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首先,我承认我就是中间商。

我是做广告公司的,我们都叫自己agency,从这名字就知道,我们这一行业就是中间商的典型代表,但是我今天还是要站出来为中间商们说说话,帮大家捋一下,没有中间商是不是老百姓就真的赚了?


根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理论,我们设想一下没有广告公司和没有广告的世界:

因为没有广告,在网上看视频不用忍受动辄长达两三分钟的片头广告了,这是很多追剧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不过相应的,你必然需要付费才能看视频了,不然视频运营方没有收入,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生意。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视频网站前插广告


也许有人会说,那电视台也没收费啊。

当你说完这句话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话站不住脚了,因为电视广告也是铺天盖地,没有了电视广告,电视台就只能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你爱看的电影电视和综艺节目了,因为这些视频的制作成本极其高,一部电视剧制作成本基本在1000万-上亿不等,这些钱全由ZF出的话,只有两种结果:

1.节目内容是为ZF服务,缺乏可看性

2.最终这些钱会由纳税人买单,老百姓间接的还是为自己的娱乐活动买单了,只是这种转嫁大家看不到罢了。


当然,现在看来,视频网站的VIP收费并不贵,一个月不超过50元就可以观赏大部分你喜欢的节目,但要知道,这些还是建立在视频网站收费同时通过广告变现的前提下的,一旦取消了广告这一重要收入来源,视频网站对会员费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就拿2019年热播剧《庆余年》来说,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50元,就可提前解锁6集内容。在没有取消所有广告收入来源并且同时收取了会员费的情况下,还需要付费才可观看,由此可见视频网站失去广告收入来源后,会将会员费收到何种高度。

我们算一笔可能不是特别精确的帐:

电视剧的采购都是按集数来的,像《如懿传》《延禧宫略》这样制作精良、演员阵容比较强大的电视剧,单集采购基本上千万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数据来源:《新剧观察》

将近10个亿的采购费用,全部让观众来消化,平摊到每个观众身上的采购费,虽然很难估算,但我觉得会超过100元,因为就去年热播的《陈情令》来看,买了超前点播的人数应该在500万左右,按照采购费5亿来算,平摊到每个观看人身上的成本是100元,但事实上,愿意为一部电视剧花100元的人真的会有这么多吗?这种“倒着算”的形式是行不通的,但也可以管中窥豹了。而且着会陷入一个逻辑死循环:因为视频平台不知道到底会有多少人购买剧,所以不知道如何定价,也没办法冒风险去购买一部剧。


然后我们来说说现在很火的抖音:

抖音的广告推送频率是4刷-6刷能刷到一个广告,而广告收费模式是现在字节跳动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设想取消广告的话,那平台如果还想继续生存,必然也只能采取收费看短视频形式,但互联网经济的生财逻辑是尽量降低门槛,从而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最终通过各种手段变现,一旦抖音采用收费观看的模式,那必然大大减少用户量和用户使用时长,那互联网的红利就不存在了,带货、直播、网红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流量而失去价值。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抖音广告


除了媒介采购层面的中间商逻辑,我们再来说说我们广告代理商在“调和甲方和媒体的中间商”这个角色中的必要性:

媒体方:设想甲方品牌想采买电视台的一个广告时间段,甲方当然可以直接找媒体广告部,但如果所有甲方都去找媒体广告部对接,会出现什么局面?甲方的广告部门根本没时间没人力应对庞大的客户对接工作,当然,媒体可以招聘一大波工作人员来对接,但那就是一笔常年不停增加的人员成本开支,电视台开支增加,最终只能将成本转嫁到观众身上。

甲方:采买广告需要非常专业的广告学、营销学知识和经验,不是随便糊乱采购,这涉及到品牌定位、品牌受众画像、品牌全年传播计划等,这当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跟媒体沟通,而媒体作为专业的内容制作方,广告计划无疑不是他们的专长,让不专长的人做事,效果可想而知。同样的,甲方虽然对自己的品牌和计划非常了解,但是缺少对媒介内容的了解,他们并不知道将媒介传播计划与品牌最佳的结合方式。


我们再来说说电商:

瓜子二手车想必很多人知道,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始作俑者,作为互联网电商,打出这样的价格牌无可厚非,对于这个事,我有两种看法:

1.赞同:从逻辑上讲,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个理论是完全站得住脚的,特别是很多实体店,因为庞大的人员成本、店铺租金成本,必然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反对:瓜子二手车自己本身也是“中间商”,买卖车辆平台都是会收取一定数额的中介费,但因为“边际成本”效应,电商平台流量的加持会大大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其实,“中间商赚差价”的逻辑对立面就是“边际成本”问题。

中间商很多时候是承担了分销的工作,分销形式为产品方带来更多的订单、更快的资金流转,从而能加快研发和产品生产,从而降低产品售卖单价,最终是有利于消费者的,而这里的问题在于,这些降低的成本,最终的受益方是谁?如果最终受益方是费者,那没问题,但就怕有些平台做大做强了之后,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最终造成垄断,那结果就很可怕了。


边际成本: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