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囊謙縣 香曲河邊脫貧夢

央廣網囊謙5月2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楊慧瑾 董亞潔 曲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曾是玉樹州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歷史上茶馬古道、唐蕃古道、古鹽道的重要節點,有著“先有囊謙後有玉樹”的說法。

在這塊鍾靈毓秀之地,藏酒釀製、黑陶技藝、繡刻藝術,流傳千年。隨著政策扶持,這些“寶藏”級的技藝,接軌市場,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清晨,位於香曲河畔的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如往常一樣打開大門,園區職工有序進入各自車間,他們大部分是來自縣屬各鄉村的牧民群眾。

囊謙盛產黑青稞,經過發酵、蒸發等土法釀製工藝,珍稀高寒的黑青稞變身成了風味獨特的娘拉藏酒。這是一家釀酒專業合作社,源自囊謙縣素有“藏酒之鄉”美譽的娘拉鄉。合作社投資中,包含了娘拉鄉娘多村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到戶扶貧產業資金。

囊謙縣山娘拉鄉娘多村村民扎西代窮告訴記者:“我們幾個青年人帶頭辦了一個酒廠,每家每戶現在也釀酒,如果他們的質量達標的話,我們就收過來,然後包裝,銷售出去。”

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在縣城所在地香達鎮的東南部,2017年建成,目前已有16家扶貧企業入駐。囊謙縣吉曲鄉山榮村古陶器傳承工程中心是其中一家,拉坯、晾曬、修整、壓光、繪製,正在進行就是名聞遐邇的囊謙黑陶製作。

古陶器傳承工程中心成員昂老告訴記者:“以前這家黑陶企業在距離縣城近百公里外的吉曲鄉山榮村,黑陶做好了,運輸和銷售都特別不方便。搬到產業園之後,問題都解決了,儲藏也方便。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如何創新,讓更多人愛上黑陶。”

山榮村是遠近聞名的“黑陶之鄉”,這些黑陶藝人同出于山榮村扎旺老人的傳承。22歲的白瑪央措學習黑陶技藝已有五年時間,她和弟弟一同在產業園從事黑陶製作。每天早九點上班,晚七點下班,月收入在3000到4000元。

白瑪央措告訴記者:“我和弟弟從六歲開始跟爺爺學作黑陶,到我們這裡已經是傳承的第五代,現在黑陶手藝已經從我們家傳承到了全村,帶動家家戶戶脫貧致富。”

有了產業支撐,脫貧就有了穩固根基。在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大大小小的扶貧車間裡,大家正在用智慧和雙手編織著一個個產業脫貧致富的夢想,也表達著對國家和人民的美好祝福。

囊謙噶瑪博秀刻畫藝術有限公司雕塑老師江洋格來有一身家傳的雕刻好手藝,他和弟弟合夥創辦了一家刻畫藝術企業。和入駐產業園的其他企業一樣,這家企業也招收了來自江洋格來家鄉的20名富餘勞動力做學徒。這是一件他在疫情防控期間創作的以鍾南山院士為原型的泥塑作品。

江洋格來說:“鍾南山院士對這次抗擊疫情貢獻特別大,疫情開始後,我就一直在雕刻,雕刻了一個多月,現在基本完成了。”

一個產業鏈接一個鄉村,一個車間輻射多個貧困家庭。特色產業發展起來了,銷售難題如何破解?入駐的合作社、企業紛紛搭上了產業園發展的“快車”,借力政策扶持、平臺推介宣傳,這些扶貧特色產品從“深閨人未識”到“遠銷省內外”,逐步邁向國內外大市場。

囊謙縣吉尼賽鄉瓦作村麻古隊社種植養殖農牧民合作社負責人江西介紹:“我們合作社的黑青稞系列產品等已經通過了國務院扶貧辦的審核,所有的產品都上架到消費扶貧平臺,相信我們的產品肯定能賣得越來越好。”

玉樹崗帝斯地方土特產有限公司負責人代青巴措告訴記者:“我們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通過展覽和推銷的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們這兒藏香的品種和質量,打電話向我們預訂。”

囊謙縣尕羊鄉崗巴合作社責人蘭桑告訴記者:“我們的藏香主要銷售在內地,還在淘寶上面銷售。銷量每個月3500盒左右,收入9萬到15萬元左右。”

囊謙乃嘉瑪唐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桑買對記者說:“現在這裡村民、牧民生活條件都好了,有新房子以後都想在家掛一個唐卡,我們入駐進來以後知名度越來越高了,現在的訂單都是排隊式的。”

今年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出公告,包括玉樹州囊謙縣在內的17個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正式脫貧摘帽。

囊謙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郭曉榮表示:“囊謙縣的產業起初是在囊謙區域範圍內,屬於星星之火,沒有形成規模。通過企業孵化、拓展,通過囊謙縣扶貧產業園整個運營管理,效益發揮各方面情況非常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