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

人類對藝術的追求,本來呈現極為多元的發展方向。即便在農業文明時代,主流藝術家不得不成為皇室、貴族、教會的附屬時,也還有其他民間在野藝術家存在。我們千萬不能小看這些主流文化之外的力量,正是因為他們時不時為正統藝術注入新鮮活力,才促使人類能在藝術創作領域不斷推陳出新。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夢不是夢》 4K 水彩

很典型的例子是,印象派創作方式問世之初,幾乎完全不被當時的官方學院沙龍接受。這群大部分沒接受過學院系統訓練的人,卻為人類藝術開啟了新的發展方向。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最傑出的藝術家,有許多都不是從美術學院走出來的,如後期印象派三傑和盧梭、康定斯基等人。這就說明,美院教學內容,並不是主導藝術創作的唯一力量。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造物·非得已》 13×17×43cm 木質丙烯 雕塑

反觀今日中國藝術界,學院派卻幾乎成為唯一主導力量。不要說印象派和現代主義創作方法被納入美院系統,就是概念藝術和跨媒體藝術,早已成為學院派的勢力範圍。今日中國那些標榜著“前衛”、“新潮”的知名和不知名藝術家,大多都是在運用從美院學來的技法進行創作。雖然一些民間藝術工作者沒進過美院,但仍是以師徒制的方式傳承了學院派技法。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你過得歡樂嗎?》 2K 水彩

正是由於學院派在中國藝術行業佔據了絕對壟斷地位,才導致今日藝術創造集體乏力。現實中,無論是傳統風格的書法、國畫、油畫,還是各類打著“當代”旗號的藝術作品,總讓人感覺千篇一律、似曾相識。那麼,能否尋找一條逃脫學院派思維方式之外的創作之路呢?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幻想的誕生》 4K 水彩

本人這些年來雖然也關注藝術領域,並時不時寫點評論、理論文章。但畢竟自己完全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在理論方面也是如此,只不過胡亂讀過幾本書,按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藝術的本質。就像自己從未接受過正式學術訓練一樣,在創作實踐上也完全是一塊白板。從專業角度上講,我這樣沒有任何造型功底的人就是不會畫畫的。但也正因為如此,讓自己不必遵循學院派和主流藝術家的工作模式,去尋找純粹個人化的創作之路。

當今藝術雖然流派眾多,理念和創作方式眾多,但主流的創作方式不過為兩大類。其一是模仿,包括寫生式模仿和臨摹式模仿(如畫照片)。其二按成熟的創作套路進行製作,如書畫家們反反覆覆描繪相同的圖案,“當代”藝術家們的殭屍形式主義化抽、表象風格創作,長年按同一模式進行生產。這在一些老牌明星藝術家那裡非常普遍,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複製同一符號或套路。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概念藝術領域,常常也只不過是相似套路重演。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造物·渴望》 9×13.5×33.5cm 木質油彩 雕塑

當然,對自己這樣完全沒有美術功底的人來說,創作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但是,既然自己在完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情況下可以搞理論探索,自然也就能進行創作實踐探索,只不過需多付出些努力罷了。

個人認為,人類在藝術領域上的探索,本應是可從多方位進行的,創作應該是件極為個人化的事情。但佔據主導地位的學院派教學,卻成功地將創作轉為系統化的技術手段。從美院大門走出來的技術人才,完全可以仰仗一身手藝來進行製作作品。這種同質化教育,最終也導致了藝術作品的大量雷同。甚至,今天還有一些藝術工作者,還把“發現”某種單一的技術語言當成自己作品專利,卻不知相同的語言早就存在,並不新鮮。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不許告訴你》 4K 水彩

我相信,經過最近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人類在對藝術技術語言的探索上已接近尾聲。對於今天和未來的藝術創作來說,主要任務絕不會再是發明某種形式語言,而應是將重點放在拓展想象空間上。也必須如此,像繪畫、雕塑這樣的古老藝術語言,才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今天還在把弄空洞概念表演的人,只不過是拿舊貨店裡淘汰品自欺欺人罷了。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期待的回味》 34.5×57cm 板面油彩

無論如何,掌握熟練技能學院派藝術家都具有絕對優勢。但讓人極為納悶的是,當今主流學院派藝術家越來越沉迷於炫技,真正能通過藝術創作去拓展人類想象空間者極為罕見。誰知他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拒絕隨波逐流,探尋主流外的創作之路

杜洪毅《世象之二》 4K 水彩

藝術創作的本質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昇華,但這必須建立在不斷面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基礎上。由於缺乏造型基本功和想象力的蒼白,我常常無法預設將要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來。但也正是這種迷茫,讓探索變得更有意義,總能讓人在創作過程中收穫新的驚喜與詩意。當窮盡腦力去構思一幅全新的圖像時,其實就是在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