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本文3265字,內容涉及:1.老人情感特點;2.老人帶孫子的具體方案。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的,可以共閱,期許受益於點滴。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生活節奏快,競爭日趨激烈,工作壓力大,使得年輕父母沒有時間帶孩子,越來越多的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關心孩子是共同的,角度和方式卻有不同,於是引出了一些尷尬。於是乎,祖輩們普遍感嘆:孫子比兒子更難教。為什麼會這樣呢?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對於老人來說,把孫輩留在自己身邊照顧,不僅支持了兒女工作,也能排遣自己的失落和孤寂。“我們是過來人,撫養、教育過幾個孩子,有經驗,對孩子也耐心細緻,他們整天忙著工作,自己都照顧不過來。”面對“隔輩人”,昔日在兒女面前的“威嚴十足”,變成了“惟命是從”、“百依百順”。其實老人也有難處,“怕兒媳婦責怪,畢竟隔著一代”,而且現在的孩子,接受的新信息多了,頭腦也越來越複雜,不少老人覺得“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深感費力不討好。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以上這些可以說是心理感覺上的原因,孫子比兒子難教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老人們自身具有的一些情感特點。

一般老年人都具有以下一些情感特點: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1.自尊感與自卑感共存

老年人一般都有較強的自尊感。在傳統社會中,“老”意味著至高的權利。在社會上是“長輩”、“老法師”,在家庭中是“一家之主”,尤其是一些資深老人自尊感更為突出:自尊感過強的老人容易在家裡獨斷專行,盛氣凌人,造成代際衝突與對立,給孫輩教育帶來不利影響。

由於老人在社會上與家庭中角色地位的變化、優勢的喪失,又容易產生自卑感,產生自我封閉、自我孤立、自我退縮,甚至自我封閉。這種自卑心理自然會對培養具有自強不息的第三代帶來一定困難。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2.空虛感與孤獨感共生

老年人離退休之後,由於空閒時間增加,如果不加合理安排,會倍感百般無聊,對周圍事物喪失興趣與熱情,對人生悲觀失望。在老年人中孤獨感也是極為明顯的,他們容易寂寞、緘默寡言,嚴重的甚至會使老年人人格變態,有礙身體健康。空虛感與孤獨感的解脫良方是銀髮伴童年,在培育第三代中尋找生命的價值與樂趣。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3.吃虧感與妒嫉感並存

老年人年輕在職時,國家實行的是“低工資、廣就業”的勞動就業制度,退休時個人並無足夠的養老儲備,與在職職工相比,工資、福利待遇明顯下降,因此常感“生不逢時”。與吃虧感相關聯的是妒嫉感: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物質生活、才能乃至年齡、相貌都是可能引起妒嫉的客觀因素。他們常常會埋怨社會不公,世道無情,這無疑對晚輩正確看待現實社會,對未來充滿理想,帶來消極影響。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4.抑鬱感與焦慮感相伴

老年期是角色轉變最頻繁的時期,從勞動角色轉變為被供養角色,從父母角色轉變為祖輩角色……從而引起角色衝突;由於收入減少,意識到經濟上的窘迫;由於健康不佳、周圍人缺少對老人的尊重與理解等等,都會使老人產生抑鬱感與焦慮感.使老年人的身心產生重大傷害,如不加以調整也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祖輩心理不健康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5.衰老感與懷舊感同在

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極自我暗示的影響,加劇了大腦功能的衰老甚至病變,從而產生短時記憶明顯下降;在態度和行為方面背離常態,變得固執、敏感、怪僻。大多數老人對年輕時代或故人、故物有懷舊的情結,逢人就嘮叨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成功業績;尤其是個別喪偶老人,沉浸在對已故親人的極度思念之中,常常觸景生情,睹物思親,悲觀失望。老年人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年輕一代成長寶貴的財富,但成天在孩子面前嘮叨也會使孩子感到厭煩,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對孫輩的教育。

以上這些情感特點讓老人們感覺到自己的無能與自卑,在對待孫子的教育問題上總是感覺無從下手,力不從心。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無論是撫養兒子還是教養孫子,都是在教育孩子,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只要老人們方法正確都可以教育出一個優秀的人才。那麼,孫子應該怎樣教呢?

吃喝,這是孩子的第一需要。

怕孩子餓著而不怕撐著是普遍的現象。唯恐營養不足,想盡辦法變著花樣為孩子做飯,買營養品,買各種零食,甚至反覆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想吃什麼就做什麼,孩子不吃,就攆著逼著喂。這樣做的結果,孩子傷胃厭食或得了肥胖病;更嚴重的就是養成了孩子的挑食和任性,甚至產生逆反或我想吃什麼你就必須給我買什麼的小少爺的習性。其實應該在一般情況下讓孩子同我們一起吃飯,吃相同的飯,並教會孩子自己吃喝,自己洗碗。並要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如果平時餓了,最好讓他忍耐一下,引導他做別的事,或先吃點水果,直等到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打亂吃飯的規律。不要把吃飯當做整天的主要任務。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穿戴,這是孩子的第二需要。

怕孩子凍著而不怕熱著是普遍的現象。唯恐傷風感冒,總是多多穿衣早早戴帽,天還不冷,外出就圍圍巾戴口罩配外套。結果是常常感冒,越感冒越多穿,身體越來越弱,成為溫室的花朵。不但身體欠堅強,性格也懦弱。其實應該是在一般情況下,和我們穿得差不多,或者略少,因為孩子好動,多到室外跑跑跳跳,經經風霜,才能培養出堅強體壯的孩子。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住宿睡覺,這是孩子的第三需要。

孩子常常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還要爺爺奶奶摟著才睡,這樣會養成壞習慣和依賴性。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獨立睡覺的好習慣和能力。

行走,這是孩子的第四需要。

生有兩條小腿,只有在經常行走跑跳中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可不少爺爺奶奶老怕孩子累著,不讓孩子走跑,總愛抱著揹著。這就失掉了孩子鍛鍊身體的機會,不但不利身體的成長,還養成了依賴任性和懶惰的思想。在平常情況下,堅持讓孩子自己行走,大膽跑跳。跌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才能培養出堅強勇敢的性格和獨立的能力。

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孩子由爺爺奶奶養著,就離不開這四大生活內容。正確教導培養這四大生活能力,非常重要。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做事,這是人的立生之本。

不能做事,不會做事,人就失去了獨立生活的基礎。因此,從小就開始指導孩子學會做事,教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先從生活小事做起,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走路,自己洗手洗臉,自己睡覺起床疊被……一邊教一邊誇,孩子就會高高興興地做,能力也就會一步步增強了。但不少的爺爺奶奶,疼愛過分不忍心讓孩子動手,或是不懂教育不耐心教育,總是自己不怕勞累不怕麻煩處處跟著替孩子做。孩子不做,當然就不會做了,生活無能,而且也養成了懶惰和依賴性。爺爺奶奶的苦勞,是愛還是害,其結果不是明擺著嗎!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欠妥。聖人孟子教導我們: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對孩子的成才做事大為有利!

待人,這是人的處世之本。

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團結別人,禮貌待人,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和做事順利成功的基本條件。這些思想品德和行為,必須從小教導和培養。可是看看現在的不少孩子,卻是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只顧自己,一不順心,大哭大鬧……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怎樣,爺爺奶奶就應該認真反思一下。

“孫子比兒子更難教!”孩他爺的告白

總之,溺愛,嬌生慣養,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許多家長粗知此理,但是認識不足。不是在教孩子怎麼做,而是替孩子做,或孩子叫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一切順著孩子的要求做,成了孩子的奴隸。小皇上、小公主就是這樣產生的。養成了這樣的思想性格,將來在社會上誰能把你當皇帝,你想稱王稱霸,誰買你的賬!在社會上你能不碰壁嗎?這是爺爺奶奶的通病。應該引起注意了!

另外,祖輩與父輩在孩子的教育觀念上要取得一致,達成共識,一是可以避免家庭衝突,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二是也使老人們在教育孩子時有處下手,從而不會感覺左右夾擊、無所適從。孩子是兩代父母共同的財富。其實也無根本分歧,兩代教育所缺的也只是溝通。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學習和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老年人要當好“隔代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孫輩,就必須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知識、新事物,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髮揮積極作用。

不管贊成還是反對,“隔代撫養”是我國當代社會無法迴避的國情。既然無法迴避,祖輩們就應該努力承擔起這份重任。要想隔代教育不再那麼難,祖輩們就要突破自己的重重憂慮與種種障礙,多學習新知識,多運用新觀念新方法,結合自己的豐富經驗,再加上自己那份理智的愛,爭取做個成功的時尚的隔代父母,努力把孫輩撫育成優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