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些禿頭客們究竟做了什麼,才成為了武學宗師

“功夫”一詞的最早出現是在清末,它所隱含的武術,其形式可追溯至原始氏族;提到功夫,人們腦海中就難免會聯想到少林寺,想到少林寺就難免會聯想到門前的那個

掃地僧——低調、謙虛,卻武功高強;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最初是北魏拓跋宏為印度而來的僧人跋陀建立的一座寺廟,這座與北魏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林寺,也就是人們傳頌的“天下武功”的發源地。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座以禿頭客為主的寺廟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極大的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也為日後“儒、道、佛”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但是正如儒學的發展經歷坎坷一樣,佛教的成長也有著起起落落,雖幾經週轉,可禿頭客們還是將少林寺守護下來,而關於“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傳說,也正是禿頭客們抓住兩個關鍵的時機,成為了帝王們的青睞,才得以擁有“天下武宗”的寶座。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些禿頭客們究竟做了什麼,才成為了武學宗師

一.十三棍僧救唐王

赤手能搏虎,青氈不與偷,

平地見山嶽,排空回鬥牛

少林寺中的僧人大多都是擁有強健體魄而且善於武藝的人,比較著名的有高僧慧休大師從雲門寺中選出二十餘僧人助唐衛戰,抵抗當時正攻打相州的起義軍。雖然寺中的僧人已經形成了一種有目的、有目的的習武,但是對於少林寺真正發揚光大,是在於歷史上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得到當權者的支持後,少林武術的正宗地位才慢慢確立。

十三棍救唐王在歷史上一直都有爭議,因為當時李世民是秦王,並不是唐王,而且這場救援也沒有所謂的刀光劍影,自然也就跟武術無關。

隋朝滅亡之後,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眾軍與王世充作戰,此時的王世充已經自立為王,駐守洛陽。時間到二月份的時候,王世充已經兵敗如山倒,本來這場即將結束的戰爭被率兵前來支援王世充的竇建德所打破,一場拉鋸戰即將開始。

李世民與王世充的戰場主要是在洛陽附近,而少林寺正夾在這兩大軍團的中間,而且少林寺西北處有一個名叫“轘州”的地方,這個地方放在隋朝是文帝親自賜給少林的廟產,轘州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屬於兵家必爭之地。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些禿頭客們究竟做了什麼,才成為了武學宗師

本來處於中間的僧人們已經很難受了,可王世充也不顧三七二十一,直接搶了這個地方,作為軍事堡壘,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則前去鎮守。隋朝滅亡後,各諸侯不停地爭奪地盤,連年的戰爭讓糧食問題成為最大的問題,而當時少林寺的僧人許多糧食都是來源於物產富饒的轘州,轘州被奪等於斷了僧人們的活路,活路被斷的少林僧人不得不站在李世民這方。

只是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生死拼搏,“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平淡無奇,簡單無奇,因為王仁則這人飛揚跋扈,兇狠無奇,無論是對手下還是敵人手段都十分毒辣,所以他的手下們大多都是歸而不忠,僧人們也是看到了這點,與王仁則的手下串通,最終以智取的方式將王仁則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隨著王仁則的倒臺,重兵駐守的轘州瞬間被瓦解,就這樣,本來兩軍對峙的局面因王仁則的倒臺而被打破,戰場的優勢一下倒向了李世民這邊。

面對僧人送來的盛禮,李世民也是驚喜萬分,在後來的《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一文中少

林寺主慧覺手牒,敘述擒賊,賞官賜地

是官方對於扶唐據賊事件的獎賞,李世民也允許少林寺擁有屬於自己的僧兵。

有了官方的宣傳,少林寺開始小有名氣,但是少林功夫卻還只是在發展當中。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些禿頭客們究竟做了什麼,才成為了武學宗師

二.明朝僧人抗倭

僧人入伍為兵,並不是明代才有的事,無論是唐代還是宋代,都有關於幫助朝廷的記錄,只是到了明代嘉慶年間,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侵犯嚴重,僧兵才正式成為官方組織,走進人們的視眼。

“嘉慶年間,劉賊、王黨及倭寇並師尚照等倡亂,本寺武僧屢經調遣,奮勇殺敵,多著死功”

不只是驅除倭寇,平定地方叛亂僧兵們也經常踴躍在前線,在平定劉、王的叛亂上,僧兵衝鋒陷陣,勇取敵寇首級,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明朝閩南南海地區經常受到倭寇的騷擾,起初朝廷派出去的軍隊都很很好的驅除倭寇,但隨著倭寇數量的增加,到了明中後期,朝廷的軍隊已經無法抗擊倭寇的入侵,

軍政日益廢圮,丁壯困誅求,屯田苦兼併,諸

隸衛尺籍者率逋逃亡耗居半,其僅存者伍,亡慮皆枵

腹窶人,倚月糧以糊其口,又不能以時...

面對虎狼之倭,朝廷的軍隊只是柔弱之兵。面對無兵可用的現狀,武僧自然成為其中的一個選擇。

在後來的兩名優秀抗倭將領中,俞大猷,戚繼光都大量運用的僧人的作戰方式與訓練方式。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些禿頭客們究竟做了什麼,才成為了武學宗師

俞大猷尤其喜歡槍法,特別是少林寺的棍法,曾自己率兵前去與寺廟眾方丈進行切磋,由於當時倭寇用的倭刀十分長,明軍的軍刀在與倭寇作戰時常常處於劣勢,但是少林僧兵用的鐵棍就很好的克服了這個缺點,而且少林功夫經過諸多朝代的更替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到抗倭後期,少林僧兵輔助朝廷對抗倭寇,明軍取得節節勝利。少林僧兵的地位逐漸得到朝廷的肯定,其美名被天下傳頌。

隨著少林寺在抗倭中取得的功績,許多武學家或奔赴少林寺切磋武藝,或來少林寺潛心學習,無數人把自己的一生所學都留在了少林寺,少林寺所積攢的歸為“72”絕技與“藏金閣”,此後少林寺才正式被眾人評為天下武宗之地。

其實在明朝,前後共有8位皇子前去少林寺出家,可見少林寺地位之高,明末確立的武學宗師地位,也並不是空穴來潮。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些禿頭客們究竟做了什麼,才成為了武學宗師

三.總結

在整個歷史當中,少林寺的發揚得益於佛教的發展,而佛教正是當局者需要籠絡的一個教派,佛教弟子眾多,當局者無法視而不見,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安國寺大理寺了,雖然“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過於吹噓,可反映的卻是人們心中的英雄夢,當局者需要用它來安穩人心。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少林武功代代相傳,不斷髮展,僧兵是每個朝代都有的隊伍,當權者為了政局穩定,需要用它來作為奠基石,“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並不是少林寺的武功獨步天下,而是禿頭客們積攢了許多人一輩子的心血,再將其融合,創新,以一種新的形式出現,才得以有天下武宗的地位。

END.

參考文獻:《明史》

《史記》

我是阿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關注@午言說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