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21 世紀初期,Nike 運動套裝加 Nike Air Max 動鞋是倫敦街頭的流行標配。十年後,我們創立了 C.E。儘管當時我們遠在東京,但是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圖片一直被我們留存身邊。我們把與 Nike 合作的機會看作是更直接地與這些圖片互動的一種方式。某種程度上,我們正在進行時光旅行。與 Nike 的這個合作項目讓我們雖然活在當下,卻能重新設計我們的歷史。” Toby Feltwell 這樣解釋此番 C.E 與 Nike 的聯名。

所以在這一剛釋出的合作企劃中,我們看到了 Air Max 95 運動鞋、運動套裝等歸於 “歷史” 一邊的單品;也能在運動褲膝蓋後部添加鬆緊帶使原本廓形變得更加新穎的設計,還有 C.E 的復古未來主義圖案、數碼印花中感知 “活在當下”。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設計上延續了 C.E 招牌實驗風格,將復古感滿載的圖案注入單品之中,黑白兩色 Air Max 95 的數碼迷彩印花充滿 C.E 的身份標識(圖片來源:Nike)

正如 Toby Feltwell 所言,“我們不是直接全盤接受,而是廣泛觀察各種感興趣的,然後嘗試進行些許的提煉、突出重點。” 回顧 C.E 的設計歷史,提供探索的入口從音樂到藝術,從思考消費主義弊端到流行文化、互聯網和科技帶來的變革,“總是有跡可循的,你會感覺品牌已經一路前行的同時撒了一路面包屑,你可以尋著這個路徑探索到別處無法獲得的寶藏。”

某種程度上,我們正在進行時光旅行——C.E 與 Grime 之淵源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C.E 2012 春夏系列 Lookbook

連結倫敦的過去和東京的現在,C.E 自由穿梭在文化的時空隧道。在此前為大家

梳理

過 C.E 深受賽博朋克影響而傳達的理念和哲學觀點,以及 C.E 提煉出的獨特設計品味。那麼 C.E 所承襲的歷史和傳統,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大家都知道,C.E 的音樂品味與設計總是一脈相承的,許多有趣的試圖顛覆常規的嘗試都是通過音樂進行的。2011 年 Sk8thing 和 Toby Feltwell 在東京創立了 C.E,品牌創立之前,Sk8thing 和 Toby Feltwell 無論愛好和職業都與音樂密切相關,擔任過 A&R(藝人挖掘)工作的 Toby Feltwell 甚至在 03 年幫助 XL Recordings 簽下了倫敦 Grime 音樂界的傳奇人物 Dizzee Rascal

C.E 2012 秋冬系列視頻

Sk8thing 和 Toby Feltwell 最初帶著 Samples 去往倫敦,C.E 的正式亮相也始於此地,希望倫敦 Grime MC D Double E 穿上這些衣服演繹 Lookbook 成為了兩人設立品牌的其中一個目標,隨之也實現了。

D Double E 從東倫敦的海盜電臺開始自己的音樂生涯,加入 N.A.S.T.Y 組合、創立自己的 Bluku 廠牌,惡棍氣質的他在低音回聲效果下迸發夾雜著東倫敦俚語、稜角分明的唇槍舌劍,他用《Woo Riddim》作為伴奏的作品是 Sk8thing 和 Toby Feltwell 抵達倫敦時常聽到的街頭之聲,一個 Grime 場景中 Local Hero 般的存在成為了兩人欣賞並且想要合作的對象。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D Double E 在 Just Jam 活動上表演

作為第一張名片,C.E 2012 年的兩個系列,均由長期記錄倫敦 Grime 音樂場景的 Tim & Barry 拍攝,D Double E 出演視頻造型特輯,Dubstep 製作人 Zomby 提供配樂,Toby Feltwell 認為那是他們將視覺和音樂融合的第一時刻,並且有了他們想要的所有元素。Dubstep 和 Grime 同屬 UK Garage 文化發展出的最重要的流派,兩千年前後起源和發展於倫敦的東區和南區,如果你願意去聽當時最本土正宗的 Dubstep,相較於現在所接收到的這類型音樂,應該會更新你的看法。C.E 2013 年在東京時裝週進行展示,也同 Zomby 進行了配樂合作。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C.E. 東京門店的 Sound System(圖片來源:slamjamsocialism)

Slam Jam 曾邀請 Toby Feltwell 分享其 Tracklist,探索音樂是如何轉化為 C.E 的美學,其中 D Double E 的《Bad To The Bone(Woo Riddim)》和 Zomby 的《Horrid》分別排在了前二,第三是 C.E 合作多次的倫敦地下廠牌 The Trilogy Tapes 所發行的,來自 Rezzett 粗糙 Jungle、Techno-ambient 風格的《Goodness》。他的播放列表裡當然還有現在你去 C.E 在俱樂部舉辦的 Party 中會聽到的實驗電子,不過要說 C.E 音樂美學的歷史源頭,回到千禧年的倫敦街頭,一定得從 Grime 說起

誕生於倫敦底層泥土中的 Grime 重新定義了英國年輕人呈現自己的方式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Grime 運動發出的聲音:“我們要為自己而活,我們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我們想做自己想聽的音樂。”

你可能聽過幾首 Grime 歌曲,但未必瞭解這個產物的時代背景和始末,接下來為你層層剖開。

對英國年輕人來說,擁有屬於自己的音樂和著裝風格似乎早就成為一種信仰,英式文化也一直由年輕人定義,他們通過服裝和音樂改變了一代人的時尚,使英國成為了孕育青年文化的搖籃。Skinhead、Mods、Chav 等族群在這裡滋生,Grime、Jungle、Acid House、Garage、Punk、Emo、Reggea 等音樂類型在這裡百花齊放,每代人通過新的著裝和音樂風格,去定義自己的身份。而音樂本身就是文化的體現,一切音樂都有演化的過程,源頭就是當地的文化、政治、社會生活。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i-D 系列紀錄片《Street, Sound & Style: A History of British Style Tribes》以音樂為單位,回顧歷史上最重要的英國青年文化場景,第一集中便講述了 Grime

21 世紀初,911 事件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權力格局;90 年代的狂歡派對走向衰落;互聯網世界崛起,各種各樣的社交平臺和新的共享模式開啟。面對全新的時代和格局、迷茫和恐慌,消費主義成了青年文化的核心,其中不少來自工薪階層的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音樂和身份認同,並以更街頭、更狂熱的方式出現

… 這股能量就此傳染開來。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誕生於倫敦底層泥土中的 Grime 重新定義著這群英國年輕人呈現自己的方式。他們使用觸手可得的電腦軟件 Pro Tools、Fruity Loops 製作出的音樂,通過海盜電臺播放和傳播,針砭時弊的歌詞幾乎涉及東倫敦生活的一切,暴力、販毒、移民問題… 有犀利和危險當然也有趣事,Grime 成為這些年輕人帶有共鳴的音樂,開創了全新的地下文化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攝影師 Olivia Rose 攜手 i-D 專題總監 Hattie Collins 創作《This Is Grime》一書,記錄 Grime 由地下文化發展成為英國最重要的音樂形式之一全過程(圖片來源:Olivia Rose)

“14 年前在東倫敦的 Bow E3 地區,足以代表一代人的聲音應運而生。它黑暗、憤怒、嘈雜、堅韌,具有挑釁意味且絕對地獨立。它是覺醒與絕望深處的低吼,但同樣也是充滿希冀的號角。” Hattie Collins 這麼形容 Grime 的起源。

從音樂性看,90 年代中期 Jungle 和 Rave 的鼎盛時代過後,出現了混合多種舞曲電子樂類別的文化,它被稱為 UK Garage。其中延伸出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就是 Grime,大概在 99 年的時候被倫敦東區的黑人玩兒起來。Grime 在音樂性上跨越的領域很大,受到來自加勒比海 Ragga(Ragga 與 Dancehall 密不可分,源自於牙買加首都金斯敦的貧民窟,對英國的 Drum&Bass 和 Jungle 影響深遠)和美國 Hip Hop 的影響,伴奏上與更多英式電子舞曲元素進行了融合,在 140 pbm 速度的 Beat 上越來越多的 MC 用歌詞呈現對社會的思考、社區榮耀,並不是 Rap 來的那麼簡單。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Wiley 和 Dizzee Rascal(圖片來源:Google)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02 年 Wiley 和 Dizzee Rascal 創建了 Roll Deep 組織,給東倫敦帶來了嶄新的音樂場景(圖片來源:red bull)

出生併成長於倫敦東邊、操著純正倫敦腔英語 “Cockney” 的 Wiley(想象一下電影《兩杆大煙槍》中的口音),他的《Eskibeat》被認為是第一首 Grime 音樂,繼承了 UK Garage 的鼓點,但強硬的 Bassline 和陰冷深邃的音色都與 UK Garage 不同,為後來的 Grime 打造了形態基礎… 以此為主題集結眾多 MC 的

“Eskibeat Dance” 活動更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 Grime 演出現場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Lord of The Mics 活動 DVD 是當時年輕人的必看(圖片來源:Google)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MC Task、Loefah、Youngsta 在倫敦最著名海盜電臺——Grime 音樂根據地 Rinse FM(圖片來源:red bull)

從東倫敦地下室到水星獎舞臺,Grime 音樂在英國地下音樂場景中嶄露頭角後也逐漸走向大眾視野。早在 2003 年 Dizzee Rascal 就憑專輯《Boy In Da Corner》拿下了水星獎,隨後 Grime 音樂開始受到媒體關注,英國 Channel U 電視臺還有了 Grime 音樂節目,這股熱潮更波及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Boy Better Know 中的 JME、Jammer、Wiley、Frisco 都是響噹噹的名字了(圖片來源:highsnobiety)

2015 年 Kanye West 在全英音樂獎頒獎典禮上邀請了 40 名倫敦 Grime 說唱歌手參與到自己的現場表演,聲勢浩大;2016 年 Skepta 與其 Grime 團隊 Boy Better Know 進行世界巡演,Skepta 的廠牌還簽下了 Drake 作為一員;同年,Skepta 的個人專輯《Konnichiwa》獲得了水星音樂獎;Wiley 榮獲英帝國勳章;Stormzy 在 2018 年全英音樂獎上驚豔的演出… 當下的 Grime 早已從倫敦街頭文化和舞曲場景的代名詞登上世界的音樂舞臺。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Boy Better Know 在英國倫敦無線音樂節這種級別的音樂節上嶄露頭角,對英國音樂界意義非凡(圖片來源:Vicky Grout )

運動套裝 + Air Max 怎麼成為了倫敦街頭標配?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THE TRACKSUITMAFIA & THE AIR MAX ARMY

音樂與造型的關係相輔相成,我們總能從歷史中窺見。Grime 成為了一代人的聲音,而群體的著裝風格成為了文化形態的具象體現。

一定要具備舒適、隨時上路的屬性,從 Air Max 到運動服、Averix 外套、棒球帽都是這個群體的必備。

Grime MC 大部分是在美國 Hip Hop 文化影響下成長、同時也聽 Jungle 和 Garage 的一代人,所以會在他們的著裝中看到有 Wu-Tang Clan 影子的 Oversize 外套,工裝連體服也是當時標誌服裝,而帽衫或是運動套裝提供了他們在 “街頭遊戲” 中所需要的隱蔽性和著用方便性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拍攝於 2003 年的 D Double E(圖片來源:Amy London)

Grime 的造型風格也可以被形容為 Garage 所表現的精英主義的反面,“Versace out, Nike in”

… Garage 的派對中充斥著可卡因和香檳、浮華且散發著銅臭味的著裝,90 年代末許多英國 Garage 俱樂部禁止穿著運動鞋、運動服、牛仔褲和棒球帽入場,這些單品卻也正好是街頭必備。Grime 群體忠於街頭服飾,對 Garage 不屑一顧,因為他們忠於自身底層的成長背景、生活習慣,講述著所處的階層、東倫敦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D Double E:“回到過去,Tracksuit 就是我們唯一會穿的東西,無論是 Averix、Akademiks 還是 Nike。”

Skepta:“人們在舒適性、實穿性和裝腔作勢之間選擇了前者。”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Grace LaDoja 在其拍攝的紀錄片《AIR MAX – THE UNIFORM》中邀請了 OG 代表 Skepta、新生代的 Novelist 和南倫敦 Grime 團隊 The Square,探討了 Grime 和 Nike Air Max 之間的關係:

“如果 Grime 是倫敦街頭文化之聲,那麼 Air Max 就是倫敦的街頭 ‘制服’。” DJ Logan Sama 在片中如是說。

Grime 群體還以鞋款的英鎊零售價為 Air Max 95、 Air Max Plus TN 起了綽號:“110” 與 “115”。C.E 和 Nike 此次選擇的 Air Max 95,它的 “適應性” 在 Grime 場景中很是受到歡迎,從絨面革到皮革足以承受英國最惡劣的天氣。而造型狂野的 Nike Air Max Plus TN 也在 Grime 著裝中不可或缺,

Boy Better Know 團隊和其他 Grime 領袖們幾乎人手一雙的程度,賦予了 TN 性格,每個人都想趕緊去商店買一雙證明自己是這文化的一部分,即便當時對他們來說價格很高。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圖片來源:Nike)

而後 Grime 領軍人物 Skepta 與 Nike 合作推出的 Air Max 97 Sk、Nike Air Max 97/BW,也體現了 Nike 對 Grime 文化的回報。不僅是運動品牌,Grime 進入主流視野之後高街品牌也表現出了對其的渴望,Nasir Mazhar 便曾為時裝秀邀請到 Skepta 擔任模特。

“在我小的時候,Air Max 是身份的象徵,氣墊越醒目受到的關注越多,大面積的氣墊使得所有人都能看到。” Skepta 回憶起,“我們穿著 Air Max 在街頭奔跑,不管你是去俱樂部還是在街上踢球,總之在倫敦穿著 Air Max 就是一種很舒服的體驗。”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專輯《Boy In Da Corner》封面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Air Max 90 “Tongue N’ Cheek”

Grime 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Dizzee Rascal 身穿全黑 Tracksuit 以及 Air Max BW,一身 Grime “標配” 出現在專輯《Boy In Da Corner》的封面,也影響到了後來 Skepta 選擇 BW 進行設計。Dizzee Rascal 還與 Nike 合作推出過限量 Air Max 180 “Dirty Stank” 與 Air Max 90 “Tongue N’ Cheek”,分別致敬個人廠牌 Dirtee Stank 以及專輯《Tongue N’ Cheek》。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50 Grand》Music video(圖片來源:Google)

通常情況下,95 和 TN 是彰顯 Grime 風格和街頭穿著的首選,Air Max 1 雖然不是 Grime 群體最常用的運動鞋,但它更適合作為一款生活方式運動鞋著用。Bru-C 甚至在 14 年製作了一首名為 “Air Max 1” 的歌曲;Devlin 的《50 Grand》音樂視頻中可以看到 Skepta 穿著一對黑色的 Air Max 1s;Air Max 1 Ultra Flyknit 則被南倫敦 Rapper Dave 和 Grime DJ Alia Loren 所詮釋。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圖片來源 :nssmag)

另外一方面,運動套裝也在英國 Chav 族群的制服行列中。在英國這樣有著嚴格社會階級劃分的國家裡,有著貴族和中產階級的權貴,也有像 Peckham 這樣有很多非洲移民、Lewisham 這樣有很多加勒比海地區人民的地方。大熔爐形成的文化百態之外,底層的不安分因子也暗潮湧動,Chav 的出現便是這樣的背景,這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指代了一種文化現象,通常指那些被認為缺乏教育、審美低下的底層青年。

為什麼 Chav 喜歡穿運動服?因為運動套裝廉價且容易購得,消費能力決定他們的著裝。Chav 的產生本身就有很強烈的諷刺意味,反映了當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 90 年代開始,運動服便成為了與英國社會和文化息息相關的產物,無論 Grime 還是 Chav 群體,都受到了相似的階層背景影響。現在 Chav 風格也在借鑑街頭的潮流中被 Gosha Rubchinskiy、Vetements 等品牌用嶄新的語言演繹,在當時一定沒人會想到,兩千年盛行的 Chav 會影響到主流時尚。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攝影師 Simon Wheatley 的書籍《Don’t Call Me Urban!》記錄了早期 Grime 在東倫敦整個文化場景,從 MC、DJ、製作人到塗鴉藝術家

隨著 Grime 音樂進入主流世界備受關注,在全球地下舞池場景中,根植於英國舞曲文化的 Grime 為各種藝術家創造了空間,在這個基礎上創作出更具實驗性的前衛舞曲。不過經歷了頂峰是否意味著 Grime 即將衰落?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Jammer(圖片來源:Vicky Grout)

曾組織 Lord Of The Mics 系列比賽的領軍人物 Jammer 認為真正的 Grime 正在死去,“很多人只是想致富,而忘記了他們最初是為什麼開始做 Grime 及其本質。被 ‘標籤’ 所迷惑,人們告訴你也許你應該穿那件運動服、你應該和那些傢伙站在一起,然後你開始失去人們所愛你的本質。真誠是如此寶貴,不僅對個人而言,對整個場景也意義非凡。我很幸運能和尊重倫敦本質的人在一起,Grime 已經經歷了完整的循環,現在我們應該更注重教育和知識。”

從 C.E x Nike 中窺見的倫敦地下文化之聲

“Yeah, I used to wear Gucci / I put it all in the bin because that’s not me / True, I used to look like you / But dressing like a mess, nah that’s not me”

2014 年是 “Grime年”,Skepta 卻在這個時候發行了單曲《That’s Not Me》,以 80英鎊的預算拍攝了音樂錄影帶,歌詞表達了自己不受商業音樂誘惑和對地下音樂派對、海盜電臺黃金年代的追憶,踐行了“不忘本源”、“不為迎合大眾而喪失自我” 的 Grime 信條。

Grime 作為倫敦最具代表性的青年運動之一,反映了城市文化的演變併成為一代人的聲音,本質和根源即是精華,如果文化都以變種為公眾易於消化的形態而淡化本質,不在提煉精髓的前提下良性擴張… 一切都會變為時代的犧牲品。相信熱愛它的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便是信仰的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