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搶票,是買票神器還是誘人陷阱?

正在搶回家的車票,幫忙點一下加速,謝謝!

你是否也曾這樣求助過朋友?

你是否也曾接收過這樣的消息?

當朋友圈被搶票軟件的加速刷屏時

你是否想過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行為?


加速搶票,是買票神器還是誘人陷阱?

今天

我們就以法律的眼光

來看看

搶票軟件加速搶票的真面目

加速搶票,真的能搶到嗎?

加速搶票,是買票神器還是誘人陷阱?

“低速成功率為36.7%,費用為0元;快速成功率為38%,費用為10元/份;高速成功率為40.2%,費用為20元/份...”在急需買票又買不到票的情況下,這無疑成了乘客眼裡的救命稻草,然而,這種“加速包”真的有用嗎?

法律解讀

根據搶票軟件提供的信息,加速包的搶票速度越快,價格越高,搶票成功率也越大。

然而,乘車人幾乎不具備任何手段,可以對搶票成功率的真偽進行識別和判斷,並以此決定是否支付金額更高的搶票費,平臺自身也未提供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技術層面,消費者很難了解到自己成功買票與加錢的關係。相關成功率數據如無真實數據支撐,則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佈者發佈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

加速搶票,有哪些法律風險?

加速搶票,是買票神器還是誘人陷阱?

對於軟件加速購票是否屬於倒賣車票的“黃牛”行為,法律上尚無定論。不過,搶票軟件聲稱購買加速包就能優先買到票的服務,一直被質疑擾亂市場秩序、侵犯民眾平等購票的權利、可能竊取用戶信息等,爭議不斷。

法律解讀

為了營造公平、公正的購票環境,火車票的發售開通了多種渠道,而使用“搶票插件”無異於插隊,破壞購票規則。這種行為不僅使得12306其他用戶購票難度增加,也對不熟悉網絡購票的老年人等群體不公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搶票軟件此類行為有擾亂和破壞等價有償、公平競爭和平等交易的市場秩序之嫌疑。

並且,有的搶票軟件會利用12306系統可能存在的漏洞,繞開系統所設置的一些必經檢測程序。這樣有可能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侵害他人或者公共利益,可能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傷害到整個購票系統的安全及效率。

另外,乘客通過搶票軟件購票時,必須提供自己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搶票軟件平臺雖然有義務對其掌握的乘客個人信息嚴格保密。但是無法排除平臺工作人員出於私利,將乘客的個人信息洩露的情況。而且,此類個人信息被洩露的情況很難被乘客所知曉,一旦知曉,乘客也需要承擔平臺洩露信息的舉證責任,具有較大的維權難度。

搶票軟件的加速搶票服務

是否有效、是否合法

在法律上尚未有一個清晰的界定

對於作為消費者的大眾而言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

通過合法渠道購買火車票

不給可能違法的行為可乘之機

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稿件來源:司法部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