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才是最成功的斜杠人士


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才是最成功的斜杠人士

《富兰克林自传》


最近几年关于斜杠青年这个话题被很多人提及,斜杠青年代表着有多种技能,多种收入渠道,几条腿走路,有着足够的安全感。


没想到在美国2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实现做斜杠青年这个身份,而且每一样都达到极致的成功,他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百元钞票的正面肖像不是林肯,不是华盛顿而是非总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足以可见他的伟大与出色。


富兰克林是成功的出版商、文学家、政治家、发明家、慈善家、公益人士,他的人生可谓是传奇中的传奇,而他本人只接受过不到三年的学校教育,全靠后天自学成大业的奇才。


通过《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解密富兰克林精彩传奇的一生。


本书以拉家常的形式展开,富兰克林和他儿子讲述家族发展史,以及自己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教导影响后代。本书与中国的《曾国藩家传》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


一、富兰克林的出生环境


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从英格兰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靠着制造蜡烛肥皂小作坊来养活一大家人,富兰克林的母亲是继室,他母亲生有10个孩子,他父亲与第一任妻子生有7个孩子,全家共17个子女,富兰克林是他们最小的一个儿子,下面只有两个妹妹。


这个家庭人口如此众多,家庭负担可想而知。


富兰克林在很小的时候,在读书方面就很有悟性,他的大伯以及他父亲的朋友都非常看好他,认为这娃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于是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学堂去读书,读了两年后,由于家庭条件难以为继,又把他送到另一所教会学堂,在那边读了一年后就辍学回家。


他父亲计划让他继承他的制造业,但是富兰克林很不感兴趣,他父亲就带着他到街上各个店铺去看瓦匠,木匠、铁匠、印刷业,最后发现富兰克林对印刷业比较有兴趣,因为他热爱文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点来说,他父亲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是一个很有思考方式的人,家里已经有一个大儿子在做印刷业,依然让富兰克林去做这行,富兰克林给他哥哥帮忙,签订了学徒合同。


富兰克林凭着自己的聪明,很快就成为他哥哥的得力助手,印刷排版手艺做得非常娴熟,在此期间,他又接触了很多书商老板以及爱读书的朋友,他每天晚上阅读到深夜,以便第二天早上及时归还书籍。


后来一位书商老板发现了他,主动邀请去家里拿藏书给他看,富兰克林喜爱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那是改变他人生的命运之书。


富兰克林看很多书后,打算自己去写,最开始写诗,他父亲发现了,觉得诗人都是穷困潦倒,让他安心做印刷。


过很长时间后,富兰克林看到《旁观者》这本书,他觉得上面的散文写得非常好,他就开始模仿练习,拆解研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放几天与原文对比,如此大量训练。


他和哥哥商量拆伙,自己分开来吃,吃一点快速食品,节省下钱用来买书,又能节省时间来多看会书。


可以说富兰克林童年和少年丰富的阅读量,竖立起来的信念影响了他一生。


他还偷偷以笔名写稿投给他哥哥印刷的刊物,他听到他哥哥和一班朋友在讨论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是一个有经验的作家,是有着丰富学识的人,他在一旁听得内心乐开了花。


阅读和写作这个爱好对富兰克林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他最后就无法实现那样的功名成就。


二、富兰克林离家出走


17岁的富兰克林与他哥哥决裂,他决定离家出走。


他哥哥总是把他当徒弟带,对他要求极其严格,常常暴力对待他。加上因为其他的一切纠纷兄弟彻底决裂,他哥哥和每家印刷厂打了招呼,不让别人聘用弟弟,富兰克林不得不离开老家。


因为他有丰富的阅读量,他的谈吐,他的修养给每一个与他交流的人有很好的印象,一路上总会有贵人相助。


在费城他与朋友合伙开了自己的印刷业务,在这个期间,他又结识了很多官员,各个阶层的人,最后合伙人退出去了外地,富兰克林独自经营印刷业。


由于他一直勤勉节俭,对人谦和,他保持了很好的声望与名声,很多书商出版人都愿意和他合作,他的生意越做越好,还有一些州议员把选举和纸币增发的业务都给他印刷,如此他得以超越两家老印刷厂。


他主持印刷的刊物越来越火爆,他自己有时候也会写文字发表在自己的刊物上,一个能写的年轻人又自己拥有印刷业,这是极大的优势,所谓掌握了媒体,就是掌握了很多资源命脉。


富兰克林还把他大多数的有才能的朋友召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相互切磋的社团,称之为“讲读社”。每周五晚上他们在社团开会起草社团的章程规定,每个社员依次提出一两篇研讨品德政治,自然学科中的哲学任何问题的论文,并在会议中讨论每隔三个月要提出和朗诵本人的习作一篇题目,“讲读社”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几乎存在了40年之久,后来发展成为美国哲学思想的中心。


这些会员在富兰格林每次需要帮助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爱好,他的每个举动在不经意间最终都是成就了自己。


富兰克林在1726年开办了自己的印刷所,之后创办发行了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从1732年开始,出版历书《穷理查宝典》,连续出版了25年左右,这些都给富兰克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拥有丰厚物质资本和人脉基础的富兰克林,又筹办了公共图书馆,创办了大学、消防局、城市卫生、议会、民兵,后来以合伙人的形式让其他人管理印刷业,成立连锁印刷业务,他自己的时间投入研究发明创造,他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


在英国殖民时期,英军需要在北美当地征集150辆马车来运送军需物资,富兰克林为此写了“告兰开斯特、约克、坎伯兰三县居民书”。富兰克林首先告诉大家,提供车马能够得到很可观的报酬、此次服务工作不仅轻松,而且会有安全保障。


在富兰克林的主持下,不出两个礼拜,车马就如数征集完毕。


他还自学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外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为他后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说富兰克林是一个很会经营自己的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很会打造自己个人品牌。


他的13条纪律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节制、沉默是金、条理、决心、节俭、勤奋、真诚、正义、中庸、整洁、平静、贞节和谦卑。


并且每天反省,自我总结。


其实《富兰克林自传》我以前已经读过,今年再看,我想分析作为一个出生贫民的小子到成为多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他成功的背后逻辑到底是什么?


他能让美国两任总统都无比敬佩,肖像能出现在百元钞票上。他本人并未毕业于什么名校,在学校只读了两三年书,没有显赫的家庭,却达到如此高度,可以说这样的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罕见。


综合来分析,他遇见了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际遇,美国各行业正需要大力发展。


富兰克林并未出身高贵,但从书籍里看出,他父亲是很有思想格局的人,所谓富养未必是物质,精神上的指引更重要。


父亲看到富兰克林与朋友通信的辩论内容,他客观地评价出各自的优劣处,他父亲觉得儿子文字标点上用得准确,这得益于印刷工作习惯,但整体逻辑论据不如对方。


父亲带他去到木匠,瓦匠,铜匠仔细观察他儿子对哪行更感兴趣,以此看出富兰格林对印刷业的热爱,这点非常重要,很多父母一意孤行,不去真正了解孩子。


父亲常常在富兰克林面前提到所罗门的箴言说:“若是一个人勤勉从事,他将站在君王的面前,他将不站在普通人面前。”


富兰克林还在自传里提到,他外公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还写过诗词,对政治颇为关注。


从《富兰克林自传》里为数不多的笔墨里可看出,他父亲、外公和伯父都是很有智慧的人。


伯父自己研究发明了独特的速记法,还非常乐意教给富兰克林,伯父看好他,认为他将来定能飞黄腾达。


曾有一位知名自媒体大咖在公众号日记里写道,看谁家孩子有无大出息,把双方大家族祖辈查看五代可出过精英(大格局)人物,以此可看出未来这娃大慨率会发展如何,家族底蕴基因很重要。


即便富兰克林没有赶上一个社会发展机遇,凭他的十三戒律,严于律己的精神,高度勤勉,以及聪明悟性,高情商,会做人会来事,在哪个国家这样的人都不会过得差。


选择行业的优势


任何国家能掌握媒体资源的人都是非常了不起,而富兰克林靠印刷起家,把报纸做得越来越大,加上本身能写文且有丰富的学识,这些都是增加自身强大的号召力,更让它能连接到上层高端人脉。


他与人合作从不抢风头,谦逊低调,生活非常节俭,不像其他商人胡吃海喝。他非常讲信用,发家后又热衷公益项目,同时扩大事业版图,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多个领域的佼佼者。


他能有机会印刷纸币、法律文件、议票以及参与到国家《独立宣言》的起草,成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如果他辍学走上社会选择的是务农,瓦匠等,那就很难有后来的那些机会,因为圈层难以突破。


富兰克林在少年时代就读了笛福、普鲁泰克、诺克、波尔诺亚尔派这些大师的深奥著作。阅读与写作让他受益终生。他与人相处行事都特别注意积累声誉和名望,这些综合素质让他越走越远。


家族的优秀智慧基因,父亲优良品质影响了他,最主要是他自身的勤奋努力,博学多才吸引了很多权贵人士欣赏他,助其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富兰克林身上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最高级、最成功的斜杠人士啊!


若我们拥有他其中一样成就也是三生有幸哇。


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才是最成功的斜杠人士


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才是最成功的斜杠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