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打卡 科科作业都要打卡

视频作业成为我市中小学家长新负担

打卡打卡 科科作业都要打卡

制图 韩征

不久前,本报一则《老师布置作业让家长批改,合理吗?》的报道引起了我市家长们的关注,孩子作业家长批改。家长成了编外教师,这种一直存在的现象引起了更多家长的共鸣。“比起批改作业,更让我们心烦意乱的是各种打卡,那才是真正有负担的作业。现在常常呼吁减负,也请给我们家长们减个负吧!”最近,几位家长在看到报道之后,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学校取消各种打卡作业,给家长们一段轻松的陪读生活。

各科作业都要打卡

“背诵要上传音频,英语、体育跳绳、仰卧起坐、平板支撑都要上传视频,加上从疫情开始后的健康打卡,天天打卡都快让我们疯了。”这是一位三年级家长的苦恼。这位家长说,从孩子一年级开始打卡到现在,3年来,日复一日的打卡都快毁掉了她的生活,现在全家所有的生活都在围绕着孩子的作业进行。他们夫妻两人不能同时出差,得保证有一个人留在家里陪伴孩子,不仅是因为课本上的作业,更重要的就是那些打卡的作业。小学生的手机打卡作业本身就是留给家长的作业。

还有一位七里河四年级家长告诉记者,她最夸张的一次打卡是在电影院里。那天是周末,她带着孩子去看电影。临近零点时分,她突然想起当天的朗读作业没有打卡。于是,她从影厅拖出正看电影的孩子,在休息区录了一段视频发到班级群。等再回去看电影,顿时觉得索然无味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体育视频打卡外,中学生作业打卡多以发送图片为主。一位今年高一的学生的家长说,学生的各科作业老师以随机抽检打卡进行,被抽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点提交作业。由于抽检真的是太“随机”了,周末休息的一天,孩子与小伙伴相约都要背上书包,准备随时上交作业。

打卡作业质量不高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反对打卡作业,原因之一是打卡属于形式主义的作业。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说,学校要求每天上传晨练视频,他女儿睡到视频要求上传的截止时间前,迅速录一段视频提交,再继续睡到早餐时间。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女儿每晚作业往往都写到深夜11时之后,清晨早起锻炼会睡眠不足,他也就默许孩子的这种打卡方式了。

那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同样表示打卡“无意义”。她说背诵是让家长自主选择古诗,不少家长都是一次性录上3段视频,然后每天上传一段,其实孩子背会与否,背了多少首,都没有考核,这样的打卡有什么意义?英语打卡也是,只是短短几十秒视频,多半老师也不会逐一听,只关注哪些家长没有提交作业而已。

只把“完成”交给家长

“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应当是学校与家庭的良性配合,而不应该是把家长当成编外教师,从批改作业到各种打卡都要求家长完成。家长们不是全才,更何况还有工作与家庭的其他事情要忙,不可能全部身心都投入孩子作业当中。”一位从事餐饮行业的家长说,每天他回家往往都在晚上10点左右,他能做到的只是检查孩子当天的作业都完成了没有。他觉得作为一个小学家长,每天能监督自己的孩子认真完成全部的家庭作业,就是最好的家校配合。

在采访当中,很多的家长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一位五年级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对于他而言,批改孩子的作业并无困难。可是,他觉得家庭作业是检查与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由家长批改作业后,第二天老师看到的作业都是全对,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与否,老师反而并不清楚。同样,家长只能帮孩子找出差错并改正,但讲解不如老师一样深入浅出,含糊的知识点孩子依旧一知半解,这样的家校共育达不到协同教育的目的。

对于打卡,家长们都希望能取消。一位家长说,对于古诗,完全不必打卡,老师可以每周要求学生背会几首,让孩子们互相检查背诵情况。体育更是不必打卡了,体育课上,那些协调性好,跑跳都好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是锻炼过的孩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巧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