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調價,不能由著性子說漲就漲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生活服務業陸續復工復市,餐飲店裡也逐漸熱鬧起來。然而,近日一名消費者在網上曬出了在某餐廳就餐後的賬單,卻引發關注:“人均220元。半份血旺從16元漲到23元;半份土豆片13元,算下來一片土豆大約要1.5元。”飯,吃得很開心,結賬時卻讓人發現,餐費比疫情發生前漲了不少。很多消費者認為,這種將疫情損失直接轉嫁給就餐者的做法,有點兒不好接受。

餐企調價,不能由著性子說漲就漲

在疫情防控期間,餐飲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客流減少、營收下滑,物流供應鏈體系受影響,菜品採購成本增加。現在,雖然線下門店逐漸恢復營業,但客流量遠沒達到疫情發生前水平。在此情況下,一些餐企復工後,希望通過漲價減輕經營壓力,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漲價不等於隨口要價,如何漲要有個度,也要符合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

餐飲企業應當認識到,價格調整既要合理也要合法,並且要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明確公示並告知菜品漲價的幅度和原因,讓消費者提前瞭解,在就餐時不至於毫無心理準備。如果只是為了彌補短期賬面上的損失,急於抬高價格增加現金流入,就簡單粗暴地通過漲價讓消費者埋單,那麼消費者往往會“用腳投票”,做出自己的合理選擇。

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餐飲企業自然應該算經濟賬,但不能只著眼於眼前的收支賬,還要考慮口碑、消費者滿意度等綜合指標。如果為了眼前的現金流收益而損害企業在顧客心中的形象和信譽,最終往往得不償失。因此,餐飲企業應該著眼長遠發展,綜合考慮企業運營、消費者心理、市場環境等因素,充分評估漲價行為帶來的市場反應,合理調整價格,而不能由著性子說漲就漲。

應當看到,餐企漲價也折射出整個餐飲行業面臨的困難,當務之急是集各方之力共克時艱。日前,有關部門和地方相繼出臺多項政策,通過對餐飲企業減免稅費、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等方式,緩解其經營壓力;各家銀行也雪中送炭,紛紛向餐飲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解其燃眉之急。

當下,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正是廣大餐飲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大好時機。比起在是否漲價上花精力,企業更應該思考在創新產品、多元化經營和持續優化服務等方面多下功夫。只有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供給質量,才能逐步樹立更好口碑、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