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王基篇(上)

三國良將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上期為大家介紹了三國後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門武將王昶,本期筆者要講的同樣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將,同樣姓王,還做過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後還接替他鎮守荊州,此人名為王基。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王基篇(上)


王基重大事件之一——人才爭奪戰

王基(190-261),字伯輿,青州東萊曲城人。有別於筆者前不久講過的王凌、王昶這些名門大族之後,王基雖然姓王,但相比而言只能算寒門出身。王基祖上沒有達官顯貴,甚至自幼就是孤兒,被叔父王翁收養長大。幸運的是叔父對王基非常好,王基也對叔父很孝順,鄉里以此傳為佳話。

十七歲時,王基被郡裡召為吏,但王基志向遠大,不甘心只做個小吏,於是不久辭職到琅琊遊學。提到琅琊,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聽過琅琊王氏這個詞,史料雖然沒有記載王基遊學的任何細節,但東萊與琅琊相去不遠,王基在琅琊王氏很可能屬於某支遠親。在魏晉時代,能力只是基礎,想走仕途必須靠關係,即便如諸葛亮之大才,也要結交一幫名士朋友如石韜、孟建、崔鈞、徐庶,迎娶黃月英跟荊州大族搭上線,還要有個頂級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做推薦,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名聲、地位水漲船高。更不用說名士之間的小圈子影響力極大,就曹魏來說,前期有潁川名士互相提攜,後期幷州名士更是以司馬懿、王凌為首壟斷了軍政大權。

所以說,所謂的遊學,學是其次,結交名士自我營銷才是根本。只要在士人階層混出名聲,仕途之路就算走通了大半。在黃初年間即曹丕在位期間,得以舉孝廉,如朝廷擔任郎中。

黃初三年(222),王凌擔任青州刺史,聽說王基是個人才,於是向朝廷上表請求讓王基回青州做別駕,也就是刺史副手。王基表現得非常好,王凌特別滿意,甚至後來朝廷又徵召王基做秘書郎,王凌上表請求把王基留在青州。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王基篇(上)


消息傳到京城,王朗王司徒很不高興,親自徵辟王基到自己府中做官,王凌還是不放人。

《三國志·王基傳》載:刺史王凌特表請基為別駕,後召為秘書郎,凌復請還。頃之,司徒王朗闢基,淩不遣。朗書劾州…淩猶不遣。

這段記載很有意思,事件的三個當事人王凌、王朗、王基都姓王,但彼此之間並無親屬關係,可見王姓的繁盛是有深厚歷史基礎的。

書歸正傳,上面的史料很好理解,司徒王朗徵召王基入朝做官,青州刺史王凌三番兩次找藉口,就是不放人。堂堂三公被一個刺史頂撞,王司徒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向皇帝上書彈劾王凌,可王凌就是鐵了心不放王基,表示:“我王凌把青州治理得人人稱讚,那都是因為王基輔佐的功勞。”言外之意便是王基不能走,走了青州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就完了。也不知王凌有沒有考慮到,把王基誇成這樣,豈不表示自己很無能?可見王凌也是急了,為把王基扣在青州已經顧不上面子問題。

魏明帝曹叡時代,驃騎將軍司馬懿徵辟王基,這時的王凌已經調任揚州,王基終於得到進入朝廷的機會。不過司馬懿軍務繁忙,沒等到與王基見面就帶兵出征,於是王基又轉任中書侍郎。

被王凌、王朗、司馬懿都如此重視的王基,必定有其過人之處。遺憾的是由於王凌因後來的叛亂問題,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其治理青州的細節,捎帶王基這部分也沒有具體記載。對於王基到底怎麼有才,只能繼續觀察。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王基篇(上)


王基重大事件之二——飽學之士,正直之風

魏明帝曹叡是個能力非常強的皇帝,在位期間軍事表現遠好於曹丕,內政方面能夠選賢任能,簡化刑律,重視教化,被東吳陸遜稱為“其患更深於操時”。只有一點,年輕的曹叡在連續擊敗吳蜀的幾次進攻後開始飄飄然,熱衷於大興土木,營造宮殿樓宇。

許多人都勸諫過曹叡,王基也不例外。王基用一篇長文上疏於曹叡,引用“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等古語勸諫曹叡。當然我們知道,曹叡對大臣們的勸諫心裡很清楚,屬於知道不對但管不住自己的那種,所以王基的勸諫註定也沒有結果。雖然如此,起碼能說明王基是個心懷天下之人,並非一心只為自己的仕途考慮。

王基早年間去琅琊遊學,能得到當地士人圈子的認可,沒有真材實料可不行,在沒有強大家族背景的情況下,必須有過人的才學。這方面王基也非常優秀,理論功底深厚。

《三國志·王基傳》載:散騎常侍王肅著諸經傳解及論定朝儀,改易鄭玄舊說,而基據持玄義,常與抗衡。

王肅是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大儒,他在給《孔叢子》、《聖證論》等儒家典籍做整理及註解時,認為漢末大儒鄭玄的學說已經過時,為傳播自己的學說,竟然在抄錄典籍時直接篡改,並偽託古人之言。這激起王基的不滿,王基以鄭玄的理論為根據,常常發表與王肅針鋒相對的觀點。

兩人對儒家學說的學術爭論筆者就不展開了,能夠看出王基的學術水平應當很高。有趣的是,這位王肅正是王朗的長子。只不過王朗這時已經去世,並不知道他曾經求賢若渴的王基,跟他的兒子王肅竟然產生過激烈矛盾。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王基篇(上)


王基重大事件之三——安豐太守,心繫朝廷

景初三年(239),曹叡去世曹芳即位,大將軍曹爽託孤輔佐朝政。王基被曹爽任命為從事中郎,不久出任安豐太守。

安豐郡是從原廬江郡中分置,所以與東吳接壤。王基到任後政治清明,恩威並舉,守備嚴密,東吳很長時間不敢進犯,由此王基被加封討寇將軍。

《三國志·王基傳》載:郡接吳寇,為政清嚴有威惠,明設防備,敵不敢犯。加討寇將軍。

幾年後,東吳大軍在建業集結,一時間東吳即將進攻的言論甚囂塵上,揚州刺史諸葛瑾便召集部下商議對策。王基表示:“長期以來,孫權多次進攻合肥,後來又進攻江夏,再後來以全琮攻廬江,朱然攻襄陽,全部都是無功而返。如今陸遜等名將已死,孫權又老邁昏聵,現在連繼承人都存在問題,更沒有智謀之士相助。這種情況下,孫權會擔憂親自出兵則後方內亂,派大將出徵則老將已窮盡,新人能力又不足。我認為,孫權此番調集大軍,並非真的要進攻,不過是藉此在軍隊安插親信,穩固統治而已。”

果然如王基所料,孫權的大軍聚集在建業虎視眈眈許久,卻沒有下文。

前面筆者提到,王基是被王凌發掘並視若珍寶的人才,王凌後來與曹爽走得很近,所以不知道王基被曹爽任用是否有背後的派系因素。無論如何,王基曾今在大將軍曹爽府中做過官職,所以按理是曹爽派的人。不過隨著曹爽逐漸驕橫跋扈,大權獨攬,更關鍵在於曹爽及其親信們把朝政弄得一團糟,政治風氣敗壞,使得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反對曹爽。

理論功底深厚的王基發揮專長,經常寫文章議論熱點時事,抨擊曹爽黨羽們的胡作非為。王基的行為很快招來報復,被曹爽把持的朝廷以疾病為藉口召回京城。曹爽知道自己理虧,倒也沒有進一步懲罰王基,過了一段時間,又起用王基為河南尹。結果就在等待正式任命的程序時,高平陵事變爆發,曹爽被誅。王基作為曹爽系統的官員,也被牽連罷免。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王基篇(上)


王基如果就此埋沒,當然沒法稱作良將,畢竟講到這裡王基連一場仗都還沒打。所以,王基並沒有因為曹爽而沉寂,曾經徵召過他的司馬懿對其才能非常清楚,很快王基就將擁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下一期,筆者繼續為大家講述三國後期人物,王基的事蹟。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