發育遲緩,學習很困難,語言表達也不太順暢。正因如此,從一年級開始我就給予她更多關愛,在潛移默化中,班裡其他孩子也接納她、理解她、包容她。從教二年級開始,大家就再也沒有來投訴子嫻的不是。一眨眼,這都上五年級了。今天輪到她們組做清潔,怎麼會這樣呢?
一跨進教室, 就看到子嫻雙手緊握拖把杆子,右腳踩在拖把上,她鼓著腮幫子,滿臉漲得通紅,雙頰掛著淚珠。組長在一旁露出笑容,和顏悅色地跟她解釋。孩子們見我來了,立即圍了過來。剛才還滿臉笑容的組長,霎時眼圈一紅,委屈地抽噎起來,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說著。“ 周老師,組長沒有欺負子嫻,他是讓子嫻做最輕的活——抹桌子。子嫻不願意,非要拖地!”“ 周老師,您說過,我們要保護弱小!”“周老師, 組長是怕子嫻力氣小,不會拖地,拖不乾淨,沒有欺負她!”我從孩子們的言語中已經明白了事情的緣由。抬眼望去,子嫻仍然站在原地,只是手在拖把杆子上,上下移動,嘴微張,比先前多了一分焦急。我走到子嫻身旁,一手搭在她肩上,低頭笑著對她說:“聽到了吧,組長是在關心你,讓你幹最輕的活,乖,把拖把給他們,好嗎?”子嫻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拖把,突然大哭起來,邊哭邊說:“老師,您也欺負我!”我一愣, 正準備再繼續給她疏導。子嫻又斷斷續續地哭訴:“我要一樣....我會拖....奶奶教了我的....我就要跟他們一樣....要抹桌....”子嫻不停地重複著“我要一樣”,這幾個字猶如一根根針刺痛了我的心。我不禁自問,難道我做錯了嗎?我不該對她特別關愛,應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
此刻,所有孩子的眼睛都注視著我,等待答案。我決定和子嫻一組,一起完成組長分配給她的拖地任務。子嫻快樂地忙前忙後,看著她的笑臉,我似乎明白了,一直以來,我對子嫻的“特別關愛”,其實是在過度包辦代替,以愛的名義阻礙了她的成長,我忽略了她的自我意識。她也希望跟別的同學一樣,受到同等對待,不被當做特殊的人,她也渴望在集體中體現自己的價值。子嫻雖然特殊,有自己發展的軌跡,但她也有自我發展的權利。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她成為最好的自己。正如懷特海說過:“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
此後,我根據子嫻的情況,給她提供為大家服務的機會:發作業本、整理圖書角、領粉筆....午休時分,她笑盈盈地來拿作業本去發,我低聲問:“ 現在,周老師還在欺負你嗎?” 子嫻不好意思地抱著我,說:“我喜歡你。”我倆笑顏如花....
誰都需要獲得公平和尊重,有時候我們以為的關愛可能是造成孩子心中不平等的原因,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教育就是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內心發展狀況,制定出適合他們的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