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魯迅先生的佳句,早已深入人心!

提起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必然位列其中,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都曾讚譽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魯迅先生雖逝,其作品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各個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更是將魯迅先生的一些作品選入其中,其中一些還要求學生通篇背誦!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文學界悄然興起了一股“去魯迅化”的風潮,最先開始是沿海一些地區將魯迅先生的作品移出了中小學教材,後來一些地方跟風效仿,使得“去魯迅化”“蓬勃發展”起來!

那麼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的呢?這於文學界而言,是進步還是損失呢?

弄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魯迅先生其人!

魯迅先生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在小說、散文、雜文、現代詩、舊體詩等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給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講,魯迅先生的成就已經超越了很多人,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更是位列金字塔頂端。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然而魯迅先生最偉大的成就並非其在文學上的造詣,而在他與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英勇鬥爭,永不言敗的精神,在他所追求的民主精神對世人起到了振聾發聵,啟迪民智的作用。

更了不起的是,魯迅先生將其思想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這樣一來,即使他逝去,其思想也會繼續的“活下去”!

可以說,魯迅先生一生都在戰鬥,他手中的筆就是他的武器,他不畏強暴,執筆對戰的形象已經永遠定格在了歷史之中,為後人所敬仰!

那麼魯迅先生為何會如此嫉惡如仇,筆鋒犀利呢?

這得從魯迅先生的個人經歷說起,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周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大業大,所以童年的魯迅衣食無憂,生活很是幸福,但好景不長,隨著魯迅祖父入獄,父親身患重病,周家開始沒落。

1896年魯迅的父親因病逝世後,周家就徹底家道中落了,這期間魯迅還受到了同族叔輩的欺辱,從1898年開始,魯迅入學堂學習,期間接觸了《天演論》等進步思想,剃髮明志。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1902年,魯迅考取了公費留學生,赴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術,隨著清政府的日趨腐敗以及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中國的民族危機愈加深重,這促使魯迅毅然而然的“棄醫從文”,決心用手中的筆喚醒民眾的鬥志!

1918年,魯迅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起點,魯迅先生開始了“執筆戰鬥”的一生!

綜上所述,魯迅先生之所以嫉惡如仇,筆鋒犀利,既有其性格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自身的經歷與其所處的時代將他“逼”成了一個用筆戰鬥的鬥士,身處那個“吃人”的時代,但凡心有大志的人都會站出來奮起反抗,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翹楚!

既然魯迅先生如此偉大,為何又會興起“去魯迅化”?

這主要是出於兩點原因:

其一,有人認為魯迅先生雖然名氣很大,寫作的水平卻不見得有多麼高超,他的很多文章讀起來平淡似水,就如大白話一樣,沒有太多文學技巧,更有甚者,有人認為魯迅先生學醫出身,於文學一道乃是半路出家,就算他天賦異稟,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所以再將他的作品放到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就不太合適了,畢竟中小學生需要從文章中學習寫作技巧。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其二,有人認為魯迅先生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對現在的中小學生而言太過晦澀難懂了,而且很多思想甚至已經“過時”了,比如《藥》中所提到的“人血饅頭”,比如他在《狂人日記》所抨擊的“吃人的社會”等等。

反對者們認為現在已經是太平盛世了,過去的“骯髒黑暗”已經無需再提了,而且中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太成熟,不應過早接觸這些“陰暗”的思想!

綜上所述,“去魯迅化”之所以會成為一種潮流,主要是基於反對者們對魯迅先生作品文學水平的質疑,以及他們認為魯迅先生的作品中的思想已經“過時”了,甚至有可能帶壞小朋友!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與意識,對主張“去魯迅化”的人來說,他們有發表自己觀點與看法的權力,但是他們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

我們從莫言先生的一句話中就能得到答案,作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得到諾貝爾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先生的話無疑是很有重量的,而他曾公開表示魯迅先生是他一生最崇拜的人,他甚至說“我所有的作品加起來,都比不上魯迅先生的一本《阿Q正傳》”!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有莫言先生的這句話,其他的我們無需多說!

小結:

小編已經大學畢業好幾年了,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雖然當時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章確實有些晦澀難懂,也曾對老師要求通篇背誦的要求深惡痛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能感受到魯迅先生的偉大,小時候那些晦澀難懂的道理已經不止一次的幫我從困境之中走出。

時至今日,我在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所有東西幾乎全都忘記了,只有魯迅先生的作品記憶猶新,“月下刺猹”的閏土,“排出幾枚大錢”的孔乙己,擅長“精神勝利法”的阿Q等形象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我相信絕對不止一個人像我一樣,對魯迅先生的作品情有獨鍾!

為何會興起“去魯迅化”,是文學界的進步還是損失?莫言一針見血

誠然,魯迅先生作品中的有些思想對現在的中小學生而言,確實有點晦澀難懂,但是隨著他們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們會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很多“好處”,如果真的“去魯迅化”,於文學界而言,乃是莫大的損失!

參考資料:《藥》《狂人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