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在這個特效和搖滾炸裂的年代,究竟什麼才能打動人心?澳大利亞粘土電影《瑪麗和馬克思》也許能回答我們這個問題。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看這部電影不需要可樂爆米花,也不適合兩兩相伴一起看。這是一部寫給你自己的,寫給那個從來都孤獨的自己,寫給那個可能不被這個社會接受的弱小的你。

單調的顏色和緩慢的場景變化。畫面一幀幀展開,導演通過半寫實的劇情與我們講述了猶豫的小姑娘瑪麗和自閉中年大叔馬克思跨越時間、地域的友情故事。

影片開始,講述的澳大利亞的的一個小村莊中,有一個叫瑪麗的姑娘,從出生額頭就有一塊棕色的胎記,因為這塊棕色胎記和不同於其他人的棕色眼睛,瑪麗倍感自卑和孤單。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除此之外,她時常被母親嫌棄,父親也很少陪伴她。這樣平凡又孤單的童年,什麼時候是個頭呢?就在這一天,8歲的瑪麗開始給遠在紐約的陌生人馬克思寫信,傾訴自己的心事和疑惑。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影片的男主人公馬克思是一箇中年肥胖自閉症患者,偌大的紐約城與馬克思格格不入。與周圍的居民相比,馬克思更喜歡他的“隱身”的朋友——顯然他的心理醫生並不這麼認為。這一天馬克思收到了來自澳大利亞的筆友的信。於是貫穿馬克思餘生的友誼,正在徐徐展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馬克思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自閉,焦慮,無法辨識人的表情,不能通過臉孔表達情緒,一個朋友都沒有。馬克思極其害怕和人相處,一想到社交,馬克思就感覺緊張、焦慮和手足無措。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瑪麗信件的到訪,打破馬克思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44歲的馬克思認真的回答8歲瑪麗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如何應對小夥伴們對瑪麗棕色胎記的嘲笑。

瑪麗聽從了馬克思信中的話,告訴那個欺負她的男孩,她將來在天堂是主管巧克力的天使,那個男孩哭著走了。因為某種疾病,馬克思無法流淚,瑪麗就給他寄了一瓶自己的眼淚。馬克思站在鏡子前,將眼淚抹在臉上,體驗著瑪麗的淚水——類似的動人段落俯拾皆是,正如嗜吃如命的肥胖源於內心無窮無盡的難以排遣的悲傷。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馬克思是這樣總結他的人生的,幼年父親離開,母親開槍自殺,鄰居以略帶戲劇色彩的方式離開人世——但是這並不影響生活的冰冷和現實。

很多時候,瑪麗的未知和疑惑都會打開馬克思痛苦的童年回憶。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並不是每個問題馬克思都能回答。但是就算會開啟童年痛苦的記憶,就算會焦慮和痛苦,馬克思還是會毫無保留的為瑪麗想辦法解決問題,解開疑惑。

什麼是朋友?朋友就是幾十年後的馬克思再去想小時候的事情的時候已經懂得如何解決,他撕開自己的傷疤,然後跟瑪麗說怎麼療傷。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瑪麗和馬克思的來信一直穿插在電影之中,每一封都是一段人生的解讀,那是瑪麗的未知和馬克思的解讀,瑪麗和馬克思兩個人似乎都不被造物主喜歡,一個外貌有缺陷,一個性格不健全。他們生來就孤單,但是兩個孤單的生命以這樣的方式,給了對方完整的人生。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影片結尾瑪麗鼓起勇氣來到了馬克思的公寓,但是打開門之後發現馬克思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馬克思脖子上還掛著小時候為了區分情緒畫的面部畫像小冊子——就算再生命的最後時刻,馬克思還在為迎接最好的朋友而努力。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馬克思公寓的牆壁上貼滿了瑪麗和馬克思這些年來往的信件。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馬克思開始將瑪麗的來信拿熨斗熨平,並珍藏。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看著滿牆的信件,以及瑪麗小時候畫的畫像,就好像看著時間靜靜的流過。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在馬克思給瑪麗最後一封信中寫道

人生就像一場單行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珍愛的人在人生之路上相遇。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豆瓣評分8.9——瑪麗和馬克思,“朋友”和“孤獨”的最好詮釋

不管我們是誰,我們都生來孤獨。如何過好這一生,最重要的是學會愛自己。自閉又如何,褐色胎記又怎麼樣,這都不能成為不愛自己的理由。

就像馬克思一直在問的問題,為什麼不正常的是我,而其他人是正常的?為什麼老老實實還是會被認為不合時宜?為什麼人類在做不合邏輯和愚蠢的事情卻說我不正常?

既然生來孤獨,那就接納全部的自己。

--------------------------以下是最令瞌姐動容的最後一封信的內容--------------------------

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人,你並不是完美無暇而我也是,人無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門外亂扔雜物的人,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一個人除了自己,伯納德哈斯豪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說我必須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我的全部,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然而我們必須適應它們,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菸頭,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樣,但是沒有我的這麼多裂縫。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會相交在一起,到時候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