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非常相似的帝王,相差300年,同樣的生於亂世,同樣的雄才大略,卻又是同樣的壯志未酬,同樣的英年早逝。更巧的是,這兩位帝王的國號同樣是周,而他們的功業,也同樣成為了後世盛世的墊腳石。如果說他們有什麼同樣的遺願的話,恐怕就是“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

這兩個人,一個是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另一個是後周的周世宗柴榮。周武帝宇文邕的後世,是強大的隋朝和唐朝,而周世宗柴榮的後世,則是繁盛的宋朝。可以說,如果周武帝能活到五十歲的話,就沒隋文帝楊堅什麼事了,順便連偉大的唐太宗李世民恐怕也得乖乖當臣下;而周世宗柴宗如果能再活十五年,趙匡胤也只是個將軍的命了,宋朝估計也不會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今天我們說的是前者: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確確實實是生於亂世,國內國外都亂。國內先是改朝換代,接著屠戮功臣,然後君王遇弒,亂得不可開交;國外先是和東魏對敵,然後北齊取代東魏,江南梁朝遭遇侯景之亂,陳霸先趁勢崛起,陳朝建立,也亂得一塌糊塗……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西魏的實際開創者、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

周武帝的父親宇文泰是西魏權臣,一輩子就致力於做兩件事,一件是竭盡全力和東魏對抗,避免被人家吃掉;另一件是拼了命想使西魏強大起來。要知道,西魏地處關中,不佔優勢,國力比起盡佔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東魏要差很多。

西魏在宇文泰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活了下來,並且不斷強大,逐漸能夠和強大的東魏分庭抗禮,先取巴蜀,後取江陵,長江中上游盡在掌握,實力不斷擴充。但在這個關鍵時刻,宇文泰病死,西魏的大權落到了宇文泰的侄子、宇文邕的堂兄宇文護手裡。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西魏局勢圖

宇文護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整死了不服自己的元老大臣趙貴和孤獨信。孤獨信就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型男,隋文帝楊堅的岳父、隋煬帝楊廣的外公,同時也是唐高祖李淵的外公。

權力基本穩固之後,宇文護不滿足於做一個權臣,他要做開國元勳。於是順手把西魏的傀儡皇帝魏恭帝拓跋廓趕下臺,扶持宇文泰之子宇文覺上臺稱帝(當時稱作天王,為敘述方便,都稱皇帝),但實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不久,被廢在家的北魏皇帝拓跋廓被宇文護鴆酒毒死——這是宇文護第一次殺死皇帝。

小皇帝宇文覺不想像提線木偶一樣聽憑堂兄這麼擺佈,宇文護髮覺之後,再度發揮鴆酒的作用,將皇帝兼堂弟宇文覺毒死,而立宇文泰的另一個兒子宇文毓為帝——這是宇文護第二次殺死皇帝。

宇文毓年紀比宇文覺大一些,有主見,有能力,有魅力,有想法,對獨攬大權的堂兄宇文護更加不滿,當然最後的結果也和弟弟宇文覺一樣,被宇文護毒酒毒死——這是宇文護第三次殺死皇帝。

但宇文毓非常頑強,在臨死之前,強忍刀絞般的痛苦,親自指定弟弟宇文邕繼自己之後登極為帝,是為周武帝。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屠龍之最的宇文護並不在意誰當皇帝,反正宇文邕小毛孩一個,大權在自己手中,有何懼哉!

就這樣,乖乖虎宇文邕在比自己整整大30歲的堂兄宇文護的羽翼下,當著這個徒有虛名的皇帝。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宇文護劇照——和正史當中的宇文護年齡存在偏差

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12年過去了,周武帝宇文邕也從一個小正太成長為成熟穩重的男子漢,這一年,他29歲。這12年裡,他始終對堂兄兼權臣宇文護禮敬有加,對他的決策從不說半個不字,宇文護習慣了年輕的皇帝對自己的恭順,兩人相處十分和諧。

但周武帝宇文邕並非沒有獠牙,宇文護沒有看到是因為宇文邕把它藏得很好,當宇文護看到的時候,他的死期也就到了。

公元572年的一天,周武帝見到從外地回到京城的宇文護,態度親暱,請他幫一個忙。老太后年事已高但不注意自己身體,經常過量飲酒。周武帝寫了一份酒誥,想請宇文護念給太后聽,幫忙規勸。宇文護不疑有它,一口答應。

就在宇文護站在老太后面前,一字一句讀酒誥的時候,周武帝轉到了宇文護身後,舉起上朝用的玉梃(玉製的板磚),朝堂兄的後腦猛力砸下,頓時血濺朝堂,被開了瓢的宇文護並未死透,不停抽搐,掙扎著想站起來。太監何泉抽出劍來朝著宇文護再砍幾下,卻砍不中要害。關鍵時刻,周武帝的弟弟宇文直跳了出來,一刀將宇文護殺死——宇文護在連殺三帝之後,自己到底死在了皇帝的手裡。

就這樣,周武帝隱忍12年,一朝殺死權臣,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力——想當初哥哥宇文毓臨死前將大位指定給自己,眼光何其準也!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北周局勢圖

周武帝親政之後,就像換了個人,神文聖武,英明果敢,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北周強大起來,因為此時的北周,列強環伺,虎視眈眈:北有突厥,西有吐谷渾,東有北齊,南有陳朝,西南還有殘存的梁朝盤踞在江陵三百里,周武帝睡覺都睜著一隻眼,絲毫馬虎不得。現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整軍經武,厲行改革:

  1. 改革內政,將權力從“大冢宰”手中收回,加強中央集權;
  2. 改革軍隊建設,取消民族歧視,規定漢人也可以當兵。原來的北周,漢人只可當農民,沒有當兵的份兒,如今,周武帝把這項光榮又交還了漢人;
  3. 深化均田制,與民休息,恢復生產力;
  4. 改進和發展府兵制,將兵權收歸皇帝,實行兵農合一制,培植尚武文化,加強農民軍隊的戰鬥力,擴充軍事實力,同時也減輕國家負擔;
  5. 打擊士族,大力解決世家豪族隱匿土地和人口問題;
  6. 釋放奴隸為平民;
  7. 社會經濟改革:廣闢農田,興修水利,重新鑄錢,方便流通,統一度量衡,大力發展工商業。

可以說,周武帝的改革的全面而深入的,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和邊邊角角。更重要的,周武帝進行了宗教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武帝滅佛”。

南北朝佛教之興盛,恐怕是歷朝之最。唐朝詩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寫照,而北朝的佛教之盛,不亞於南朝。但這樣一來最大的社會問題產生了,大量人口進入寺院,不事生產,不交賦稅,國家的經濟就因此遭受巨大損失。

周武帝決心改變這一局面,下令僧尼還俗,寺廟充作公產,儘管這一措施遭到強力反對,周武帝不為所動,滅齊之後仍然推行滅佛政策,著名高僧、淨影寺慧遠大師(此慧遠非淨宗初祖東林寺慧遠大師)堅決反對,提醒周武帝會下阿鼻地獄,周武帝說:只要國家強盛,我個人下阿鼻地獄又算什麼!

周武帝的滅佛,有前朝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不同,既不殺僧侶,也不毀廟產,算是一場溫和的法難。

經過一系列改革,北周國力大大增強,周武帝將戰刀指向了史上最惡名昭著的禽獸王朝北齊。

公元575年,周武帝御駕親征,大舉伐齊,連下北齊30餘城,後因周武帝途中患病,中途撤軍。但這次東征使周武帝看清了北齊外強中乾的本質,下定了滅齊的決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北齊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禽獸王朝,玉體橫陳就是北齊帝王的“傑作”

公元577年,自感時機成熟的周武帝再次東征,勢如破竹,一舉拿下北齊陪都晉陽,北齊年輕的皇帝后主高緯和新晉皇后馮小憐(兩人同為成語“玉體橫陳”的創造者)在陣前兒戲,北齊軍心渙散,周武帝趁勝追擊,攻下齊都鄴城,俘獲北齊皇帝一名,太后一名,皇后兩名,皇族無數,大臣無數,北齊和北周對峙多年,至此滅亡——某種程度上,北齊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滅齊的意義極其重大,標誌著北中國東西對峙局面的消失,更意味著黃河流域再次實現了統一,這一功績,足可使周武帝成為“名帝”了。

滅齊之後,周武帝本想一鼓作氣,北擊突厥,徹底消滅這個為患北疆多年、以後更要為患上百年的遊牧民族,何況,突厥居然收留了北齊的殘餘勢力,特別是幫北齊皇族建立流亡政府,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元578年,即滅齊的第二年,周武帝再度集結大軍,北上討伐突厥,但征途中突發重病,他只好下令班師,周武帝的車馬剛入長安城門,這位雄才大略的年輕皇帝就永遠閉上了眼睛,這一年,他只有35歲。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稱霸北亞上百年的突厥讓歷代統治者傷透了腦筋

周武帝打仗時衝鋒在前,從不退縮,又能身先士卒,深得士兵愛戴;他自己作風非常檢僕,服布衣蓋布被,很少穿綾羅綢緞,貴為皇帝,皇宮只有區區十幾個,十分可貴。司馬光《資治通鑑》稱讚他“他人勝則益奢屬,高祖勝而愈儉”,是十分恰當的。

歷代的史家和大人物都對周武帝宇文邕做了高度評價:

令狐德棻在《周書》裡這樣評價周武帝:帝沉毅有智謀……破齊之後,遂欲窮兵極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此其志也——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

李延壽的《北史》說: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窮兵黷武倒不一定,但雄圖遠略則是真的。

父親宇文泰在他小時就預言成能大事:成吾志者,必此兒也。

傳位給他的宇文毓這樣看待這位年幼的弟弟: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近現代的史學家也對周武帝有著高度評價,呂思勉認為:北周武帝,頗能勵精圖治;白壽彝說得更直白:周武帝不愧為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當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實現統一全國理想的時候,不幸於出征前夕病逝。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記周武大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之子,著名的浪蕩皇帝宇文贇劇照

但周武帝最大的遺憾不在於英年早逝,錯失北擊突厥南攻陳朝統一天下的機會,而是在繼承人上出了問題。他的兒子周宣帝宇文贇是史是著名的頑主,完全繼承了南北朝浪蕩皇帝的禽獸特點,不幾年就把老爹留給他的大好河山折騰得千瘡百孔,周武帝的親家、周宣帝的岳父楊堅趁機強勢介入,輕而易舉攫取了北周的江山,國家改姓楊,北周也變成了大隋朝,繼而南征,中國在分裂了四百年之後,再度統一了,而楊堅就成為了歷史聲名煊赫的隋文大帝。

假使周武帝宇文邕泉下有知,當如何感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