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在反映二戰的諸多影視作品中,提到日軍,肯定少不了日軍指揮官因指揮不力而切腹謝罪、成群日軍大喊“板載”瘋狂的向敵方重火力防守的陣地不計傷亡的發起死亡衝鋒

,“著名”的神風敢死隊,迴天人操魚雷更是讓日軍亡命徒的形象在人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二戰中日軍的這些作為,總會被人將其與武士道精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的具體體現嗎?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神風敢死隊

武士道

在展開正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武士道精神。所謂武士道(亦稱武士道精神),起源於日本鎌倉幕府,後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精神支柱及道德規範,類似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騎士精神,武士道精神在誕生之初是倡導忠誠、信義、廉恥、尚武、名譽的,然而其終究還是日本封建幕府時代政治的產物,其只是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東西而不是它們思想的真諦,而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滿足武士道的那些東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所提供了。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最初的武士道精神所提倡的,總結起來有八個字——名,忠,勇,義,禮,誠,克,仁。其認為一個武士只有通過履行這些美德,才能是武士所獲得的榮譽不受玷汙,而喪失榮譽的武士不得不以切腹謝罪(關於這一點,日本近代著名國際政治活動家、農學家、教育家新渡戶稻造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對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揹負責任和盡忠職守,死亡不過是其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沒有完成責任所規定的事務,那簡直比死還可怕,

換而言之,他認為切腹是武士唯一謝罪的方法的觀點是錯誤的)。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正在進行切腹準備的日軍軍官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

軍國主義滋生的溫床

然而在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的道路之後,日本高層用軍國主義思想對武士道加以改造並利用其對日本軍民進行了徹底的洗腦,武士道一躍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精神支柱,其主要內容主要有:

一、從思想上認同軍國主義思想引導下日本高層所指定的戰爭政策,追隨天皇“布國威於四方”的精神。這樣一來,便將武士道精神從武士與皇民統一為忠於天皇上,在思想上認同和支持軍國主義侵略政策,廣大國民甘當軍國主義侵略政策的殺人工具。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萬歲衝鋒

二、超越政治是非的盲從、愚忠,以生命效忠天皇(軍國主義)的精神。上文提到武士道精神所提倡的美德是名,忠,勇,義,禮,誠,克,仁。而忠(即忠誠)則是其靈魂與核心主旨,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社會從小學生開始,不論是在學校、兵營還是家中,都只受到為天皇獻身的教育,

二戰期間的日本,在車站、碼頭等地歡送軍人奔赴侵略戰場的行列中,母親、妻子紛紛囑託兒子、丈夫為天皇“祈戰死”。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為侵略戰爭的勝利歡呼的日本國民

三、在行動上追隨軍國主義,用軍刀和槍炮征服世界。此時的武士道反映武士的軍國主義生活方式,而自“明治維新”之後,政府強制推行“武士道德全民化,全體國民武士化”的政策(軍國主義者通過教《育“忠”赦語》進行以武士道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國民教育),此舉將武士道精神變為名副其實的“大和魂”,使得被軍國主義完全扭曲的武士道精神慢慢滲入到普通日本國民的生活中,並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他們的思想,為日後軍國主義的擴張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和社會基礎,整個國家逐漸淪為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日本全體國民則成為了狂熱軍國主義分子的陪葬品。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寫在最後

曾經作為傳統封建制度的精神規範的武士道精神,在軍國主義思想的支配下,日益在法西斯化的國家軍隊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對內成為毒化和控制日本國民思想的工具;對外則瘋狂擴張,踏上侵略亞洲各國的道路,淪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同時也將日本民族引向災難,成為侵略戰爭的罪惡之源。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參加火攻東京的美軍B-29轟炸機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前後

切腹謝罪,萬歲衝鋒,二戰日軍的這些行為真的是武士道精神?

▲窮兵黷武,只有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