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黨旗一線飄 致富奔小康

西寧:黨旗一線飄 致富奔小康

“第一書記”宣講政策中央、省委關於脫貧攻堅各項方針政策。西寧市委組織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靠黨的幫扶,遷居樂業家境順;得春風沐浴,告別窮窩富路寬”。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新莊鎮李家山村,村民李全科把這幅對聯貼在自家新房上,感謝黨和政府的幫助。這是西寧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西寧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掛上“加速擋”,按下“快進鍵”,高站位、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黨建引領——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

幾年前,湟中區共和鎮蔥灣村因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產業發展滯後、基礎設施薄弱、信訪矛盾多發,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成了後進村、貧困村,被當地村民戲稱為“沫沫村”。

共和鎮黨委從抓班子、強產業、謀創新三個方面入手,選配善於處理矛盾糾紛的祁永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祁如信擔任村委會主任,由村“兩委”牽頭組建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露地蔬菜80公頃,做大做強露地蔬菜產業,產值達到520餘萬元,帶動18戶貧困戶年均增收6000元,充分調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利用優勢資源,通過“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先後投資1092.25萬元,創新打造“盤道花田”景區,門票收入的20%歸村集體所有,提升了村集體有錢辦事的能力。

如今的蔥灣村“顏值”很高,整個村子既乾淨又整潔,不時能看到村民自覺撿拾垃圾的身影。文化牆、健身器材隨處可見,遠處的梯田阡陌縱橫,順著修好的徒步道望去,一副美好的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

西寧市紮實推進“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實施黨支部規範化達標工作,全面推行村“兩委”幹部坐班制和為民服務代辦制,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建強村黨組織戰鬥堡壘。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制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整頓流程》,整頓轉化軟弱渙散村黨組織81個。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組織實施“黨支部書記能力提升工程”“萬名村幹部培訓工程”,深入開展村級後備人才“223”培養計劃,2019年市級層面對150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200名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400名村幹部,800名村級後備幹部等進行了培訓;2020年分兩批組織345名村幹部報讀大專班,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為進一步壓實責任、精準施策,西寧市制定出臺了《西寧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二十條措施》,從加強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等10個方面,量化提出88項工作目標,進一步靠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建立各級黨組織書記年度責任清單,落實述職評議制度,重點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組織和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推動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責任落實落細落小。市級層面成立3個由廳級黨員領導幹部任組長,紀檢、組織、扶貧等部門幹部為成員的扶貧工作督查組,對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限期整改。

聯鄉包村——辛苦指數換取幸福指數

“縣級領導幹部、聯點幫扶單位和駐村幫扶幹部為我們制定了精準的幫扶措施,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西寧市湟源縣申中鄉前溝村貧困戶嚴國倉一臉幸福。這樣的變化來自於幫扶單位和駐村幹部的傾情付出。

在前溝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嚴國倉覺得趕上了好時候,2016年,通過聯點幫扶單位協調縣林業局,他當上了林業生態管護員,2017年,他申請國際農發基金六盤山片區扶貧湟源縣苗木繁育項目,分得苗圃0.264公頃,僅苗圃種植一項增收了4600元。

花海邊麻溝村、幸福上山莊村、稻草農莊包勒村,一個又一個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這是該市無數幫扶幹部一起揮灑汗水、苦幹實幹的最好成果。

西寧市充分發揮市、縣、鄉三級聯動作用,建立了市級領導聯點鄉鎮,縣級領導、縣直機關領導幹部聯繫貧困村,“第一書記”、幹部職工幫扶貧困戶的幫扶體系。市級領導帶頭聯點,包縣督戰,縣級領導聯村作戰,實地調研,幹部職工幫扶貧困戶,解決脫貧攻堅進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市、縣領導幹部聯點330個貧困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330名“第一書記”、661名駐村幹部駐村開展工作,形成了全市上下齊攻堅的生動局面。

扶貧扶智——“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2018年10月15日,是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土關村的鄉親們高興的日子,在中國都市景觀大賽中獲得了“美麗鄉村營建”第二名的好成績,這一消息幾天內就傳遍了整個村莊,老老少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紛紛為“第一書記”楊生洲豎起了大拇指。

駐村以來,楊生洲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爭取並牽頭組織實施了脫貧攻堅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共同締造示範村建設項目,推進居住條件改善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吃上了生態飯,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

不僅如此,楊生洲還經常給貧困戶們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省市委“一號文件”精神,並針對群眾提出的疑問,逐一解答。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西寧市330名“第一書記”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採取上臺講學、微信送學、入戶宣講的“兩學一講”的方式,重點宣傳貫徹中央、省市委關於脫貧攻堅各項方針政策,確保黨的決策部署傳達學習到位、攻堅任務安排部署到位、困難問題研究解決到位。緊緊圍繞農村在水、電、路、網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協調聯繫縣直機關單位開展村莊道路硬化、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寬帶網絡提檔升級等工作。2018年以來,“第一書記”累計協調重點產業發展項目315個,落實項目資金及幫扶物資折價2000餘萬元。

夯實基礎——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卸任整整10年了,組織沒有忘記我,去年市委又給我們卸任村幹部漲了報酬,一下子多了好幾百呢。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曾擔任大通縣樺林鄉峽口村黨支部書記40餘年的趙啟明在領到離任補助時,難掩發自心底的喜悅,“感謝黨對我們基層幹部的關懷,作為一名老黨員,我一定會發揮好自己的餘熱,給村裡的年輕黨員們當好榜樣。”

為進一步調動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西寧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村幹部報酬提標工作,出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將離任村幹部生活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1500元,發放範圍調整為年齡在60週歲以上,連續任職6年或累計任職9年以上的離任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確保村幹部離任有保障。

走進大通縣極樂鄉下和衷村生態土雞二期養殖場,喂飼料、收雞蛋、做消殺,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很難想象,前兩年這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養殖場。下和衷村結合實際,實行盤活扶貧互助資金、發展生態土雞散養、經營農村數字影院、出租集體農機設備的“四輪驅動”發展方式,把資本“引進來”,資源“用起來”,讓資產“活起來”,資金“轉起來”。

西寧市堅持錢往基層投,在全省率先提高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年度報酬,在落實大村6萬元、中村5萬元、小村4萬元標準的運轉經費基礎上,為每個村每年落實5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確保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按照“立足實際、整合資源、功能多用、便民利民”的原則,整合市縣兩級財政資金實施了村級綜合辦公服務中心升級改造項目,解決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實現服務黨員群眾陣地全覆蓋。穩步推進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大力發展旅遊、種植養殖等產業,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2019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