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作者丨林木

本文原標題為《讀》

編輯丨藝術野瘋狂

《竹庵讀畫錄》其實應該是繪畫評論,但許多時候又像是學畫心得。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這部真誠而獨特的《讀畫錄》,與時下充滿似是而非的西方話語的藝術評論大不相同。蒙中讀畫,既恢復了中國古代畫家論畫的優良傳統,又為今天讀畫另闢一別致的天地,可喜可賀。——林木

蒙中是科班出身,他是著名的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的高才生,考生的、學生的、院校畢業的藝術家的一套都熟悉。他又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編過許多美術類書籍,技法的、理論的,繪畫的、書法的,中國的、外國的,都編過,有著廣泛的閱歷和多方面修養,加上自己在藝術上多年的修煉,在書畫實踐上頗有成就。當然,另一極為難得的條件是他的心境。蒙中近年來選擇在雲南大理洱海邊蒼山下,卜居造園。他在與世有隔的園子裡,“閒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斷凡俗之擾,無名利之憂,心無旁騖,執著於書畫研究,為自己造就了一個今人極為罕見的,與古人對話的理想化的環境、語境與心境。如果今天學界評論家們對古人的評論是一種理性的研究的話,蒙中的讀畫,堪稱與古人心靈的悟對與通神。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芥子園畫傳》,寫花式

蒙中是過來人,他是從美術學院當學生、學素描入手,光影、體積、色感、質感這麼過來。他就想,這一套學畫的洋方法才一百來年,沒這一套的古人怎麼學畫?學《芥子園畫傳》?但《芥子園畫傳》沒有問世前的徐渭,又該怎麼學畫?還成了大畫家!這是一個極有趣的設問。由此,蒙中談到中國古典文人畫體系中書法學習的基礎性作用,文學詩詞在意象表達與意境塑造上與繪畫的相通,書法與繪畫筆墨系統的關係……,還原徐渭時代的語境,方才知道徐渭獨特的人生經歷、個人氣質,超強的書法修養和文學大家的素質,已足夠支撐他成為文人畫大家。蒙中還指出,當我們在西化風氣中,與中國文化的背景存有隔膜,要讀懂徐渭很困難。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明 徐渭 四時花卉圖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明 徐渭 菊花圖軸

這樣,蒙中在他的《讀畫錄》一開篇,實則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中國繪畫是有獨特體系的。只有進入這個體系,進入藝術家個體的生命,還原到傳統繪畫的語境,才能讀懂屬於中國的藝術經典。例如,徐渭畫中的簡潔單純,就與西方視覺形式意義上的抽象完全不同,那是筆墨意趣上的簡括。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於此,蒙中這《讀畫錄》擺脫了常規的受到西方話語強烈影響的藝術概論規定的條款和藝術批評的套路,給我們的讀畫提出了迴歸中國文化體系與語境的嚴肅課題。這無疑是蒙中《讀畫錄》與幾乎所有其他相關著述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區別。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蒙中讀畫所選的古代名家不多,董其昌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董其昌在整個20 世紀都是有爭議的人物,罵他的話不絕於耳。蒙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用寫實的傳統在看董其昌寫心的精彩,當然看不懂。背後更大的原因,是文化語境的變遷。西學東漸,人們的知識結構隨之變化”。但蒙中指出,“沒有董其昌,中國畫的筆墨自覺不會這樣徹底,也不會因此超越自然物象的‘實’,進到心象的‘真’這個層面……董其昌於中國畫的現代意義,好比開啟了西方現代繪畫的塞尚”。這就回到了《讀畫錄》一開始提到的那個重要的問題,迴歸中國文化語境,不僅是讀懂古人,也是我們正確地對待傳統的問題。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明 董其昌 仿米芾筆意作品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明 董其昌 秋興八首之四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 明 董其昌 山水冊之一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明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冊之一

這樣來讀董其昌,是從中國美術史、東方美術哲學的轉折意義及轉折節點的角度來讀董其昌,其高度就是美術史的高度、中國畫學的高度。落實到“讀畫”,要讀懂董其昌視為珍寶的筆墨,純理論家們往往要捉襟見肘;而作為一個優秀的中國畫家,蒙中就有其優勢了。你去讀他評論董其昌學倪瓚的一段,在敘述了倪瓚的用筆特點後蒙中分析董的用筆: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董其昌的筆調總體是飽滿的,是蕭散歷落的,線條流暢光潔,他的枯筆比倪瓚大大減少,更多的是靈動放鬆的筆致,一筆不滿意再補一筆,有很大的自由度。加之跳躍的節奏,彷彿有種內在的呼吸起伏。他筆下的物象在鬆緊聚散之間優遊自得,光潔的線條似乎有些平淡無奇,可又暗含骨力,看起來散,卻有股氣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蒙中談董之用墨:“董氏善於用墨,極好的油煙墨,加以醒置後,畫時只取中間最上面一點點精華,因此他作品裡的墨色瑩潤通透,每一落紙,墨分五彩。這使他的墨色裡有一種空明潔淨、溫軟似水的氣質,整體卻又是渾厚、堅韌的。”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又如蒙中認為董其昌是因為對筆的強調而“有意減弱了。這樣理性的結構和複雜的自然邏輯……他更津津樂道於筆墨本身那些抽象的關係與質感,甚至不惜一定程度解散物象的結構與外形”。這種深度的處處落實的讀畫,非在中國畫理論和實踐上有相當造詣者是難以表述的。有的讀畫心得,則只有像蒙中這樣的純畫家才能夠說得出來。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例如,董其昌“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極好的紙張,極好的墨汁,他不太在乎形的所謂的準確,他更在乎下筆瞬間的節奏感、旋律感,筆和紙的摩擦感、堆積感、透明感。他的毛筆裡永遠不會只含一種深淺濃度的墨水,並且不停地通過蘸水和蘸墨來調節他筆下墨的度,飽滿而腴潤。他很享受這種筆墨質感、肌理呈現出來的各種變化、相互關係帶來的快感。他的內心是早已超越物象的,他在筆墨中存在另一種他認定的更完美的合理與真實”。

久違了,蒙中這種讀畫!這是一種自己也享受作畫過程的優秀畫家才體悟得到的藝術創造的快感,是一種從紙筆水墨中昇華而成的直覺般的藝術情感。這無疑又是一種深刻的中國畫製作的體驗。這讓我不禁想到清代著名畫家邵松年對自己一生作畫之體驗的總結:

餘苦殫學力,極慮專精,悟得只有三等妙訣:一曰用筆,一曰運墨,一曰用水。再加以善辨紙性,潤燥合宜,足以盡畫學之蘊。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明 龔賢 夏山過雨圖

邵松年也是畫家,他總結一生,說得很精練,蒙中則說得更感性,更直覺,更具讀畫的現場感。這種讀畫,非常到位,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化素養和豐富直覺感悟的畫家的寶貴觀感。我們古代的畫論家、畫史家往往都是畫家,今天畫家和理論家則大多分家,脫離實踐的理論家說出的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太多。蒙中的讀畫恢復了古代畫家論畫的傳統,當然這有賴於畫家全方位的修養。而今天西化式美術學院,已經很難培養出這種懂得中國自己美術傳統的畫家,當然,也很難培養出懂得中國自己美術傳統的理論家了。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石濤 江行畫冊之一

對“四王”的評論或許是又一見真功夫的讀畫。對“四王”的評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20世紀中國畫的一個節點。貶斥“四王”的人認為“四王”是讓中國畫走向衰敗的罪魁,肯定“四王”的人則認為“四王”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正統正宗。但“四王”究竟該怎麼評價,卻是不太容易說清楚的一段世紀公案。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王時敏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軸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王翬 溪山紅樹圖軸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王原祁 山水圖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王原祁 仿宋元諸家山水冊之一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王鑑 仿古山水圖冊 之七

對“四王”的評價有以下幾個角度:以宋元繪畫為標準評價“四王”,以西方寫實為標準評價“四王”,從“四王”自身的時代角度評價“四王”。既然“四王”言必稱黃公望、王蒙、董源和巨然,那麼從五代、宋元畫家的角度評價“四王”當然合理。從西方寫實藝術的角度評價“四王”,則是從時髦的科學主義立場去評價,他們那種復古和模仿的態度,已把自己打入復古與保守之群中。但蒙中看“四王”卻是真正從“四王”自身的角度,也就是從“四王”所賴以生髮的、歷史轉折的、董其昌之後新的時代的角度,睿智地評價“四王”。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蒙中批評第一種觀點,“他們忽略掉因‘四王’繪畫是沿著董其昌開闢的這條新路在走,他們繪畫的興趣點,和宋元人對待自然物象的態度已經大不同。自然物象中的形象、結構、形態、生機,在‘四王’筆下的呈現,變成了一種更加隱蔽與抽象化的表達”。至於陳獨秀以西方科學寫實來批、“四王”,則與“四王”所“關乎著一個民族最核心的審美與精神氣質”若風馬牛不相及。而要在“四王”中分別讀出各自的特點和區別,非親自臨習過體驗過是說不到點子上的。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例如王時敏,蒙中說:“其畫不厭其煩,層層皴點,又故意追求印刷套版沒套準的錯位效果,使每一次加點的墨、色,與畫面整體既完全融合,又筆筆分明。”這“筆筆分明”,可是兩百多年後黃賓虹成功的關鍵。又如讀王翬,蒙中認為王翬這路筆墨太過刻露,味道比其他“三王”要寡淡。從董其昌出現後,中國繪畫走上了與宋元時期繪畫觀念截然不同的一條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翬用畢生努力在尋求一條折中道路,但每次看他的畫,佩服他的繪畫功力和技術之外,難免覺得有些遺憾。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讀王原祁作品時能獲得繪畫上的快感,但在讀王翬時卻很少有,這是兩個不同類型的藝術取向。那麼,王原祁的特點呢?蒙中有段非常獨特的讀畫感受:王原祁從黃公望出發,又進一步發展了黃氏筆墨中松、透的特點,再將王蒙複雜的皴法規律給解散,變得看似隨意、沒有規律,還將倪瓚折帶皴中的一些山石形態和微妙的幹筆皴擦吸收進來,甚至將宋代“二米”的畫法由大塊溼潤筆觸變為乾溼層次複雜的變化,層層疊加,同時保留用筆痕跡,除去墨色之外,設色也作為墨色一大補充。王原祁作畫基本由淡到濃,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對王原祁構圖的雷同,蒙中也自有其看法:表面看去構圖程式化,嚴重雷同,缺少情節描述,但細看,則有著張張不同的整體氣質和微妙的筆墨變化,這種變化是隨著作者心境、人的狀態,以及繪畫過程中的各種偶然機變而變化的。他將繪畫技法更直接地與人的精神心理狀態相聯繫,使得筆墨除了是形色、物象的載體之外,更像作者的“心電圖”。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蒙中讀畫有許多難得的洞見,例如他談到董其昌和八大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師生關係。五四以來人文背景的改變,文化審美取向的轉移,使董其昌成了斷送中國畫前途的罪魁禍首,而八大山人卻得以倖免,被整個社會當作富於創造性的一代大師,給予極高評價。秉持傳統者在八大山人筆墨裡看到的是深厚的筆墨技巧,以意為象;追求個性的人看到的是怪誕,是符合現代美學理法的平面構成、意識流、空間觀念、表現主義;等等。八大山人深厚的傳統功底和強烈的個人風格,被人們無限地演繹闡釋。對老師、學生二者評價的極大反差,一方面證實了大師的作品本身具有被無限解讀的魅力,又從一個側面反映瞭解讀中國畫的門檻之高,只從表面淺層理解,並不能獲得打開其精神內核的鑰匙。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金農 菖蒲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清 八大山人 安晚冊之瓜鼠

蒙中讀畫,就這麼一路讀來。他還讀了龔賢、石濤、金農等的作品,都是富於個性的古代畫史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經典作品。在蒙中這裡,你能看到在別的書裡、別的評論家那裡讀不到的獨特的解讀。加上該書本身是讀畫,100 多幅繪畫作品,蒙中娓娓道來,處處落實,特徵或在造像,或在章法,或意境獨特,或筆墨精到。隨蒙中讀畫,興味盎然。

《讀畫錄》也有對現代畫家的解讀,有林風眠,有關良,有常玉,角度都很別緻。例如蒙中讀林風眠的畫,喜歡、肯定之處當然不少,但他也發現了林風眠的尷尬和困境。他認為西洋繪畫的造型與色彩在林風眠的畫裡打了大折扣,中國繪畫裡的文化感,一些深層的東西,林風眠的畫裡缺乏,甚至到最後也沒擺脫東拼西湊的影子。中西調和的結果,如果是徹底拋棄掉雙方精神內核中最了不起的部分,無疑就有些“兩敗俱傷”。這又讓人想到潘天壽“東西方藝術拉開距離”和“兩峰論”的主張。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關良 貴妃醉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林風眠 荷花女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常玉 紅衣女子

林風眠曾經認為改變工具材料可以給中國的繪畫找出一條新的出路。顯然,林風眠的潛臺詞是中國繪畫落後。而蒙中認為,藝術形式與工具材料都沒有先進落後、高下貴賤之分,只與藝術本身的文化背景、民族性格,藝術家個體的生命體驗有關。這就又回到他的迴歸中國藝術體系和文化語境這根本上來了。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丨蒙中作品

蒙中讀畫,由於有對民族藝術的深刻把握、文化語境的真切體驗、數十年習畫的個體感悟和獨特經驗,加上他在蒼山洱海邊閒居獨處,既無項目申報、職稱評定之擾,亦無上級領導之威、同事同行之妒,平心靜氣,潛心繪事與畫學,蒙中就在純中國的文化語境與心境中,與古人心心相印、感同身受,故其讀畫,處處與唯新是求、唯奇是創的同行們不同。獨到、深刻、真切、平實,字裡行間,處處是東方的智慧與情釆。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這部真誠而獨特的《讀畫錄》,與時下充滿似是而非的西方話語的藝術評論大不相同。蒙中讀畫,既恢復了中國古代畫家論畫的優良傳統,又為今天讀畫另闢一別致的天地,可喜可賀。丨林木,四川大學教授,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蒙中 (筆名竹庵)重慶人,七〇後。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曾做過出版社編輯,現為職業畫家。曾在北京、成都、蘇州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編著出版有《西域繪畫——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的繪畫精品》等,個人書畫作品集《筆墨舊約——竹庵蒙中的書畫藝術》《歸園集》《塵外集》《竹庵裡——詩詞、花箋、小楷》《停雲》《淇奧》《竹庵讀畫錄》,散文隨筆集《銀錠橋西的月色》《見南山》等。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竹庵讀畫錄》

作者:蒙中

裝幀:32開軟精裝全兩冊544頁

出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年1月

內容簡介:這部真誠而獨特的《讀畫錄》,與時下充滿似是而非的西方話語的藝術評論大不相同。蒙中讀畫,既恢復了中國古代畫家論畫的優良傳統,又為今天讀畫另闢一別致的天地。

+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見南山:一個藝術家的村居日記》

作者:蒙中

開本:大32開

出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本書為藝術家蒙中關於藝術和生活的沉思集。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自己在大理喜洲的村居生活,藉此抒發自己的自然之情和對藝術的感悟。書中配有不少精美的插圖,既有作者的書畫作品,也有大理的美麗風光。全書是一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好例子。

+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停雲》

作者:蒙中

開本:16開

出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陶公詩《停雲》,言思親友也。餘髫齡學畫,至今三十餘載,於前人筆墨法式頗熟於心,每一展卷,如對親友故人。自乙未移居大理,山川雲樹,異於所學。昔人云“師今人不若師古人,師古人不若師造化”,良有以也。乃循造化寫心中之山水,每有會意處,則欣然忘食,至此筆墨遂為之一變。而氣質精神,或仍有合於前人處,所謂“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不見我”。今以《停雲》名之,取篋中所存十二幅付印,享之同好,望有以博雅教我者。內含12張作者的經典高清作品圖, 每張畫片背面均配有一段作者築居蒼山腳下的生活感悟。

+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淇奧》

作者:蒙中

開本:16開

出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詩》雲“瞻彼淇奧,綠竹猗猗”,蓋以竹喻君子者。自乙未移居大理萬花溪畔,忽忽四載。讀書習字,栽花種竹,頗得塵外之樂。蒼山之陽,有細竹叢生,其性喜陰,多藏於溪谷山澗中,琅玕修茂,娉婷秀逸,因以為粉本,寢饋於斯,心摹手追,得其彷彿。於古今人畫竹法外,或有心得。現取十二開合為一冊付印,享之同好,望有以博雅教我者。內含12張作者的經典高清作品圖, 每張畫片背面均配有古人對於畫竹的見解。


《林嶠漢磚佛造像》優惠購書,四川美術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精裝大12開,150克啞光高級特種紙,216頁,定價298元/本,2020年5月20日前購書,尊享林嶠先生簽名蓋章優惠待遇,僅需198元(包快遞)。另有題四字吉語、題齋號優惠活動,敬請關注。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竹庵讀畫錄丨一個藝術家的美術史視角

神仙不作作鴛鴦|齊白石的愛情故事

李華生百件作品大賞丨照見隱在永恆背後我的名姓

如此多情如此甚好,巴蜀新發現漢代畫像磚竟美成這樣?

西泠大家陳曼生設計的紫砂壺,你也可以擁有

孟濤:這充滿美的反差,是我畫孔雀的最真實出發點

那個深情的院子要開了丨閉館半年,罨畫池五月大門重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