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養殖過程中的八誤區,沒有人能全部避開

南方沿海地區高位池養殖南美白對蝦條件優越,有海水也有淡水,基礎設施投資大,進排水系統及增氧設施比較完善,筆者通過仔細實地考察與分析,發現高位池養殖對蝦過程中,蝦農產生了一些誤區,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八點。

誤區一:條件好,放養密度可增大。

蝦農認為高位池各方面條件優越,放苗密度一加再加,目前最高放苗量達30萬尾/畝,少的也有十幾萬尾。密度如此之高,在養殖中、後期水質富營養化、變化快,難以調節,稍有不慎水質就會惡化,若發生病害,病情難以控制。

誤區二:排汙好,底質不會惡化

目前高位池排汙設施較好,但排汙率低,一般不超過30%,面積較大的高位池排汙率更低。在養殖中、後期若完全依靠排汙而不主動進行底質改良,則會引起底質環境惡化,使潛伏於沙底的對蝦受到毒害,引發遊塘、紅體等病症。

誤區三:水源好,水質不會惡化

沿海地區海水水源較好,高位池在養殖前期水質都很好,隨著對蝦個體的增大,新陳代謝產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加之池水微生態環境不平衡,使池水自淨能力減弱。

若此時蝦農忽視水質調節,不適時潑灑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桿菌),則會導致水質惡變,引起蝦病暴發。


誤區四:增氧好,水中不缺氧

高位池四角各一臺增氧機,面積較大的中間還有一臺增機。增氧時池水沿池四周循環流動,正常情況下池水溶氧量較高,但是在水質惡化、氣壓很低時、午夜至凌晨,水中溶氧量會較低或者對蝦蛻殼時對氧吸收率低的情況下,單靠機械增氧還不夠。


若忽視此問題,則導致蝦缺氧遊塘,造成損失,此時要及時投放化增氧劑來解決暫時性缺氧,也可以通過智能物聯網設備監控水質,避免夜晚出現對蝦缺氧遊塘.

誤區五:餌料好,無需添加營養劑

對蝦專用顆粒料,營養全面,一般情況下不會缺少營養分。但是就對蝦而言,其個體增大是靠蛻殼來完成的,因此飼料需補充甲殼組成成分如礦物質元素、維生素、氨基酸、蛻皮激等等,讓其甲殼很快形成、生長至鈣化並重新形成內膜,在環適宜的情況下順利蛻殼,從而縮短蛻殼時間和蛻殼週期,使對蝦健康生長。

誤區六:調水好,無需抗菌抗病毒

高位池調水較好,水色能調到最佳狀態,但是病菌、病毒的繁殖蔓延是難免的,當水中有益微生物不均衡時,病毒、病菌很容易繁殖蔓延,加之對蝦免疫力下降,最終導致病害發生。

因此在調好水的同時,還要內服抗菌、抗病毒藥物,中、後期對水體適時、適量消毒。


誤區七:防病時,內服藥量不加大

高位池精養對蝦,預防措施要得力,有些蝦農認為防病時內服藥量無需加大,這樣藥物在對蝦體內血液濃度很低,起不到殺菌抗病毒的作用,久而久之殺不死的病菌、病毒產生耐藥性,一旦病菌、病毒繁殖蔓延,無法控制病情,產生暴發性死亡。

誤區八:治病時,消毒措施是唯一

蝦農發現病蝦時,只考慮用消毒劑消毒,認為消毒是唯一方法,這樣有刺激性的消毒劑加速病蝦死亡,死亡越多交叉感染越嚴重。

因此,一般發病時首先考慮調水、底改並增氧,緩解一下病情,接著是水體消毒並內服抗菌、抗病毒藥物。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損失。

上述誤區分析提醒蝦農對高位池養殖不能掉以輕心,要綜合全面考慮問題,揚長避短,提高養殖效益。

對蝦養殖過程中的八誤區,沒有人能全部避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