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大鐘寺位於海淀區境內,北三環北側,原為皇家宗教寺廟,後被闢為古鐘博物館,館內有各種鍾鈴四百多件。大鐘寺原名覺生寺,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現在寺門口“敕建覺生寺”的匾額就是由雍正皇帝御筆手書。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乾隆在位時,乾隆帝將位於萬壽寺的永樂大鐘轉移到了覺生寺,自此覺生寺又被稱為大鐘寺。大鐘寺坐北朝南,大鐘樓修建於巨大的青石臺基上,永樂大鐘就懸掛於大鐘樓的中央巨架。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永樂大鐘被人們稱為”鐘王“,它鑄於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永樂大鐘高約7米,鐘口直徑3.3米,重約四十二噸,大鐘內外刻滿了佛教名經,總計二十二萬七千多字,字體為楷書,傳說為當時著名書法名家沈度的手筆。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永樂大鐘以銅為主,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它採用無模鑄造法一次鑄成,沒有絲毫磨削加工的痕跡,當你置身鍾前,一定會被古人巧奪天工的技藝所驚歎。永樂大鐘被《大英百科全書》排在世界著名大鐘的前列。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撞擊大鐘時,它的聲音奇妙優美,據說鐘聲持續時間可達三分鐘之久。有位聲學界的權威人士對永樂大鐘的鐘聲做了八個字的評語:“幽雅感人、益壽廷年”。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永樂大鐘的承重結構,它的懸掛扭是靠一根銅穿釘連接,雖然很小,卻能承受四十多噸重的力量。

北京十六景之大鐘聲遠

這麼大的一口鐘,你能想到它是怎麼鑄成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