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方法的誤區】

【聲樂方法的誤區】

在聲樂教學中很多老師早已習慣的運用各種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式、聞花式、驚訝式、哈欠式、狗喘氣、蛤蟆氣,還有嘴唇打的嘟嘟響。

但這僅僅是些表象的練習,沒有依據能說明這些方法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實際上呼吸的障礙在喉部,喉部鬆弛呼吸就是暢通的,而這些方法卻根本解決不了喉部鬆弛問題。

聲音的誤區

解決聲音首要的問題是找到聲音的源頭,聲音的源頭來源於碰撞,人的聲音也同樣,但我們缺乏的就是對聲音位置的認識,尤其是換聲點,換聲點實際上就是換個地方去咬字,這實際上跟換氣是同一個概念。

我們發聲時由換氣有失誤,導致有的聲音根本唱不出來,所以就想換個位置吧聲音唱出來,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換氣的概念。因為高音是通過“關閉”產生的。

【聲樂方法的誤區】

至於“關閉”我在文章裡面有過詳細的闡述。還有一個概念就是關於喉嚨的解釋。聲援在喉嚨裡,而喉嚨在脖子的前面,但很多人吧聲音選擇在後面,這似乎不符合科學。


咬字的誤區

在歌唱中,正確的咬字應自然流暢,這就需要我們訓練時要把呼吸吐字放在自然的基礎上,如果把喉嚨過分誇張起來,字就會咬的很不自然,如果不自然,情感就無法完整的表達出來。

所以咬字的誤區是:如果靠後咬字,聲門就無法正常閉合,聲門不能正常閉合,字就咬不清楚。因為聲音的力量準確的講是來自於“聲門’的閉合,而不是來自於腹部肌肉。

所以正確的咬字移動要放在”聲門“上字才咬的自然流暢。也因為“聲門”是呼吸的大門,字放在“聲門”上才能有效的和氣息銜接。

【聲樂方法的誤區】

用力的誤區


通常來講:有氣便有力,無氣便無力。所以才叫氣力,但聲音的動力主要來自氣息的推動。而氣息的推動要靠“聲門”閉合的配合。

但我們的誤區在哪裡呢?因為我太習慣於腰腹用力了,而腰腹的力量幾乎都是肌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只有在屏住呼吸時才能發揮作用,如仰臥起坐和在單槓上面做引體向上,這都是在鍛鍊肌肉的力量,但前提必須是屏住呼吸。

在歌唱過程中的力量,跟肌肉的力量完全是兩碼事。聲樂訓練中肌肉的作用是用來推動氣息的,但氣息通道必須是暢通的。誤區在於有的人下面用的力很大,但出來的聲音卻很小,這是因為氣息通道不暢的原因。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