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建設“智慧一公里”關心群眾“最後一公里”

公共場所講文雅,大家唔好亂喧譁。點餐食嘢倡節儉,打包帶走唔丟面……在斗門區乾務鎮南山村,新建好的戶外電子大屏正在試播《斗門話文明二十條》,吸引不少過往的村民駐足觀看。

戶外電子大屏建設,是斗門區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的智慧手段之一。該區自啟動全國試點建設“智慧一公里”項目以來,通過激活全區志願服務“造血功能”,建設耳邊的“村村通”廣播、眼前的戶外高清電子大屏、電視端文明實踐專欄,以及指尖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小程序,打通宣傳、教育、服務、關心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為全國試點建設探索“鮮活管用”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斗門經驗。

投3500萬元建“智慧一公里”平臺

“目前,戶外電子大屏已經建設完畢,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該項目建設方相關負責人蔣興波說。

“電子大屏播放的內容立體直觀,村民獲得信息更快更豐富,獲益更多。”乾務鎮文化站站長周永燊介紹,南山村戶外電子大屏位於該村中心位置,是村民進出必經之路;此外,該處健身器材齊全,不少村民閒時會來此處進行鍛鍊,人氣較旺。

據其介紹,在乾務鎮,11個行政村都將建設戶外電子大屏建設,這也是“智慧一公里”項目的重要內容。

每一項智慧手段與全國試點建設息息相關,與群眾需求密不可分。據悉,斗門區有101個行政村,農村人口近23萬。今年年初開始,斗門區投入3500萬元建設“智慧一公里”平臺。

目前,全區101個行政村基本建成“村村通”廣播、戶外電子大屏,可定時、定點發佈政務信息,宣傳理論政策,讓黨的聲音更加快速、更加形象、更加豐富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逾8.3萬名志願者投身文明實踐

“我一共有4個積分,兌換了一瓶洗手液和一塊肥皂。”在井岸鎮草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梁桂樞阿姨拿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存摺,前來兌換禮品。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激發基層群眾自主參與文明實踐的內生動力,促進文明實踐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斗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文明實踐激勵回饋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對參與文明實踐、垃圾分類、關愛幫扶、“三清三拆三整治”、星級文明家庭評選、移風易俗等活動的群眾給予積分獎勵。以群眾身份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參與1個小時可對應獲得1個積分;以志願者身份參與1個小時可對應獲得2個積分。

“最初只有我一個志願者,現在已經有20多個志願者。”草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示範點活動負責人黃恩恩說。斗門區按照“8+N”標準,通過“專業+品牌”精心打造田野課堂、黃楊文藝、鄉村振興、普法先鋒、藍天救援等一批專業志願服務隊伍,扶持10家紮根農村的優秀社工組織發展,壯大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力量。

目前,斗門區已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區、鎮(街道)、村(居)三級中心(所、站)全覆蓋,768個文明實踐點納入文明實踐陣地網絡。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斗門區累計組建志願服務隊伍232支,凝聚逾8.3萬名志願者投身實踐活動,區級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共開展17次示範性活動,涉及宣傳教育、組織服務、人文關懷等。

採寫:南都記者 袁平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