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01打娃一分钟,哄娃一晚上

我:放在右手边的东西是在右边,左手边的东西是在左边,请把右边东西给妈妈。

他:这个,这个……(不断猜测,从左到右一个个拿起来试探对错)

我:你学习不带脑子的吗?重新来!

他:我要吃地瓜干。

我:学的这么不认真,还想吃地瓜干,就知道吃,不行!

他:(哇的大哭)我要吃地瓜干,我要吃!我要吃!

我:(火大,拿出衣架,打了一下手心)你还吃不吃,再哭再打!

他:妈妈,妈妈,妈妈……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熊孩子似乎只会这个词,瘪着嘴抽泣,一边哭一边叫妈妈,要多委屈有多委屈。这课是上不下去了,于心不忍,只好拉着他去睡觉,结果他扑在我身上不下来,一边抱着我,一边叫妈妈,生怕我离开,上个厕所也要我抱着他上。40斤的娃了,抱不动只好躺着抱他,听着他一边一遍又一遍的妈妈妈妈,一边一下一下的抽泣,只好不断告诉他妈妈在妈妈错了妈妈爱你,直到他哭累了睡着。

02打的不是孩子是烦躁

想来已经有一年没打过他了,自从发现他是特殊孩子,心疼还来不及,恨不能替他过这注定不美好的一生,发现打了能力会退化后,更是一次次地提高了自己生气的阙值,一直都是和风细雨地对他。今天晚上他特别过分吗?也没有。作为吃货,平时他也经常吵着要吃东西,为啥今天晚上我特别受不了?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没错,是因为自己这几天因为工作上的事心烦意乱(人生职场第一次感受到血雨腥风),潜意识觉得这种困境是他给我带来的,所以在他不好好学习的时候觉得我都为你牺牲这么多,你为啥还这么不努力。

没错,这一刻我发泄的是自己的委屈,而忘了你是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智力跟不上并不是你的错,注意力不集中本来就是你的特征。可是,什么行为分析行为管理正面管教,哪怕我知道那么多,这一刻我才不想管它呢。我只知道你对不起我的牺牲和付出,哭哭啼啼的很讨厌,凭什么妈妈就要一直温柔耐心。

没错,大人打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有多糟糕,而是父母把当下的不如意通过打孩子来发泄。真不愿意承认打孩子也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但这却是事实。哪怕冷静的时候,我比谁都清楚打骂的后果,这一刻他就是让我的不爽达到了必须发泄的点,简单说,谁让他撞上枪口了。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03生气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

抱着入睡的他,擅于反思和总结的我又开始思绪万千。突然想起来这句话,我生气是因为我为自己的无能而懊恼啊。为什么我当下会这么生气,难道不是因为我在愤怒自己没有办法更有技巧地教他吗?难道不是因为我在愤怒为什么自己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和家庭的矛盾吗?难道不是因为我在愤怒自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我这么无能,做不好这些,却在用责备孩子发泄自己,这种感觉让我更加生气。

看看身边那些永远心平气和的人,他们总是游刃有余地处理大小事,是因为心平气和才游刃有余,还是因为游刃有余才心平气和呢?嗯,应该是良性循环吧。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单位有个让人敬重的领导总是笑眯眯,因为发生再大的事他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所以没见过他剑拔弩张的样子,也没见过他朝下属发脾气。他的这种“稳”开创了良好的事业,营造了温馨的家庭,培养了优秀的孩子。整个家族十分兴旺,特别是儿子作为官二代,从小到大都很独立,是认识的人里最优秀的后代。

我自己刚才的歇斯底里,跟领导的这种笑眯眯段位差太多了。所以,领导是那个让人仰望的有着圆满一生的领导,而我却因为一些工作的事给儿子带来了阴影,也让自己不快乐。

04如何控制自己不嫁祸于孩子

  • 三思而后行。发脾气一时爽,可是带来的后果却要付出许多努力来挽回。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表明,父母发怒的样子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他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活在恐惧中,而且孩子以后要么成为懦弱胆怯的人,要么成为暴力倾向的人,无论哪种都不是好的结果。指导孩子作业时发过脾气的父母应该都发现了,你越是气急败坏,孩子越是一脸懵逼,又不能不对你的提问做出反应,可是大脑被骂的一片空白,结果就是越骂越错越错越骂地恶性循环。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 随时转变角色。成年人的工作哪可能事事如意,可是没有谁该为你的不如意背锅,尤其是孩子,他不是你的从属,不是你随便发泄不满的对象。我们要做的就是进门前把工作忘掉,踏进家门起你就是一个妈妈或者老婆,让这个家更温馨和睦才是你的家庭任务。如果你无法保证进门后没有坏情绪,或许可以干脆在外面待一会儿。
  •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 表达你的情绪。大龄的孩子,我们可以和孩子互相倾诉烦恼,探讨应对方法,顺便让孩子体会到你的不容易,学会关心父母和他人;小龄的孩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累需要他的帮助,揉揉肩捶捶背,或者把玩具收拾好让妈妈更愉悦一点。或者直接告诉孩子,我需要独处,你自己做作业或者玩玩具,我躺一会儿再来陪你。
    你打的真的是孩子吗?

    最怕全力以赴却被坏脾气影响了结果,我们努力工作赚钱努力学习育儿知识,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个过程难免偶尔会累会崩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应该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冲动,不要本末倒置,放下扬起的手,深呼吸一下,再继续做个温柔可亲的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