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微信

你还在使用微信吗?你还在刷朋友圈吗?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逐渐远离微信,除了用它聊天或工作外,其他的功能一律屏蔽,这就是“社交媒体倦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微信

在谈“社交媒体倦怠”之前,得先说说“媒介异化”。

媒介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逐渐演变为一种日常习惯和日常仪式。媒介及媒介产品理应被人类所主宰,却反过来成为统治、控制、乃至主宰人的一种反常力量,这就是“媒介异化”。

社交媒体也是一样,对人类是有“异化”的作用的。人类正在被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反向驯化”,人们可能越来越习惯于沉浸在社交媒体打造的虚拟环境中,越来越习惯于独处,越来越习惯于被动的接收信息,久而久之人其实也就自我麻木了。

研究发现,现在不少人正在从大型社交媒体向小型的社交媒体转移。比如微信、QQ不怎么使用,而是选择去使用绿洲这样的新兴的社交APP。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可以从产品本身、用户行为和心理、社会风气三个角度去分析。

从产品本身来看,微信越做越大,上面的人越来越多,这当然会带来价值。但是也会带来数据和隐私问题,以及内容过载的问题。信息过载,用户获取有用信息的成本就会增加,这就是“高水平压力过载体验”,这种体验是糟糕的。你只要想,谁都喜欢轻松,谁都不喜欢在有压力的环境下生存,更不要说是天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了。自然是要想办法逃离的。所以,就慢慢的不愿意使用了。

从用户行为和心理来看,现在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都是表演。那其实根据戈夫曼的拟剧论,表演是无处不在的。但也正因为表演无处不在,人们也才更向往看到真实的生活。所以,既然这里看不到了,那他们自然要想办法去其他地方看,去其他地方发布真实的信息,记录真实的生活。

从社会风气来看,随着微信用户越来越多,生活和工作的边界被打破,我们的微信列表中可能相当多的都是陌生人

,或者说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这慢慢的就让微信成为了一个电话通讯录,就成了纯粹的工具。我们想一想,在使用诺基亚板砖手机的时候,哪里想过要在上面做打电话和发短信之外的事情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微信

所以,这些逃离主流社交媒体,使用倦怠的现象常常出现。那其中有哪些启发呢?什么是社交自我呢?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